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要效仿四大奢侈品牌销售皮具进而走高端化路线的Burberry,兜兜转转还是卖回了风衣和围巾。
出走半生,归来仍旧卖风衣
Burberry和Gucci一直是奢侈品界的“奥莱钉子户”,但是,就在Gucci还在为业绩下滑苦苦挣扎的时候,Burberry已经率先回暖了。
近日,Burberry公布了截至9月27日的2026财年中期业绩,期内实现营收10.32亿英镑,虽然营收同比还有轻微下滑,但是调整后的营业利润达1900万英镑,而去年同期录得亏损4100万英镑。
尤其令Burberry高层兴奋的是,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第二财季恢复增长,可比门店销售额增长3%,终止了长达一年多的下跌趋势,据Burberry的CEO Joshua Schulman透露,在中国,Burberry的自然触达量增加了129%,回头客增长了10%。
中国市场作为Burberry全球四大市场之一,业绩比重占到品牌整体业绩的近三成,它的表现好坏直接牵动着整个品牌的业绩走向。
至少从当下的财报表现来看,Burberry暂时挺过了近十年最凶险的阶段。而在过去的2025财年,这个即将170岁的英国奢侈品牌,一整年来各种坏消息不断。
2025财年,Burberry营收下降17%至24.6亿英镑,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大跌94%至2600万英镑。利润暴跌伴随股价大跌,一度被踢出英国富时100指数成分股,而Burberry已经连续15年位列其中。
业绩焦灼的这一年,Burberry经历了高层人事变动。在MK、COACH曾担任过CEO的 Joshua Schulman于2024年7月走马上任,出任Burberry CEO。这位职业经理人,一度被外界认为会将Burberry引向“轻奢化”,却在4个月后拿出了一份名为“Burberry Forward”的全新品牌战略转型规划。
这项规划从品牌定位、产品、运营等方面,为Burberry重新做了业务梳理,概括而言就是“回归”和“聚焦”,回归经典英伦风格,聚焦核心品类风衣和围巾。
他否定了之前以昂贵皮具为核心的品牌定位提升战略,果断决定皮具降价。比如之前主推的Knight手袋价格下调22%,就连在任创意总监Daniel Lee设计的所有包袋价格都做了下调。
一心想要效仿四大奢侈品牌销售皮具进而走高端化路线的Burberry,兜兜转转还是卖回了风衣和围巾。
此外,为了压缩成本,提高内部效率,除了官宣的千人大裁员,Burberry还进一步简化内部架构,取消首席商务官一级,全球四大区域市场总裁将直接向CEO汇报。销售业绩已然是新任CEO当下最为重要的KPI。
按照行业惯例,CEO的更替很容易连带创意总监的变动,但Schulman没有这样做。他留下了已经在Burberry工作2年的创意总监Daniel Lee,并加强了创意总监、营销部门及销售团队的沟通,重新整合设计团队和商业团队,言外之意,即设计团队需要更加“务实”地为销售数据考量。
另一个奢侈品牌Gucci最近的转型策略与Burberry类似。今年7月新上任的开云集团CEO给Gucci开出的新药方,同样也是回归品牌基因,聚焦核心品类,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开发产品,减少创意总监个人风格对品牌带来的影响。
不仅仅是这两个品牌,爱马仕、LV更早领悟了“稳定”对品牌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产品思维”正在全面渗透进过去以“创意思维”为主导的时尚行业。创意对奢侈品牌而言,并非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
毕竟,在经济下行时期,新贵少了,老钱反而显贵。而“老钱们”的审美一贯保守而稳定。LV的老花图案已经泛滥,但依然是LV最畅销的品类,而爱马仕的Birkin卖了40年,它也依旧是爱马仕最经典的手袋。Burberry要重新回归风衣和格纹围巾,也就不足为奇了。
薛定谔的库存,不允许它关奥莱
Burberry虽然也常被诟病“奥莱钉子户”,但是Burberry的战略转型计划提到奥莱渠道时,Joshua Schulman谨慎地选择了“优化”而非“关闭”。在2025财年,Burberry现存54家奥莱店,全年仅关闭了2家。
据CEO透露,Burberry正面临“严重的库存过剩问题”,非常依赖折扣渠道清理库存,此后,品牌会收紧采购和库存管理,提高整体利润率。
在北京八达岭奥莱,Burberry门店几乎每天都有人排队购买折扣产品,有的皮具甚至低至两折,两三千元就可以买到一个Burberry的手袋。即便这样疯狂甩货,在整个2025财年,Burberry的库存总额(按报告汇率计算)仅下降了9%。
Burberry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库存,常年甩货都卖不完?这就不得不提Burberry过去10年的经营策略了。
Burberry作为中等价位的奢侈品,一直有个“高端化”的梦。尤其是2016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伴随着又一轮经济快速起飞,以Gucci为首的潮流奢侈品牌在国内卖得风生水起,Gucci创下连续7个季度销售超过35%的增幅,Burberry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全年营收始终徘徊在25亿欧元上下,难以突破业绩瓶颈。
于是,Burberry大胆地开启了以提升皮具竞争力为核心的高端化策略,淡化与品牌强绑定的格纹图案,将品牌原先的骑士logo改为潮牌化的“TB”、加入铆钉等潮流元素。
但是,潮牌化的Burberry卖得并不理想。与同期其他奢侈品牌动辄双位数跳涨的情况不同,Burberry的业绩反而一路下跌,仅在2023财年勉强突破30亿欧元大关,但是此后又迅速滑落。
高端化梦碎,换来的是高库存。为了去库存,品牌不得不依赖各种折扣渠道,卖不完的甚至直接销毁。根据此前公开消息,为了维护品牌高端形象,防止卖不完的库存流入灰色市场或被低价出售,Burberry曾连续3年销毁数千万英镑的库存。
在经济上行期,奥莱的存在或许会影响一个奢侈品牌的高端形象。但是,当经济不景气时,品牌或许该重新看到奥莱渠道的商业价值,完全没必要谈“奥”色变。当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性价比时,以性价比为优势的折扣渠道,反而成了提振业绩的重要出口,Burberry也不例外。
其2025财年的财报中提到,Burberry全价门店销售额下降12%,包括线上渠道的销售额下降了1%-4%,但是奥莱渠道的销售额逆势增长了1%-5%。一直被诟病的奥莱折扣渠道,却成了Burberry在最凶险的一年里的唯一亮点。
八达岭奥莱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奥莱的客人,也是生意。对客流量普遍下降的奢侈品行业而言,Burberry奥莱店门口排起的长队,无疑给了Burberry一个回血的绝佳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2026财年上半年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Joshua Schulman也谈到,Burberry大清仓后,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季末活动,“活动规模将小得多,更谨慎,折扣更浅,数量更少。”
这个变化也被国内的消费者觉察到了。95后小云是Burberry的核心用户,他每年在Burberry的花费至少在十万元以上。他发现,最近一年Burberry每一季的SKU在下降,折扣力度也在收紧,以前动辄两三折,现在有的只会到七八折,尤其是24年以后的新品打折速度也在变慢。
所以,Burberry的奥莱渠道不能关,也暂时没必要关。与其想着关闭奥莱,不如考虑如何用好这条高人气渠道。
去潮牌化,不再押注年轻人
在新一轮的战略转型规划中,Burberry明确不再将潮流用户作为唯一的目标用户,想重新找回流失的高净值用户以及奢侈品入门级中产消费群。
现任CEO Schulman曾指出,Burberry 近年来的问题在于,潮流用户已成为品牌唯一关注的焦点,而其他类型的客户则被忽视,优先考虑季节性潮流时尚的营销投入,导致风衣外套等核心产品存在感不断被削弱。
对于一个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即将170岁的老牌奢侈品,Burberry经历了数轮周期的新老交替。在上一任创意总监 Riccardo Tisci 时期,恰逢街头风兴起,年轻一代成为奢侈品的消费主力,Burberry不得不顺应时代变化,加速品牌的年轻化。
为了吸引年轻客群,Burberry加入粉丝经济的狂欢。10年前启用的品牌代言人中,不乏红极一时的流量艺人,但是,如今看来,粉丝经济只能给品牌带来短暂的销量提升,很难转化为品牌的长期用户。
现在,品牌不得不开始转向拓展多元化客群,重新将那些流失掉的愿意为Trench风衣和格纹元素买单的客户找回来。
为此,Burberry重申了品牌定位“隽永英伦奢华”,回归品牌基因,重启英伦风格叙事。为了拓展更多层次的客群,Burberry在寻找品牌代言人、尤其是寻找Z世代品牌代言人方面变得十分谨慎。除了2年前官宣的汤唯和陈坤之外,直到今年7月,Burberry才官宣了新生代青年演员吴磊作为国内第三位品牌代言人,而在小红书为品牌贡献了大量热度的新生代女演员张婧仪,仍旧只作为品牌大使参与品牌活动。
品牌拓展客群的愿望是否能达成,目前无从所知,但是至少Burberry有新的单品已经卖爆了。去年冬天张婧仪带火的格纹围巾,已经成为Burberry新的爆款单品,甚至有网友反映,自己购买格纹羊绒围巾时需要配货才能买到。
这当然是Burberry所希望看到的。现任CEO Joshua Schulman 在刚发布的上半年财报中特别强调,品牌对Z世代的吸引力在上升,“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的Z世代客户增长了18%,而在中国,Z世代的增长要高得多。”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新年等秋冬销售旺季,Burberry称已经提前做好“弹药”储备。
最凶险的阶段似乎已经过去。正在回暖的Burberry,应该无比期待这个冬天。
本文转载自潮生TIDE(ID:chaoshengTIDE),已获授权,版权归潮生TIDE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4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8000+消费者调研、100+专家智囊、3000+家企业的深度剖析为基石,从八大维度解码市场本质,于六大视角锚定未来趋势。这份20万字的专业报告将成为消费产业迭代的“晴雨表”,也会是企业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长动能的战略指南。
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