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岛屿因为旅游、贸易和政策而变得异常热闹,它的网红基因,仿佛被重新激活。
编者按:从咫尺到远方、从个体到群像,这是一个万物皆可网红的时代,如今,轮到城市了。
或是新经济下的产业变迁、或是舆论场内的文化重塑、亦或仅仅是时代洪流里普通人的肆意嬉笑,在被钢筋水泥包裹的外表下,每座网红城市,都必定拥有属于自己的鲜活面孔。
2020年末,我们走到那些东南西北、大大小小的新网红城市,试图感受他们各自不同的城市脉搏、发现他们本同末离的网红基因。
老家东北的赵学东开着自己新买的新能源汽车,在三亚机场不停地接送着客人,他的滴滴专车和几家酒店式公寓合作,负责接送机服务。客人有时还会找他代购景区门票和包车,加在一起,每月能有1万多元收入。2020年火爆的海南旅游和免税购物潮,让赵学东忙碌而开心。
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张磊则时刻盯着手机,他在三亚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工作,公司代理三亚和周边几个楼盘的销售,只要有潜在客户在线上搜索三亚房产,他便立马打电话过去,说服客户看房。国内疫情缓和后,买房客集中涌入,让三亚房产交易迎来了久违的小高峰。
来自甘肃的九零后创业者裴思源,刚刚接待完一拨考察团,他在海南创业3年,把公司做成了当地最大的冷冻食材配送网络,目前估值已经10亿元。
今年11月底的寻常一天,扎根海南的人们各自忙碌着,他们说不出过去一年自己生活的改变,但又能依稀感觉到不同。
以三亚为代表,海南是中国最早的网红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其便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区被列入国家“七五”计划;上世纪九十年代,地产热在这里先行,所谓“地产四君子”的传说依然在江湖流传;进入新世纪,这座南方岛屿又以“东北第四省”被外界戏谑。然而,内陆城市发展和出境购物旅游的风头,却在日后逐渐盖过了这座风和日丽的岛屿。
过去一年,从离岛免税到自由贸易港,从地产经济到多元发展,从自发东北“移民”到主动人才引入,这座岛屿因为旅游、贸易和政策而变得异常热闹,它的网红基因,仿佛被重新激活。
平凡人,在点滴中感受着时代脉动。
东北到海南:这里刮风不带灰
赵学东出生在黑龙江,到三亚前,生活在距离鹤岗不远的一座小县城,采矿曾经是那里的支柱产业,2015年,年过50岁的他和老伴一起,举家搬迁到了这座4000多公里开外的海岛城市。
“这里刮的风居然不带灰。”尽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而立之年下岗带来的谋生之艰,但赵学东没有像他的许多同乡那样选择背井离乡,直到儿子毕业后选择到三亚工作,才终于决定留下来生活——他和老伴来三亚旅游探亲时,发现了“东北没有的碧水蓝天与温暖湿润”。
东北人涌入海南,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1998年前后,海南房地产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大批房产无人问津,与此同时,企业改制浪潮首先波及东北地区,东三省的人拿着买断工龄的钱,开始在海南买房置地。借着海南旅游业兴起,尤其是在三亚,东北人开起了出租车、餐厅和各种小生意。东北一些省市公安系统甚至在三亚设立警务站、服务站,处理户籍、出入境等事宜,这种现象一度让海南被戏称为“东北第四省”。
在三亚,除了能够吹着清新的海风和跟儿子待在一起,让赵学东最快乐的是收入的提升。
赵学东还没到退休年龄,需要自掏腰包补缴社保,等到几年后正式退休,估计可以拿到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来到三亚后,他靠旅游包车和代售门票,每月到手1万多元,“钱比老家好赚多了”。
“我年轻时候的事业,是被硬生生截断的。”下岗前,赵学东在老家的一家国营商业部门工作,干批发零售,那时,单位能完成上级规定的营业额和纳税指标,职工福利也还不错,但一纸改制命令,一群人黯然散去。
来到海南后赚钱门路的开阔,让下岗后还在老家守了快20年的赵学东彻底跳出了“心理安全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扛水泥还能一口气上三楼”,有着一副硬朗身子骨的赵学东再过三年就能领到那3000元的退休金了,但他不准备闲下来,知道有个亲戚在海南开小吃店,虽然一家三口每天要从凌晨两点忙活到下午两点,但一天流水四五千元,利润50%,“一个月就是六七万利润”。
赵学东准备也按这个路子来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在三亚这个“全国人都喜欢的地方”,他对生活的盼头比年轻时候更加高大上一些,如今,儿子已经是当地一家企业的小干部,他坚信,“下一辈会更有前途”。
一年赛八年:免税店日销1.2亿
今年是赵学东在三亚生活的第五个年头,但直到7月份,他才第一次进到海棠湾免税店里,几个做代购生意的姑娘包了他的车。
“一是人真多,结账都要人山人海的排队,二是东西真贵,一盒化妆品的价格相当于我一个月房租,1600块。”免税店的火热让“东北省三亚市人”赵学东感到惊讶,为了借用他的免税额度代购化妆品,包车的姑娘们甚至多付了几百元车费作为酬劳。
对免税店2020年异常火爆感到意外,是像赵学东这样在海南生活的人们今年的普遍感受。
免税店在海南并不是新鲜事物,离岛免税政策2011年便在这个岛屿开始实施,只不过,用了8年时间,海南免税品年销售额才在2019年做到了133亿元,而根据12月中旬海南商务厅公布的数据,从今年元旦到12月14日,年销售额超过了250亿,一年时间翻倍。
游客并没有增加,实际上,今年海南全省接待旅客数量同比下降了两成。一年增量相当于过去八年,得益于6月底由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其中将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由3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同时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海南商务厅数据显示,新政策实施以来,免税店购物日均销售额超过了1.2亿元,同比增长2倍多。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所有游客都要到免税店逛一逛。” 王萌老家在内蒙古包头,现在在海南靠导游工作谋生,他告诉作者,从今年七八月份开始,自己业务不断,“忙到没有放过一天假”。
“今年海南游确实火,人太多了,而且散客多,酒店都难预订,这个火爆劲儿和早些年只有亚龙湾开放时差不多了。”在王萌看来,虽然相比往年,会议、展览的商务团和定制团减少,但此消彼长,散客团因为海外购物需求的受阻和累计,疫情平缓后在海南集中释放。
在海南四家免税店中,位于海棠湾的免税店最为热闹,2014年,中国国旅集团耗资50亿元、在距离三亚市中心30多公里的海岸线建造了这座购物中心,作者在12月初探访时,尽管并非大型节假日、距离春节也尚早,但所有美妆产品都需要结账排队,Gucci、卡地亚、加拿大鹅、MOSCHINO等也需要排队进店。
12月中旬,咨询公司贝恩在其奢侈品年度报告中,特别分析了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现象:奢侈品品牌把海南视为发展机遇,不仅是因为海南在短期内成为香港、韩国等传统购物目的地的替代选择,也因为其是中国政府促进内需消费规划的一部分。免税叠加促销,价格对比显示,海南奢侈品时装和生活方式产品的免税标价,比内地官方价格优惠10%-25%;而对于奢侈品美妆来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5%至40%。
房价超3万:后悔没早点置业
沿着热闹的海棠湾免税店和高档酒店往西北方向,是三亚南田,虽然直线距离只有六七公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农田、果园,工程车在狭窄的乡路上穿梭。现在,想在三亚买房的外地人,多数会被带到这里,与这片原始乡村景象匹配的房价是每平方米3万元出头,与40公里外的三亚市区不相上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海南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来自全国的购房需求集中到这个岛屿,特别是南端的旅游胜地三亚,比其他地方更加跌宕。
最近一轮是在2015年到2017年间,因为宏观原因和雾霾,不少北方家庭南下置业,海南房地产市场升温,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海南商品房销售额分别为1490亿元和27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2%和82%。
“人都没从内陆来看过房子,就直接打钱、签约!”海南房产经纪人张磊是在上一波楼市最火爆时加入这行的,回忆起当时“每天一个价钱”的情形,他依然情绪激动。
张磊的“入行红利”戛然而止于2018年4月,彼时,海南开始严格调控房市,尤其是包括三亚、海口在内的7个区域,需要提供在海南连续60个月的纳税和社保证明,精准打击下,海南商品房销售从2018年起开始降温。从那时起到2020年上半年,张磊一直处于“都挺清闲”的状态。
今年6月后,他突然又忙了起来。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更开放地开发海南的政策,例如:贸易上,海南全岛相当于一个巨型综合保税区;金融投资上,自贸港实行负面清单,不禁即可为;岛上的金融机构将试点离岸账户。
“6月份到9月份吧,过来买房的人多起来了,包括去年想买没买的,今年上半年疫情原因过不来的。6月前后,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得相差二三十万吧。”张磊告诉作者,距离海棠湾免税店不远的南田,好处是有温泉、属于海棠区、70年产权,而海棠湾景区那面基本是40年的,“现在南田(配套)不行,以后路通了、环境好了,就不止这个价了”。
绕开限购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当地房产销售告诉作者,客户可以全款支付并与开发商草签一份协议,然后补缴个税,等到买房人有购房资格时再去网签,或者干脆根据现有人才引进政策落户海南。
这样做的风险不言而喻,如果项目在付款和网签中间发生诸如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买房人将承受损失。今年8月,三亚住建部门就对此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禁止“先登记支付房款,后补交社保或个税”方式销售。
不过,这并不能阻挡购房热情,张磊告诉作者,自己推销的一个项目,一期销售已经接近尾声,跃层户型总价475万左右,已经售罄,二期同样户型将涨到600万以上,而三室户型一期现价380万,二期预计430万。
“原来我们黑龙江有好多海南的跑来宣传,就是鼓励你买房,几千块钱就有海景房什么的,好多人买了,我是真没心思,太远了。”在三亚,干劲十足的赵学东还是有两点遗憾,一是“打麻将找不到伴”,二是“没有早点买房置业”。
如今,动辄3万的房价,已经远超他的购买力。
鼓励创业:投资人打“飞的”看项目
三亚已经不仅仅是东北人的首选,全国人民都在涌入。
根据2017年《每日经济新闻》在报道中引用链家数据,当年上半年海南购房成交中,岛外购房占比高达88%,其中来自京津冀和东北三省的购房者最多:东北三省合计占比约23%,北京占比约13%,河北占比约14%,其次为来自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的购房者。
投资也不仅仅局限于房产。2018年与房产限购的同时,海南放宽了人才引进限制,计划到2025年,吸引100万人才定居海南,让经济发展和投资更加多元化。
裴思源是甘肃嘉峪关人,“九零后”的他在厦门念书时勤工俭学送过外卖,现在已经在海口创业三年,他的创业公司名叫“冻品云”,主营餐饮食材供应链,类似于海南省的“线上新发地批发市场”。
创业之初,裴思源和合伙人在铁皮房里,自己拍产品、修图、上架、送货,3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了一家员工近1000人,注册用户60万的创业公司。
“IDG、红杉都过来看过了,专门飞一趟。他们说之前都从来没有过专门飞一趟海南,就为看一个项目。” 裴思源告诉作者,“冻品云”在当地没有什么竞品,天使轮融资中估值3亿元,最新一轮融资估值10亿元。
“今年销售额10亿元,本来计划能做到二三十亿,但疫情影响了2月-6月份。明年目标是30亿。” 裴思源认为,明年自贸港政策实施后,“新增市场主体将会更加活跃,不断增加”。
像裴思源这样的创业者、特别是互联网创业者,在海南越来越受到欢迎。2020年12月8日,海南省提出到2035年要形成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一批万亿级产业。在此前的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牵头举办的中国品牌日上,海南在“先行先试自贸区”板块,展示了本地6家创新型企业,“冻品云”就是其中之一,它还是入驻海南“互联网+”众创中心的第一批企业。
张彦是北京市亿达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和高级合伙人,最近也在关注海南,他所在的律所刚刚在海南建立了新分所。
“我们关注海南自贸岛的建设有两三年了,今年一些报关公司,直接跟自贸岛相关的,需要我们提供一些法律服务,像合同起草、文书审查等;还有到海南去投资的各地企业,需要法律上面做一些铺垫(工作)。”张彦告诉作者,原来一年涉及到海南的案子只有三五个,现在每年已经超过20个,“同行都认为自贸岛建设机会多,到那边去展业的确实是比以前多多了”。
海南省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海南省新增市场主体24.87万户,同比增长25.31%。2020年前三季度,海南省新设外资企业540家,同比增长130%,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同比增长88.2%。
如今在海南,一个新的关键词是“一天当三天用”,它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官方媒体、以及许许多多施工工地的围墙上。
(文中赵学东、王萌、张磊均为化名。)
本文转载自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已获授权,版权归棱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