于联合利华而言,当下仍是其增长行动计划初期,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其去解决。
随着国际美妆上市企业2024年报的陆续发布,包括欧莱雅、宝洁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美妆企业失速中国市场。快消巨头联合利华也未能成为其中的例外,2024年,在包含中国市场的亚太及非洲市场营业额同比下滑0.9%。
今日(2月13日),联合利华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联合利华基本销售(USG)增长4.2%,总营业额为60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618.79亿元),同比增长1.9%,为近5年最高;营业利润为9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14.09亿元),同比下滑3.7%,这也是联合利华营业利润四年来首次负增长。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5354717185.png)
可以看到,在2024全年业绩表现上,联合利华大体还是呈增长态势的。此外,本次财报还有以下关键数据值得关注:
-
营业利润仍同比下滑3.7%,为近四年首次负增长;
-
除个人护理业务外,其余业务板块均为增长,美容与健康业务营业额同比增幅最大,为5.5%;
-
亚太及非洲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0.9%,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则呈个位数下跌。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Hein Schumacher表示:“今天的业绩反映了一年来的重要活动,所有业务在全年都实现了正销量增长。增长的基础是毛利率扩大280个基点,推动了品牌投资和盈利能力的增加。”
1.5%,个人护理仍面临增长难题
联合利华官网显示,当前旗下共有五大业务板块,分别为美容与健康业务、个人护理业务、家庭护理业务、营养业务以及冰淇淋业务。2024年,各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22%、22%、20%、22%、14%。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5124030465.jpg)
其中,美容与健康、个人护理、家庭护理与化妆品行业关联性较强。
K18双位数增长,高端美妆故事奏效?
按业务板块划分来看,美容与健康业务、家庭护理业务在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5.5%、1.4%;个人护理业务则较上年同期下滑1.5%,也是联合利华五大业务板块中,销售额同比唯一呈下滑的。
细分来看,2024年,美容与健康业务营收共计13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02.76亿元),第四季度,该业务较上年同比4.1%至3.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07亿元)。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4842143745.png)
联合利华在财报中指出,美容与健康业务全年表现不错,这与其核心护发和护肤系列的持续高端化,高端美容和健康系列的不错表现有关,这也使得这两个系列合计占美容和健康的营业额约30%。
具体到品牌表现上,联合利华表示,护发品牌Sunsilk呈高个位数增长;TRESemmé在Lamellar Shine系列推出后实现了中个位数的增长;Hourglass和Tatcha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包括Paula's choice在内的其他品牌则实现了较低的增长。
此外,联合利华还在财报中透露,此前收购的高端生物科技护发品牌K18增长了两位数,并将从2025年2月起纳入基础销售增长。可见,联合利华聚焦讲的高端故事有了一些效果。
相较于美容与健康业务、家庭护理业务的增长,联合利华个人护理业务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1.5%。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4942807041.png)
具体来看,2024年联合利华个人护理业务营收为13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33.15亿元),家庭护理业务营收12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34.39亿元)。
其中,按季度来看,在2024年Q4,个人护理业务、家庭护理业务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的局面仍在持续。分别同比5.0%、0.5%。
对于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联合利华在财报中表示,家庭护理业务面临着整个联合利华最高的商品成本紧缩,影响了在几个新兴市场业绩表现。
再纵观联合利华2024各季度营收数据,不难发现,继2024年Q1-Q2营收较同期有个位数增长外,2024年Q3较上年同期大致持平,Q4同比微降0.1%。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4619845634.jpg)
市场疲软,中国呈个位数下跌
按照地区划分来看,联合利华亚太及非洲地区2024年营收为2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75.14亿元),同比下滑0.9%,基本销售额增长3.1%,占总营收的43%。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所在的亚太/非洲地区营业额同比未能持续三季报中的增长趋势,Q4同比下滑2.1%,全年下跌0.9%。
此外,联合利华在财报中表示,中国地区营收呈个位数下跌,除食品类外,所有类别的市场都表现疲软。
在市场疲软的背景下,联合利华表示,其正在加快投资组合的精品化,并转变市场策略,以有效服务于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渠道和较低级别城市的小型店铺。
而东南亚,菲律宾和泰国的销量增长则被印度尼西亚8.7%的下滑所抵消。对此,联合利华在财报中指出,其已采取了果断行动,但仍需要几个季度的时间。“我们预计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将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看到这些变化带来的好处。”
另外,美洲区域2024年营收2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09.26亿元),占总营收37%,基本销售额增长5.5%;欧洲地区营收12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34.39亿元),占总营收20%。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4791812097.png)
从地区表现上看,作为国际美妆集团之一的联合利华,2024年Q4乃至2024年全年,在中国所在的亚太及非洲地区均为下滑,细化到中国市场,同样呈个位数下跌。
当然,国际美妆上市企业中,并非只有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失利。
欧莱雅集团2024年北亚市场销售额为103.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2.69亿元),也就是说,中国所在北亚市场延续了此前颓势,下滑幅度由今年上半年的1.7%扩大到全年下滑3.2%。
此前,聚美丽在《欧莱雅失守中国市场?》一文中也指出,中国大陆的美妆市场增长为负值。
此前曾多次提及中国高端美妆市场疲软的雅诗兰黛集团,2025财年Q2亚洲/太平洋地区营收较上一财年同比下跌11%;营业利润则暴跌58%至1.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8亿元)。
此外,宝洁集团整体业绩逆转了上季度的下滑趋势,净利润同比增长33%。
据美股投资社区Seeking Alpha报道,宝洁首席财务官Andre Schulten在与媒体的电话会议中透露,2025财年Q2大中华地区有机销售额下降3%。
其表示,已较前几个季度的更大幅度下降有所改善,但其认为,中国市场业务恢复持续增长还需要一段时间。
不难看出,国际美妆企业在包含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地区,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且国际美妆在华遭遇业绩困境并非个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美妆不行了,如高露洁等,仍在中国地区所在的亚太市场取得业绩增长。
联合利华新叙事:聚焦与高端
从财报数据上看,虽然2024年三季报时,国际美妆TOP10中大部分均在中国市场遇冷,但细分来看,联合利华、拜尔斯道夫、高露洁,以及最新跻身国际美妆TOP10的PUIG集团,仍在包含中国市场在内的区域取得增长。
聚焦本文说的联合利华,从其近5年的业务表现,可以看到,除2020年、2023年营收较上年同期分别同比下滑2.42%、0.78%外,其余年份均录得增长,其中,2024年营收为近5年最高,也是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6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558亿元)。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4968841217.jpg)
结合联合利华近年来的动向,曾经体量庞大的国际快消巨头,正在围绕旗下业务“减脂增肌”,通过聚焦、高端,构建国际美妆企业新叙事。
10进7出,快消巨头重构业务版图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5170167809.jpg)
从出售情况来看,2024年3月,联合利华宣布剥离冰淇淋业务,此后,又相继宣布出售包含了标志性经典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的Elida Beauty产品组合、净水公司Pureit、所持沁园集团股份,并在2024年10月完成了俄罗斯子公司的出售。
另一方面,联合利华也在加大对美妆品牌的收购/投资。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2024年联合利华共出手10例对美妆品牌的收购/投资。涵盖身体护理、青少年护肤、抗衰护肤等多个细分品类。
本月11日,据英媒Sky News等多家外媒报道,联合利华拟以2.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0.92亿元)的价格收购主打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个护品牌Wild。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10月,联合利华投资由印度女企业家Niharika Jhunjhunwala创立的护肤品牌ClayCo Cosmetics后,2024年底至2025年初,联合利华又连续3次对印度美妆出手收购/投资。
其中,在2025年1月22日,联合利华官网发文,其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印度初创高端美容品牌Minimalist。在拟收购消息传出前,据印度CNBC TV18官方网站Moneycontrol报道,本次交易标的额为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52亿元)。
究其背后原因,或与联合利华近年来精简业务的战略脱不开关系。
2023年10月,联合利华制定了一项新的增长计划,以推动业绩和竞争力的增长。具体包括:加速增长、生产力与简化和绩效文化,把重心放在30个强大品牌的运营上,并通过新的定量方式来推动品牌优势。
彼时,Hein Schumacher直言:“过去六年中,我们的销量增长一直滞后,竞争力难以达到并保持在预期水平。我们优化组合需进行更多修剪工作,并将围绕加速增长、生产力与简化、绩效文化三大方向行动起来。”
因而,2024年可以看到联合利华的一系列裁员、出售业务、关停工厂的举措。
换帅自救,联合利华聚焦高端
除精简业务外,近年来联合利华聚焦高端的特征也很明显。如收购美国高端科技护发品牌K18、投资印度奢侈护肤品牌Skinlnspired、Ras Luxury Skincare等。
这一点,还体现联合利华2024年针对高端美妆部门的组织架构变动上。2024年10月,联合利华任命Mary Carmen Gasco-Buisson为高端美妆事业部首席执行官。
彼时,联合利华表示,“Mary Carmen Gasco-Buisson在打造创业品牌和成熟品牌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是领导联合利华高端品牌进入下一阶段发展历程的合适人选。”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4888281090.jpg)
除高端美妆层面的人事变动外,2024年联合利华还发生了多起人事变动。
其中,有两起涉及到中国市场,2024年8月,联合利华20年老将瞿巍离职,原菲仕兰中国区总裁陈戈接棒,任联合利华中国区总裁兼美妆与健康中国区总经理,直接向联合利华美妆与健康全球总裁Priya Nair汇报。
同样在2024年,欧莱雅、丝芙兰、科赴、屈臣氏等多家国际企业中国区一把手换血事件频发。
因此,尽管部分国际美妆在华面临着业绩遇冷、生意难做,但中国市场于国际美妆而言,仍是一块放不下的蛋糕。
这一点,从下图各国际美妆企业代表谈及中国市场的相关表述中就能窥见。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890239244888281089.jpg)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2月,正式接替Fabrice Megarbane费博瑞成为欧莱雅中国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Vincent Boinay曾在集团年度发展战略沟通会上强调:“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联合利华大中华区总裁陈戈在2024年进博会上表示:“毫无疑问,相信任何一个做快消品的企业品牌,都不可能不扎根(中国)这样一个市场。”
眼下,对于联合利华来说,如何在守住自身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稳住中国市场高端美妆份额,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中国市场是联合利华高端美妆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未来,联合利华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陈戈强调道。
但是,高端美妆的故事并不好讲,于联合利华而言,这个难题还需要更多时间、实践去解决,正如Hein Schumacher在2024年Q3财报中所言,当下仍是其增长行动计划初期,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其去解决。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https://cf.dtcj.com/richeditor/be1f479b-fcef-4065-bcd0-b8add11bb5bd.png)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