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宁始料未及的是,游戏行业的“失火”,竟然殃及八竿子打不着的直播行业。
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年龄,什么性别,这两天总能在朋友圈看到关于「LNG」的吐槽评论有没有?
在11月5日的2023英雄联盟(LOL)S13全球总决赛的8进4比赛中,中国战队LNG被韩国战队T1零封,止步8强。
LNG是国民运动品牌李宁投资的电子竞技俱乐部,也是LOL中国赛区的种子选手。
每年一到全球总决赛时刻,国内「今年是最有希望夺冠的一年」的呼声总是连绵不绝。
但今年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最有希望的一年」,因为在8强比赛中,WBG(微博)、BLG(哔哩哔哩)、JDG(京东)三家中国战队陆续挺进4强,此时的LNG如果胜出,那么S13中国赛区夺冠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之事,这也是国内所有玩家都希望看见的盛大景象。
奈何事与愿违。
在电子竞技圈,胜者享受崇拜和追捧,反之败者就要承受来自舆论的压力,这是亘古不变的游戏法则。
只不过,让李宁始料未及的是,游戏行业的「失火」,竟然殃及八竿子打不着的直播行业。
需要交代的背景是,在LNG对战T1的比赛中,LNG的两位韩援操作失误连连,运营决策漏洞百出,没有博弈,只有兵败如山倒。被碾压到什么惨状呢,用王者荣耀来打一个恰当的比喻:3场比赛中,小龙获取数0,大龙获取数0。(打野位和中单位是韩援。)
整场下来,网友们的表情可以用目瞪狗呆来形容,气愤的不是输掉比赛,而是觉得自己像傻子一样被戏耍,「两位韩援纯纯演员」的说法甚嚣尘上,虽然是阴谋论,但却是大部分玩家们的共识。
一位LOL老玩家也向鞭牛士表达了他对比赛的观后感,就三字:纯内奸。
网友们的愤慨除了在游戏圈发泄,也上纲上线到了李宁零售和直播业务,比如一众直播间就彻底沦陷,一个广为流传的梗被玩家们口口相传,「李宁的羽绒服不能买,因为不抗寒(韩)。」
在抖音李宁运动旗舰店直播间,评论区被韩国国旗占领,网友们就是想施加压力让李宁辞退两位韩援。
还有一位网友留言,看到评论区都是韩旗就安心了。
在直播间开启福袋后,一位网友暗讽福袋里面有峡谷先锋(游戏重要资源)吗?;还有一位网友评论「抢不到没惩戒」,暗指打野位的不作为。
除了运动号,体育号也被攻陷,评论区清一色的「釜山加急」。
好在评论区中,鞭牛士未看到攻击主播的言论,而主播也懂得迎合网友们的怒气,直言「骂品牌可以,别骂主播。」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网友们的火药味十足,但很显然矛盾集中点并不是李宁,可做为LNG的投资方,李宁避无可避的受到波及。
不仅如此,甚有网友不惜刷钱成为榜一大哥,改头换名进行嘲讽。
李宁旗下的几个带货直播间,榜前三「大哥」都将头像换成了LNG的韩援选手以及对战的选手,还配有「精忠报国」的字样,嘲讽之意,再明显不过。
明明是带货直播间,却演变成了一个个大型网友群嘲现场。
三眼查数据显示,李宁旗下三个主要直播间11月6日的场观均达到半个月以来的顶峰。
直播销量方面,据显示,李宁官方直播间11月6日开播时长9个半小时,销售额仅5.68w,运动旗舰店开播时长13小时,销售额28.2万,而在11月5日,销售额分别为41.05万和45.33万。
能看到的是,尽管有大批流量涌入,但大部分都是游戏圈的玩家为了嘲讽而来,销售额不增反降,影响明显。
虽然大家都心中杜明,LNG的失利与零售业的李宁无太大关系,但仍有不少「上头」网友将怨气撒在了李宁身上,扬言不辞退中单,就不再买李宁的产品。
一位网友对这种现象解释到,冠名是一把双刃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LNG获得胜利,那么就该享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如果失败,也该承担后果。
可能这就是子债父还?
任何品牌或主播的「失足」都会被其他直播间抓住蹭热点的机会,这样的戏码在李佳琦花西子事件演绎的淋漓尽致。何况正值双11大战期间,李宁不仅要面对网友们的群嘲,还要被友商diss。
鸿星尔克直播间直接开启「抗寒」专场,人肉挂上「抗寒」贴牌以博取网友们的好感。
京东直播间也不甘寂寞的蹭了起来,将产品介绍改为「JDG抗寒只要369」,并标价369元。
据悉,JDG里有一名叫「369」的选手正效力于该俱乐部,为了制造所谓的「抗寒」氛围和迎合同音梗,京东直播间将原本只售349元的产品改为369。
有一说一,热度是被你蹭明白了,但既要还要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蹭热点和玩梗,可以算是品牌的一种营销方式,角度和姿势对了,能给品牌赢取一波美誉和利益,但如果要是利用网友们情绪冲动,营造同一战线的氛围以博取好感,刻意抬高产品价格,割消费者韭菜,那么就有可能承担法律风险。
据网友反馈,鸿星尔克直播间因「抗寒」行为遭到举报,平台也发出了警告,再经过短暂停播后,直播间又恢复正常带货。
不过,鞭牛士再次进入直播间后发现,即使「抗寒」的贴牌已经消失,但主播在口头上仍在揪着李宁不断玩梗,甚至直播间还放出了精忠报国的音乐。
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鞭牛士希望友商们能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营销。商战归商战,可是毕竟是电竞圈的流量馒头,跨行也要来吃上一口,难免有些难看,小蹭怡情,大蹭小心翻车。与其这样,不如双方在同领域多花点心思,在品质和价格上过几招。
本文转载自鞭牛士(ID:bianews8),已获授权,版权归鞭牛士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