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奈雪、古茗、甜啦啦的杯子和袋子,被网友拿来泡面、泡脚;Manner的外卖箱被当成“离职箱”,被冠名“职场骨灰盒”刷屏社交平台。
奶茶袋子泡脚、奶茶杯子泡面、咖啡箱子离职,可以并称当代年轻人的三大时尚。
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魔改周边”?背后透露哪些消费真相?
霸王茶姬走红“文创圈”,Manner“职场骨灰盒”火出圈?
最近,我发现一些茶饮品牌,总是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意外走红。
比如,霸王茶姬和古茗的杯子,靠颜值经常闪现“文创圈”;甜啦啦的大容量果茶杯子惊现“泡面区”;奈雪的袋子靠结实保温成为“泡脚区”宠儿。
就连咖啡圈的Manner也不能“幸免”,靠高颜值的外卖箱勇闯“离职区”,被网友喻为“职场骨灰盒”。
是的,这届年轻人开始流行“玩”奶茶了。确切地说,是奶茶杯、咖啡杯以及各种周边。
我注意到,继“奶茶袋子泡脚”之后,#奶茶杯泡面碗#、#用吸管收纳化妆刷#、#一根吸管上全妆#、#甜筒壳收纳化妆刷#等周边改造话题,频繁登上小红书热搜。
单讲奶茶杯改造,就有许多热门视频和笔记,点赞量动辄上万,“魔改”程度让人目瞪口呆。
而前面提到的Manner的外卖箱,也喜提热搜:#离职人标配:Manner箱#。
从网友的晒图和分享来看,Manner的外卖(外带)箱有黑、白两种颜色,上面印着Manner的logo,整体造型走简约风,整箱12杯总容量,一层可以装6杯,9杯起送,箱子不单卖。
这款箱子材质硬挺,容量差不多正好能够收纳一个工位的物件,因此成了离职人标配。
有网友评论:“是离职了请团队喝咖啡,然后再用箱子装东西走人吗?Manner是懂场景营销的。”
而那些“精神离职”的年轻人,也会拼单买一箱咖啡,备注“给我一个离职箱”,作为心理安慰(身在工位,心已经跟着离职箱一起收拾走人了)。
为了一个箱子买一箱咖啡,为了改造杯子而去买杯奶茶,这种“为了一口醋,包了顿饺子”的现象,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却在年轻人中屡见不鲜。
估计茶饮和咖啡品牌都没预料到,这届年轻人,突然爱上产品之外的“配角”了。
“魔改”爆红背后,年轻人消费观发生4大转变
从这一波“魔改大流行”,我明显感觉到,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和生活态度,较几年前有了很大转变。
1、“搞钱+省钱”趋势下,年轻人消费更为理性。
以前高大上的“精致感”正逐渐丧失吸引力,“精致穷”反而成为流行。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和实用性。
奶茶袋子结实、便携,用来通勤很合适。奶茶杯质量很好,扔掉可惜,当笔筒做收纳理所应当。
以“吃”为例,不想做饭的直接点外卖;做饭的为避免多刷碗直接用锅吃;有的一次准备一周食物;还有的更省事,每天吃“白人饭”、吃泡面。
而用奶茶杯子泡面,容量合适,吃完直接扔掉,又少刷一个碗。有的大容量水果茶杯子,既带提手又带盖子,面泡好了拎着不烫手。
后疫情时代,囤积和收集已经成为人们安全感的一大来源。一边买,一边囤,与此同时也激发出改造和再利用的欲望。
我注意到,这两年,社交平台上涌现出许多收集奶茶杯子、袋子和周边的帖子和视频,热度都很高。很多博主的奶茶杯子“多到可以开一个奶茶店”的程度,于是征集广大网友参与改造。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收集和改造行为是并行的。年轻人不会因为杯子多而不再买奶茶,反而会一边改造一边继续购买。
想“发疯”的心,带火了奶茶“发疯杯”和咖啡“离职箱”,年轻人买的不是奶茶和咖啡,而是一种情绪出口。
职场上吃的苦,靠“吸猫撸狗”治愈,对可爱没有抵抗力。和小动物相关的产品周边总能受到年轻人欢迎,比如星巴克、喜茶、茶百道等品牌的宠物门店成了打卡景点;1点点、沪上阿姨推出的猫窝周边反响热烈;LINLEE林里的猫鸭联名,上市即热销。
年轻人的需求点变了,品牌能做些什么?
年轻人消费观和生活态度的转变,或将这股“魔改”风吹得更猛烈。品牌可以借这个机会,发掘产品周边的自有特征,引发消费者共情。
Manner“离职箱”出圈的原因,除了实用,外观占了很大因素。大面积纯色搭配极简的品牌logo,简约时尚,很符合工作党和白领阶层的审美。
尤其是“社交平台朋友圈化”的当下,高颜值“离职箱”发到网上也能形成社交货币,增加传播度。
我还注意到,一些展示奶茶杯再利用(如种花、收纳)的笔记,经常有网友留言询问,某个好看的杯子是哪个品牌的。把杯子做得有设计感,可以吸引一批“颜控”的新客。
我从茶饮包材厂商那里了解到,茶饮塑料杯的材质使用最多的是PP,耐高温,可到120℃。纸杯用的是淋膜纸,与方便面的纸桶工艺差不多,理论上用来泡面都是可行的。
另外,我发现网友还很注意杯子的细节安全。有网友就反映,某些品牌杯子边缘光滑,可避免划伤,从而对该品牌产生好感。
保证包材的安全性,从细节见品质,可以俘获一批品质消费者。
Manner“离职箱”的热门话题下面,很多网友表示,“下个月离职就用这个”。
当箱子与离职场景形成强绑定,势必会增加打工人的饮用场景和频次:离职时请同事喝Manner;想“精神离职”的时候也凑单喝几杯。
此时,Manner“离职箱”就成为一种符号,如“发疯袋”“发疯杯”一样,给消费者提供精神抚慰。
以年轻人的情绪需求为出发点,品牌可以创造更多关联日常场景的符号,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结语
一个杯子、一个袋子、一个箱子,品牌在设计之初或许并没有预想到,它能为消费者带来如此大的情绪价值。
有了这一洞察,品牌可以顺势主动制造触动消费者的产品周边特征,以此实现更多互动话题和转化,最终与消费者建立起更深刻的情感联结。
本文转载自咖门(ID:KamenClub),已获授权,版权归咖门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