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长假来临,火爆的旅游有何新趋势?

旅游业的繁荣对经济究竟有多大带动作用?

发现报告2023年9月28日

《2023年十一假期出行预测报告》提到,今年“十一”假期游客出游热情异常高涨,全国迁徙热度会在9月29日,中秋节当天升至最高点,人口迁徙总量或超去年200%。

图片

据携程,国内游订单同比增超4倍,出境游订单增近20倍。

回头看今年上半年的宏观数据,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0%和19.4%,均维持高位,但预计全年恢复力度大概率仍低于疫情前同期水平。据财信证券报告,预计全年GDP约增长5.1%左右,各季度GDP分别增长4.5%、6.3%、4.4%、5.0%,呈“前低中高后稳”型走势。

不是说大家消费都偏向谨慎了吗?怎么旅游的人却屡创新高?旅游业的繁荣对经济究竟有多大带动作用?

报告酱梳理了多篇相关报告,精选其中8篇,与大家一同分享上述问题的答案。

2023居民真实消费情况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同时,消费也是居民福利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之一。

从今年8月数据看,大家的消费情况到底如何呢?

据统计局数据,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预期3.5%,前值2.5%),环比增长0.31%(前值-0.06%)。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281亿元,同比增长7.0%,较前值回落0.3个百分点。

图片

具体看,8月消费呈现四大特征:

  1. 暑期居民外出旅游、观影等需求旺盛,餐饮收入支撑作用仍强。
  2. 出行类和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带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明显回升。
  3. 受益于中低收入群体就业收入改善,限额以下商品零售增速持续回升。
  4. 服务消费维持较快增长,对全部消费的带动作用显著。

但从身边人的聊天对话和网络新闻能感受到,大家都开始谨慎消费甚至强制储蓄了。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不足。

能力方面,主要是收入增长缓慢,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等因素导致。例如,很多年轻人面临着就业困难,工资水平低,房价高,教育医疗等支出压力大,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的钱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像旅游这样的非必要支出,几乎能省则省,这也是“特种兵旅游”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

信心不足,是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和自身状况缺乏信心和预期,导致大家会不敢或不愿意消费。经历了这几年,大家会担心突发因素会再次出现,影响自己的健康和工作,因此选择节约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提前还贷的人更多了,存钱的人更多了。

报告酱一直有个疑问,这半年以来不是经济形势不太好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裁员降薪,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为什么大家反而更爱旅游出行了?

大家真的更爱旅游了吗?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0.66%。这意味着,虽然出游人数比2019年同期多出5230多万人,但实际上消费金额却相差不多。

图片

中秋十一放假8天,这是全国旅游市场又一个高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出境游基本全面放开后的首个长假期,出境游也将迎来井喷式增长。报告提到,“十一”期间,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去年增长近20倍。

此外,在国内游方面,携程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旅游产品“十一”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4倍。携程平台的国内游数据当中,跨省游订单占比达到73%,较2022年同期提升十个百分点。

其实,越是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状态下,买车买房很难,但出游的消费还是能够负担,旅途中带来的幸福愉悦甚至更高。

但反观消费层面,却距离真正复苏还有一段距离。

一方面是出游成本劝退,高铁难抢,机票太贵,酒店价格更是高的离谱。在各大旅游平台查询,热门景区的附近的连锁酒店价格已经超过1000元一晚。

根据环球资讯《2023旅游行业洞察》,即使是税后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在国内旅行中,经济型酒店仍是Top2的选择。

图片

另一方面,整体消费数据和热点现象都显示:全国层面“旺丁不旺财”,人数的恢复程度要快于消费额的恢复程度。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

  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很多景区、博物馆实行免费预约制,或者推出假期优惠套餐。
  2. 出境游和高端游比例降低。目前大家还是以国内游、周边游为主,人均出游半径、人均出游距离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3. 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工作压力,竞争压力,房贷车贷教育金等压力加大,大家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出现下降,消费更加谨慎。
图片

因此,当前假期的旅游表面火热,实际消费却仍需提振。

旅游的繁荣对于经济有哪些积极作用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具有天然的富民属性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旅游业可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做大蛋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在经济增长效应方面,以疫情前的2019年为例,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为2825万人,直接和间接就业总人数7989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31%。

在经济带动效应方面,旅游业与超过110项行业有着密切联系,可通过延伸产业链而发挥乘数效应。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7人就业。

另一方面,旅游业可通过空间流动效应“分好蛋糕”,为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财富差距。旅游业在民间转移支付、均衡社会财富方面具有调节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是以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为基本前提的生活性服务业,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及其带动的资金流、资源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各类要素的空间流动会对经济社会资源在空间上、主体上形成再配置,从而有效解决地区、城乡和群体收入的不均衡问题。

从产业链角度看,旅游业是一个融合了酒店、餐饮、交通、零售等多个产业的行业,在对当地经济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了传统行业转型,对经济形态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片

整体看,最主要、最明显的有以下四点。

1. 带动就业

旅游业是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领域之一,因为旅游业需要包括景区、酒店、交通、餐饮、娱乐、零售等多个产业的支持,在面向消费者的过程中,还衍生了旅行社,本地团等相关行业。人群浩浩荡荡的涌入,必然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增长。

2. 促进消费

旅游中的吃住行消费,都可以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当地消费市场的增长。同时,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也会产生一部分消费需求,例如购买特产、纪念品等,也可以带动该地区的零售业和制造业等相关企业的销售增长。

在旅游项目上,去哪儿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的主力军,年轻人拉动了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相较于疫情前的2019年,酒店预订量增长7.5倍,机票预订量增长1倍。这些赛事的举办正成为拉动旅游增长的显著动力。

3. 改善地区经济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会让当地政府在景区周边建设酒店、商场、公共设施等相关建筑物,另外政府还会改造城市环境等方式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旅游业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帮助一些非主要经济区域争取到旅游资源的分配和开发。

整体看,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将拉动旅游消费的增涨,旅游消费的火热继而又会推动国民经济的向好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经济循环。

“谨慎旅游”有啥妙招?

想要出去玩,但消费又要理性,大家都有哪些消费指南可以参考?

1. 宁可睡洗浴中心也不住涨价酒店

继青年旅社之后,洗浴中心一度成为年轻人“穷游”的新选择。美团数据显示,暑期以来,洗浴中心的线上消费规模较2019年增长150%,20-35岁的消费者占比近七成。

相比价格高到离谱的商业酒店,洗浴中心的“大厅过夜”的套餐或许更划算。大部分洗浴中心门票有效期为16小时,过夜一般加50元左右就可以。

2. 景区不再是旅游必选项

景区门票+项目花销,或许倒不如找一片无名的安静山头,躺着晒晒太阳在贴近云层的蓝天下睡个懒觉。

3. 自驾游开始取代跟团游

由于过去交通、信息等条件的不发达,人们对当地景点的旅游线路不了解,也不具备良好的驾车条件,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以当地地接社所主导的跟团游是人们出行的主流方式。

随着汽车的普及,自驾游成为了新兴的一种旅游出行方式。自由随心的行程,全都能满足自己所需,并且更加私密惬意,更能感到安心舒适。

其实,从上面的“谨慎旅游”可以看出,大家在旅游消费时,普遍趋向于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出行方式,这与“有没有钱消费”无关,而是一种理性消费的表现。

 

参考报告

【远东资信】中国旅游业运行现状与发展分析

【易观分析】2022年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商务部】202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财通证券】旅游景区中期报告:暑期出行热度有望延续,关注AI+文旅新机遇

【环球旅讯】感性选择·理性消费:2023旅游行业洞察

【华泰证券】十一前瞻:双节预热,出行需求蓬勃

【高德】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出行预测报告

【财信国际】2023年1-8月宏观数据点评:经济企稳向好,恢复力度待观察

 

本文转载自发现报告(ID:fxbaogao),已获授权,版权归发现报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