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挥别 “元老级” 纯净美妆品牌 REN,不仅暴露了纯净美妆赛道集体遇冷的困局,更展现美妆巨头们“瘦身” 与 “增肌” 并行的战略变革决心。
近日,联合利华正式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末关闭旗下高端护肤品牌REN Clean Skincare(下称REN)”,原因系“一系列内部因素,加上市场挑战”。
对此,青眼第一时间联系联合利华中国和联合利华总部了解详情。联合利华中国方面回复称,“品牌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不清楚情况”。联合利华总部则截至发稿暂未回复。
收购十年,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末停止交易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底,业界就传出REN将被关闭的消息。彼时,据多家外媒报道,联合利华向合作伙伴发送了一份备忘录,概述了REN的“重要发展”。备忘录中写道,“作为应对当前挑战的努力之一,我们已与员工及其代表进行了集体协商。这包括审查我们的运营情况,以确定业务的最佳发展道路。”
尽管这份备忘录强调“尚未做出最终决定”,但模糊的措辞,反映出REN被关闭的可能性。而在更早之前的去年8月,也曾有多家媒体报道称,“联合利华正与顾问公司合作,拟出售旗下高端护肤品牌REN和另一品牌Kate Somerville。”
对于此次关闭REN,联合利华在新闻稿中表示,“在集体磋商期结束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开始正式采取措施关闭REN业务。综合内部因素,再加上近年来的市场挑战,使得该品牌无法长期保持成功。”

此外,“我们为REN团队在25年的经营中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他们将清洁护肤提上日程,为人类和地球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联合利华还表示,“REN品牌最终关闭的日期还没有确定,但预计是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停止交易。”
据了解,REN的品牌名称在瑞典语中是“纯净”的意思,这也与该品牌的定位一脉相承。公开信息显示,REN是由Rob Calcraft和Antony Buck于2000年在英国创立。而该品牌的创立即是源于Antony Buck的妻子在怀孕期间对日常使用的美容产品产生过敏,而当时市面上的护肤品都无法达到她想要的效果。因此,Buck决定调配一款不含防腐剂又有效果的安全产品,才有了REN的诞生。

据悉,REN率先提出了“清洁美容”的理念,并坚持采用100%天然原料和提取矿物成分,产品均不含化学物质和合成成分,可谓是纯净美妆赛道的“元老级”品牌。凭借“敏感肌友好”“天然无添加”的标签,该品牌不仅是最早将“Clean Beauty”(纯净美妆)写入品牌基因的开拓者,更通过与丝芙兰合作、入驻高端百货、登陆航空头等舱等渠道布局,奠定了行业标杆地位。
据REN的官网信息显示,该品牌旗下产品包含了爽肤水、精华液、保湿霜、面膜、洗面奶、身体护理等品类,产品售价从20美元-76美元(约合人民币144元-549元)之间不等。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REN在2013年的销售收入约为4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84亿元),而当时纯净美妆也是全球美妆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凭借着良好的市场表现,2015年,REN被联合利华收购,不过收购金额并未公开。值得一提的是,REN还是联合利华高端美妆部门收购的第一个品牌。
2018年5月,REN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开设了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在2019年双11期间,REN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80%。然而,随着纯净美妆赛道逐渐拥挤,市场竞争日益激烈,REN的差异化品牌定位优势不再,开始走向“下坡路”。 自2022年起,REN开始终止与一些线上零售商的合作,并缩减其在美国独立门店的数量;到2023年,REN陆续停产了29款产品,同时暂停了5个新品上市计划。
近两年,REN在中国市场的日子也不太如意。该品牌虽然早在2018年入驻天猫,却缺乏本土化营销和产品创新,且未能抓住社交电商红利,最终导致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依旧停留在“小众品牌”的层面。青眼注意到,目前REN在天猫国际旗舰的粉丝量仅为32.2万,且商品链接也不足20个,其中销量最高的产品为REN视黄醇植物A醇精华油,但月销量也仅为1000+件。

或也正是因市场表现不佳,REN最终沦为了联合利华的“弃子”。对于此次关闭REN品牌的消息,青眼第一时间联系联合利华中国和联合利华总部了解详情。联合利华中国回应表示,“品牌未正式(以一般贸易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不清楚情况。”而截至发稿,联合利华总部暂未回复。
减脂增肌,联合利华大变革
值得关注的是,REN的关闭实则也是近年来联合利华大变革的又一缩影。可以看到的是,这家拥有400多个品牌的消费品巨头,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
众所周知,自2023年以来,联合利华已出售个人护理板块旗下Elida Beauty业务,包括Caress、Ponds旁氏、Impulse在内的20+个非核心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以及冰淇淋业务。
而在进行大规模“瘦身”减负的同时,联合利华也并未停下“买买买”步伐,而是通过收购和投资新品牌等方式来实现“增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典型如,在品牌收购方面,去年1月,联合利华以2.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14亿元)正式收购高端护发品牌K18;今年1月,HUL(联合利华印度分公司)由宣布以3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5.6亿元)收购以活性成分为主导的印度美容品牌Minimalist;今年4月,联合利华宣布已收购主打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个护品牌Wild,以期在高端美容和个人护理领域巩固地位。
而在投资方面,联合利华近年来的动作则更为频繁。根据青眼此前的梳理显示,在去年7月-12月的半年时间里,联合利华先后投资了8个美妆品牌。其中包括了美国高端护肤品牌OneSkin、ClayCo Cosmetics,以及Oak Essentials,此外还有印度大众个人护理品牌 Wishcare、印度高端皮肤科级护肤品牌Skinlnspired等。
此外,联合利华还在不断进行人事调整,加速高管换血。譬如2024年10月,联合利华任命Mary Carmen Gasco-Buisson为高端美妆业务的新任首席执行官。据悉,Mary Carmen拥有二十多年的美容和奢侈品工作经验,其中包括22年的宝洁工作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联合利华突然官宣换帅,而前任CEO司马翰的任职仅不到2年。据悉,今年3月1日,联合利华新CEO Fernando Fernandez已正式走马上任。近日,这位新CEO出席了巴克莱炉边谈话。他称,“在中国,我们多年来一直奉行全力以赴(all-in)的战略。但事实上,我们(部分产品)进入中国的时间可能比较晚。在中国美容业务迅速发展时,联合利华尚未拥有合适的品牌组合。但如今已为此做好准备,会在部署自家品牌的同时进行本土收购。”
从Fernando Fernandez上述谈话中,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联合利华或将还有收购品牌的新动作。
多个纯净美妆品牌发展不济
从另一维度来看,REN作为“元老级”纯净美妆品牌,其所面临的困境也并非孤例,而是折射出了纯净美妆赛道的集体焦虑。不只是REN,多个纯净美妆品牌的发展也均不尽人意。譬如,被誉为“纯净美妆鼻祖”的The Body Shop,即在今年年初宣布“将全面关闭在巴西的业务”,并且,该品牌早在2024年3月起,就已相继宣布英国业务破产,以及陆续关闭了其在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地区的线下门店(详见青眼文章《“纯净美妆鼻祖”又关闭业务》)。
而另一纯净护肤品牌Boscia(博倩叶)则是在去年5月31日正式关闭了品牌官网,并于同年12月,关闭了天猫海外旗舰店,原因系“因品牌发展战略调整停止运营”。据公开资料显示,Boscia是日本FANCL集团旗下专攻海外市场的品牌,以“天然”“0添加”的概念迎合了欧美纯净美妆市场,Boscia曾在欧美风靡一时。不过,据青眼调查发现,该品牌近两年的年营收已从此前高峰时期的1.32亿元(2020年财年,即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缩水至不足5000万元。
据市场监测机构Brand Essence Market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7年全球纯净美妆市场规模或将至115.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9.47亿元)。虽然从市场规模来看,纯净美妆市场发展空间不错,但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纯净美妆的故事似乎也不好讲了。如上文所述,已有不少纯净美妆品牌陷入了困局。
有行业人士认为,当下消费者对于纯净美妆的认知和需求不断演变。“最初,他们可能主要关注产品的成分安全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产品的功效、使用体验、包装设计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品牌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就容易失去消费者的青睐。”
总的来看,这些曾一度有过高光时刻的纯净美妆品牌,由于品牌差异化不明显、产品创新力不足、以及采取保守的市场营销策略等原因,再加上如今经济大环境的恶化,很难不被市场所淘汰。
某种程度上说,关闭REN,一方面反映了纯净美妆的生意并不好做;而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美妆巨头的生存法则——不断地“卖/关旧买新”。事实上,不只是联合利华,众观全球美妆行业,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美妆巨头无一不是通过“买”和“卖”在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而当联合利华们抛售或关停“过气品牌”、押注新品牌与新市场时,也说明行业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大洗牌。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