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档单日票房破3亿,但背后是为期更久的“冷档期”

事实上,尽管相比其他的节假日,清明档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并不代表着这个档期的潜力就止步于此了。

无念一起拍电影2021年4月6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进入四月,气温回暖。鲜花绽放,生机盎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平缓,疫苗的快速推广,以及出行政策的放宽,被疫情抑制的旅游业终于迎来了一次小高潮。人们的出游需求得到强烈释放,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

和旅游业一起升温的,还有国内的电影市场。

8亿,这是4月3号到5号(截止当天晚上9点30分)三天清明档假期的票房成绩,总观影人次2216.74万,总场次123.41万场,成绩喜人。一方面,相比2019年的清明档票房,这个数字增长了17.6%,再度刷新国内清明档的票房纪录;另一方面,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冷档期大盘,终于在清明档的刺激下得以大幅提振。

票房再度刷新纪录,市场被盘活自然值得庆贺,但票房的背后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作为每年在春节档后,五一档前的唯一一个法定节假日,它的能量似乎一直都没有被充分激活,所有人也都在好奇清明档的上限究竟还有多少。

那么,2021年的清明档,表现究竟如何呢?

从4月3号到5号三天,每天的单日票房分别为3.09亿、3.19亿、1.9亿+。

这三天的票房究竟处在什么水平?由于去年没有清明档,我们分别对比了2018年和2019年的数据,同时比照了自四月以来首周每天的单日票房,得到了以下这个表格。

首先,纵向比较的话,今年由于清明假期前置,18、19年都是5-7号为放假期间,而今年则从3-5号为放假,因此导致整个大盘也被提前盘活。且从4月2号开始,今年的单日票房每一天都较前两年同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整个清明档的票房大盘也自然有了显著提升。

而横向比较的话,2018和19年,都是在假期的第一天,也就是4月5号迎来了观影人数和票房的小高峰,接下来两天则逐渐回落,整体是逐级递减的趋势;而今年的清明档也是近几年唯一一次,实现了少见的“倒V型”,在假期的中间一天(4号)达到票房的顶峰。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和清明档三天假期的排布,以及公映的影片都有一定关系。

2018年和2019年三天假期的单日票房同期基本持平,而假期的最后一天由于临近上班,票房产出一般也都是最低的。然而今年假期的前两天刚好赶上了周末,民众的娱乐心态和观影需求结合在了一起,再加上《我的姐姐》《第十一回》等影片引发的讨论度,这导致4号当天的全国场次(40.85万场)在不及前一天(42.19万场)的情况下,整体大盘产出依然比假期第一天超出了一千多万。

今年清明档的票房冠军是国产片《我的姐姐》,三天内报收3.76亿,作为一部讲述亲人家庭题材的剧情片,它在这个清明档双双打破了该档期的观影人次纪录和票房纪录。

不仅如此,《我的姐姐》于2号晚18:00开画,在上映首日排片比仅为《哥斯拉大战金刚》一半的情况下,依旧拿到了超过6000万的票房,不仅打破了《哥斯拉大战金刚》连续一周票房日冠的纪录,还是同日上映的另一部国产新片《第十一回》首日票房的近五倍。

3号和4号两天,《我的姐姐》分别报收超过1.37亿和1.48亿票房,将其他的几部同档期国产片远远甩在后面,毫无疑问成为领跑整个清明档的国产片。

清明档票房排在第二的是已经上画一周的《哥斯拉大战金刚》,假期前两天均保持了1亿+的票房进账,尽管影片已于3月31日登陆流媒体平台,但盗版资源似乎并没有太影响到国内的票房收入。由此可见,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的吸金号召力仍然十分强劲,即便是已经开画一周的影片,在清明档仍然可以释放近3亿的票房能量。

到目前为止,《哥斯拉大战金刚》票房突破10亿已是板上钉钉,不仅打破了传奇“怪兽宇宙”前作《哥斯拉2:怪兽之王》9.37亿的票房,也成为了2019年继《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后,又一部票房破10亿的进口片。

至于剩下的几部公映新片里,《第十一回》、《西游记之再世妖王》,以及《明天会好的》等片的票房表现均不如预期,直到现在也只有一部《西游记之再世妖王》突破五千万。

看完了数据方面的统计,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影片的内容方面。

今年的清明档,国产片贡献了近60%的票房,远超过进口片。而这一局面其实从2019年的《雷霆沙赞!》上映首日票房不敌《反贪风暴4》就可看出一二,两年过去了,进口片颓势仍没有得到缓解。

目前,清明档只有《哥斯拉大战金刚》一部进口片“一枝独秀”,3号、4号连续两天在排片为30%多的情况下,均贡献了超过37%的票房占比。而整个清明档,本片和《我的姐姐》一共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比,某种程度上来看,清明档大盘也是靠这两部影片带动起来的。

而被寄以“救市”厚望的《阿凡达》,在重映了快一个月后,在假期的第二天,也有接近500万的进账,这个成绩甚至超过了新片《明天会好的》的单日票房,排在当天的第五名。

不仅好莱坞大片“不见踪影”,就连批片市场也变得异常冷清单薄,整个档期几乎只有一部上映了半个多月的《波斯语课》还在苦苦“奋战”。不过,在3号当天,影片以0.3%的排片比拿下了近100万的票房,4号当天排片比直接翻倍,单日票房更是突破130万,发挥相当稳健。目前本片的总票房已接近3000万,暂时排在今年引进片票房榜的第四名。

整体看来,今年的清明档战局少了很多“硝烟味”,往年的进口片和国产片大战的局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想起2018年的《头号玩家》《起跑线》《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以及2019年的《雷霆沙赞!》《调音师》《小飞象》《海市蜃楼》等各种类型的大片和批片齐开花的场面,不由还是让人感到些许怀念。

当然,由于疫情的缘故,进口片断供是最大的一个原因。《黑寡妇》《速度与激情9》《比得兔2》等好莱坞大片不断延期和撤档,而批片市场又极其不稳定,印度片消失,日本片审核进度慢,小语种片过于冷门……总之,“无进口片可看”的现象在短期内恐怕仍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至于国产片方面,今年整体的局面可以用“一强多均”来形容。

综合看来,在猫淘平台上,《我的姐姐》毫无疑问是最受观众喜欢的,可以说获得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而在豆瓣平台上,《我的姐姐》和《第十一回》均取得了7分+的成绩,对于国产片来说算是还不错的水平,而后者的7.5分暂时略高于前者的7.3。有观众认为,《我的姐姐》开放式的结尾引起了一定的争议,这也是它从开分7.9一路掉到7.3的最大原因。

而《西游记之再世妖王》和《明天会好的》两部影片在豆瓣的评分都没有及格,后者在5号的单日票房甚至还不及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虽然本片由网红papi酱担任主演,贾樟柯担任监制,但是除了主演的粉丝,以及文艺片爱好者会去贡献票房以外,影片很难撬动路人盘。

坦白说,从类型上来看,今年清明档上映的几部国产片都不是传统意义上能够扛票房的类型属性很强的片子。

过去几年,清明档的《头号玩家》《环太平洋2》《反贪风暴4》《雷霆沙赞2》《调音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片,基本涵盖了观众爱看的动作/科幻、悬疑/犯罪、爱情/喜剧等几大类型,因此市场类型相当多元。

反观今年,尽管《我的姐姐》打破多项纪录,但亲情片,尤其是偏现实主义题材的女性向作品,在市场上仍处于较为小众的类型。而《第十一回》虽然有陈建斌、周迅、春夏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有喜剧元素,口碑也不错,但由于片子的作者风格较强,带有一定的先锋意味,因此也不免有些曲高和寡,属于那种影评人看完很嗨,普通观众却很难get到的类型。

《西游记之再世妖王》虽然是动画片,但由于整体画风较为暗黑,并不太适合年纪较小的小朋友观看,成年人又会觉得剧情俗套。由此也可以看到,对于经典IP的套路化演绎已经让观众感到疲惫。至于《明天会好的》票房口碑双失利则更加证明了,“贩卖焦虑”和“纯灌鸡汤”的影片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已经不再适用了。

整体看来,不断上涨的票房数据展现了当下电影市场繁荣的一面,但我们也应当发现这背后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

一方面,8亿+,这个成绩直接比2019年高出了一亿多,不仅打破了国内清明档的票房纪录,大大抬升了大盘体量,同时也是继2019年在清明档票房上升展露颓势后,重新实现新的突破。

纵观国内清明档大盘发展史,尽管从2011年的7800万,到2019年的6.95亿,票房体量足足超出了9倍之多,但很大程度上其实还是依赖于市场容量的扩大,而非档期本身承载力的提升。

从2013年开始,国内清明档较前一年迎来近乎95%的增长,14和15年也分别有30%和40%的增幅。2016年增幅放缓,2017年甚至实现了逆增长。从2018年开始,虽然清明档市场空间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容,但整体的颓势已经显现。2019年相比2018年,甚至才增加了不到一千万的票房。

所以,今年的清明档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依然给国内的电影市场以及从业人员注入了更多活力和信心。

但另一方面,高票房的背后,是为期更久的“冷档期”,以及整体发展不均的市场局面。

作为每年春节后,五一前国内唯一的一个法定节假日,清明档的重要性正愈发凸显。但相比同样有三天假期的端午档和中秋档,清明档的能量似乎仍未被完全激活。仅以2019年为例,清明档三天报收6.95亿,端午档三天7.7亿,中秋档三天7.91亿,前者相比后两者都少了近一亿的票房创收,竞争力并不显著。

而且,在春节档后,三四月的内地影视往往会迎来一个较为漫长的冰点期。春节档影片余温尚未散尽,新片又迟迟不愿定档,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这导致今年的三月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单日票房大盘不足5000万。

此外,档期内“贫富不均”的现象正变得愈发严重。2019年清明档前三分别是《反贪风暴4》2.67亿、《雷霆沙赞!》1.99亿,以及《调音师》7195万;而今年的前三名则是《我的姐姐》3.76亿、《哥斯拉大战金刚》2.98亿,《西游记之再世妖王》5512万。影片之间的差距正不断拉大。

事实上,尽管相比其他的节假日,清明档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并不代表着这个档期的潜力就止步于此了。在拍sir看来,如果做到以下几点,清明档的体量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首先,强类型属性的影片不应该放弃清明档,在保证市场多元发展的基础上,仍要靠“爆款”拉动大盘。

回顾往年的清明档,“爆款”的出现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像《美国队长2》《头号玩家》《金刚:骷髅岛》这样本身自带热度的好莱坞大片;另一种则是像《起跑线》《调音师》或者《战狼》《火锅英雄》这样的影片,要不就是依靠题材和过硬质量出圈,要不就是本身的类型特点十分鲜明。总之,无论国内外,类型片始终是最好卖的。虽然今年《我的姐姐》同样起到了领跑的作用,但整体看来,几部国产片都还是稍显文艺了些。

其次,“泛档期”的概念仍该被重视,尤其要重视三月中下旬开画的影片在清明档发挥的余热,更应当通过分散火力带动整个月大盘。

例如,2018年4月1日,作为一个普通的周日,也是清明档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当天有超过两亿元票房进账,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已经公映多日的《头号玩家》《环太平洋2》等进口片的拉动,使得当天的票房甚至超过了清明假期最后一天(4月7日)的票房成绩(1.56亿)。而2019年清明档,国产片《老师·好》在公映了半个月的情况下,三天假期内仍保证了每日超过1000万的票房进账,势头不减。

要知道,三四月冷档期的问题始终存在,试图仅依靠三天清明假期就带动整个月的大盘,这并不现实。但如果将影片的能量分散,在新片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同时重视已公映影片释放的余热,不仅有可能进一步刷新清明档期的票房大盘,对于整个冷档期士气的提振也很有帮助。

最后,很多国产片也不必一直固守大档期试图分一杯羹,加入小档期同样大有可为。

春节档的例子已经告诉了我们,未来随着头部影片投资比例的进一步提高,热门档期的票房产出“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够脱颖而出的片子只会越来越有限。而那些中等体量的腰部影片可以试着开发小档期的资源和能量,不仅有利于影片的口碑积累发酵做长线放映,同时也可能实现自身票房收益的最大化。

不过,从现阶段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内档期进一步的冷热分配不均,很可能会让一些国产小片更不敢定档普通档期了。毕竟冷档期上映的国产片,没有一部突破2000万票房;而热门档期就算是再不济,也有3000万以上的进账。长久以往,恐怕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恶性循环,对于国内市场的平衡发展也不是一个好的势头。

总之,2021年的清明档就这样结束了,取得的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挑战仍然很艰巨。而随着清明档期结束大盘的迅速降温,直到五一假期前的这近一个月时间里,如果再没有带动大盘的大片和新片定档的话,留给我们的问题仍将十分严峻。

 

本文转载自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已获授权,版权归一起拍电影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