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众国际美妆巨头纷纷入局,“定制化妆品”已成为下一个品牌必争的热门赛道。
Le Labo现场手工调香落地中国
近日,上海市落地的第二个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项目——Le Labo现场手工调制香水的个性化服务正式上线。上海药监局公开表示,“该店铺前期在市药监局和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的提前介入指导服务下,并经严格审慎许可核查,现在已获颁《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这是上海个性化化妆品定制的又一尝试。”
据悉,上述Le Labo现场手工调香个性化服务门店位于上海太古里,在该门店内,消费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香型,由制香师在全透明的实验室里度量酒精、加入香精油、密封并放置在离心机上震荡搅匀等步骤后,亲眼见证一瓶手工现调香水调配成功的全过程。随后香水由专用窗口递出后,消费者即可定制标签,贴在瓶身。在产品标签上,还能找到制作者的姓名,可谓是真正地为消费者“量身定制”。
公开资料显示,Le Labo创立于2006年,旗下产品除香水外,还包括了洗浴用品、身体护理、香薰蜡烛等产品,该品牌曾为柏悦、费尔蒙等多家高端酒店定制产品。2014年,Le Labo被雅诗兰黛集团收购,2019年,该品牌入驻中国香港DFS环球免税店时就引发了行业关注,认为其将进一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直至2023年6月1日,Le Labo中国内地首店落地上海。
事实上,消费者现场调香一直以来都是Le Labo品牌的特点之一,且现场调香在国际上也较为普遍。而顾客在购买香水时,不仅能在现场亲眼见证香水调制的全过程,还能亲手制香,毫无疑问,这样个性化的服务使得该品牌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拥趸。
但在国内,由于监管要求不同,现场调香并不被允许。长久以来,中国法规都是要求销售和生产场所严格分离,工厂是工厂,店是店。因此,此前Le Labo的现场调香难以在中国市场上实现。
不过,自去年11月,国家药监局正式宣布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后,Le Labo的个性化服务才得以在中国市场正式落地。
三大美妆集团均获定制化妆品“牌照”
而从今年6月1日首店落地上海,到本月就获得个性化服务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也反映出,Le Labo早已为进军中国市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雅诗兰黛集团在中国正式入局“定制化妆品”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不止是雅诗兰黛,青眼还发现,路威酩轩香水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LVMH集团在华子公司)也已于上月27日获得了由上海市药监发布的“现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这也标志着,该公司旗下品牌有望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化妆品服务。
而早在今年4月,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修丽可门店就获得了全国首张“现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欧莱雅集团在华子公司上海欧莱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25日取得了化妆生产许可证,所包含的生产许可项目即为一般液态单元的现场个性化服务。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欧莱雅、雅诗兰黛、LVMH三大国际美妆集团均已取得中国定制化妆品“牌照”。这足以说明,上海又一次走在“定制化妆品”政策创新监管前沿。对此,上海市药监局公开表示,“针对多样化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模式,监管部门将创新监管方式,把握每种服务模式的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做到一种模式一套标准化监管,在实践中完善关键点。”
对于“定制化妆品”从开闸到落地,此前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曾告诉青眼,“让头部企业先行先试,是一件保护消费者的好事。毕竟,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能够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妆品的综合实力。贸然全部放开,很可能在产品质量上无法得到保证。”
国货品牌何时跟上?
根据青眼情报发布的《定制化妆品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全球个性化美妆市场从2021年的292.5亿美元(约合2024.54亿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377.2亿美元(约合2610.7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到11.87%,预计在2028年将超过5000亿元。该报告还显示,“65%的消费者在购买定制化妆品时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其中,有近四成消费者在价格高于同类产品20%的情况下,愿意购买定制化妆品”。
定制化妆品赛道的潜力之大不言而喻。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大美妆集团更是早已看到了定制化妆品的机遇,争相布局定制方向。如欧莱雅集团推出了YSL电波穿香室,汉高推出首个B2B2C超个性化专业护发品牌SalonLab&Me,科丝美诗开启了痘肌精华定制活动,cdf海口国际免税城也携手80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独家定制服务等。
从中可以看到的是,一方面是各大美妆巨头均看中了定制化妆品的无限潜力;而另一方面,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行业背景之下,国际美妆集团和全球头部的国际美妆工厂已快人一步,率先在中国的定制化妆品领域合规化。
那么,国货品牌当前在定制化妆品赛道的情况如何,它们又何时才能合规入局呢?
虽然定制化妆品前景无限,但目前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前景并不乐观,而主要桎梏还是在是否合规上。根据青眼此前的调查显示,有不少国内企业因不合规“定制化妆品”而被处罚。譬如,今年4月,魅丽苏雪(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即因自制“定制化妆品”被北京市监局罚没近21万元;2021年2月,合肥一美容院就因销售过期化妆品和自制化妆品被罚1万元等。
不仅如此,国内市场上自制化妆品的乱象也是屡禁不止。青眼以“定制化妆品”“私人订制化妆品”等为关键词在淘宝、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商家均宣称可提供定制化妆品的服务。但很显然,这些企业均未合规获得定制化妆品的生产许可证,或涉嫌违规。
此外,虽然有部分国内头部品牌也曾试水定制化妆品,比如,2019年,自然堂对应10个不同肌肤问题所推出的“定制化双管精华”。但由于彼时政策还未开放,这款“定制精华”实际是提前搭配出120个配方进行备案、制作,再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成品搭配的,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一方”。
毫无疑问,个性化服务的精准护肤模式是未来美妆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这一点从国际美妆巨头纷纷入局就已可见一斑。然而,法规放开的同时,对个性化定制护肤的管控,以及对皮肤检测标准、企业生产可行性、以及有效监管等方面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不少行业人士就认为,“生产过程的小型化,是一项具有极高挑战的技术”。显然,这也是摆在国货品牌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