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低、巨头扎堆入场,自热锅们还能靠什么突围?

随着传统方便面龙头的入场,自热锅这个赛道会继续热闹。

刘亚丹快消2020年10月14日

今年的“秋糖”,快消君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万物皆可自热”。换言之,自热锅这个领域,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企业做不到的。

莫小仙等自热锅出圈

“我们以前是做方便面的,但两年前,自热锅火了之后,就主打自热火锅了,现在产品线基本都换成了自热锅。”秋糖现场,一家自热锅企业告诉快消君,火锅、酸辣粉产品最好卖,其次是关东煮类的产品。

今年秋糖,像上述企业一样从方便面转做自热锅的企业,还有很多。

据快消君观察,仅在济南铁道大酒店,就有不低于10家自热锅企业。不难想象,还会有更多的自热产品,进入这个赛道。

除了传统火锅,意料之中的螺蛳粉、黄焖鸡米饭、关东煮等常见产品,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自热产品,还有海鲜、羊肉泡馍、扬州狮子头等等。遇到产品略显独特的商家,老板的口头禅通常都是,“做自热火锅的很多,但是做自热xxx的,我们是第一家。”

事实上,自2015年始,自热火锅逐渐流行于微商等渠道,随后得到大规模发展。

海底捞可谓这一领域的引路人。2017年,海底捞的关联公司颐海国际,推出自热火锅产品,在此之前这块市场几乎空白。凭借强大的品牌和不错的产品,自热火锅在2019年为颐海国际贡献了13亿元收入。

在济南的一家水果店为主的超市,其副食品区域也有海底捞自热锅售卖,超市老板告诉快消君:“自热锅卖得很好,很多人就好这口,消费者很认品牌,海底捞还算比较有名的,我们卖过其他品牌,但做的不好,最后就只卖这一种。”

继海底捞之后,市场对于自热锅的追捧越来越明显,带动了大批中小企业涌入这个赛道。快消君发现,此次参与秋糖的多位自热锅企业,均于两年前开始做自热锅。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新兴品牌也因此催生。

今年5月,自热锅品牌“莫小仙”、“自嗨锅”相继获得融资:“莫小仙”A轮获金鼎资本独家投资数千万元;“自嗨锅”B轮获经纬中国独家投资逾亿元。而在自热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白家食品,近日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在向IPO发起冲击,有望成为第一家A股上市的本土方便食品公司。

秋糖期间,莫小仙虽没设展,但却承包了整个济南地铁站的广告。2017年8月,莫小仙登陆淘宝,2018年一跃成为淘宝自热火锅品类销售排名第一的品牌,2019年实现超4亿销售额,在自热火锅中仅次于海底捞,居行业第二。

而自嗨锅着重打造“好吃又好玩”的品牌形象,自2018年3月份线上发售之后便爆红,三个季度销售破亿,成为自热火锅中的新势力代表,其创始人蔡红亮也打造过休闲零食品牌百草味。自嗨锅刚出道时,通过明星的粉丝私域流量,打造出“半个娱乐圈都在吃自嗨锅”的品牌形象,又以年轻人受众为主的电视剧植入、电竞IP联名合作等新渠道触达用户。自此,自嗨锅更是成为自热火锅的代名词。百度上关于自热火锅的搜索,经常是“有哪些好吃的自嗨锅”。

据淘宝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间,自热食品位列热销产品排名第二,仅次于螺蛳粉产品。其中,自热米饭的销售量同比涨幅高达257.09%,甚至超过方便面的133.34%平均增速。此外,苏宁大数据也显示,自嗨锅(自热火锅)品类销量同比涨幅为370.27%。京东平台大数据显示,自热火锅、自热盒饭成交额环比增长了77%。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自热锅市场规模约为35亿元,2020年规模有望达到40亿元,25-35岁的年轻消费者占自热火锅市场消费人群的50%左右。

行业门槛其实并不高

也因为疫情,给了方便食品更多关注。目前,新型方便食品市场主要存在四类玩家,包括传统的方便面食品巨头(如,康师傅、统一)推出的新品和新品牌;传统的餐饮品牌(如,海底捞、德庄、小龙坎等);传统食品企业(如,白家、陈记);品牌新势力(如,自嗨锅、莫小仙、食族人、李子柒、嗨吃家等)。

一时间,百家争鸣。于是,有人追问,这行业可有壁垒?

“没什么壁垒”,一做自热锅产品的老板告诉快消君,自热的技术门槛不高,做起来并不难。整个行业最关键的还是营销、引流。所以,目前的网红自热产品,基本都由营销公司在运作。

前不久的中食展上,快消君也看到不少自热锅产品,他们大多有着抢眼的包装或有趣的名称,比如“统状元”、“二师兄”。一位参展的天津自热锅企业告诉快消君:“我们只做IP,产品都是代工的。”

而自热锅企业可以做的创新,也多是产品内容的创新上,比如海鲜、羊肉泡馍、酸辣粉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今年以来,以陈记酸辣粉和阿宽红油面皮闻名的白家食品、方便酸辣粉起家的食族人相继宣布获得融资,自热锅市场已越来越细分。

据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个赛道已经有一批公司死掉,但目前整个市场仍处于较为分散的阶段,预计明年市场将趋于成熟,头部品牌占据的份额也会相应提升。

这期间,大家拼什么呢?

“品牌”,莫小仙市场部人士这样回答,“目前市场上还敢投钱的,就是我们和自嗨锅了”。当然,这也和资本的支持相关。

现如今的方便食品,自热食品领域的自嗨锅;风味小吃领域的李子柒(广西柳州螺蛳粉)、白家陈记(川渝酸辣粉),都有令人熟知的大单品和IP与线上营销。

第一拨线上争夺之后,莫小仙、自嗨锅等都相继进入线下渠道。莫小仙市场人士告诉快消君,2020年,他们的线下销售额达到2亿,已在追赶线上3亿元的销售量,目前已覆盖终端渠道超10万家,线下经销商超300个。

前述展会上,自嗨锅也租用了较大的展位做招商。自2018年11月开始从线上进驻线下渠道,至今已渗透了线下近80%的城市。

与此同时,各家产品也都瞄准了下沉市场。前述莫小仙的市场人士透露,目前莫小仙也开始计划做产品下沉,打算结合经销商团队精耕种BC类商超和小店。快消君也从嗨吃家相关高层了解到,嗨吃家今年也计划进入下沉市场,该人士透露,“目前进入下沉市场最大的难题是价格的管控”。

这一点,对自嗨锅来说,也是一大难题。从进入线下渠道开始,自嗨锅就决定不涉足微商系统,同时还会掌控线上渠道的定价权,确保全渠道价格带的统一性,从而保证线下经销商拥有充足的操作空间。为了防止窜货问题的出现,自嗨锅还会采用一锅一码的方式,掌控产品流向。

然而,自热火锅自诞生时,定位就较为高端,海底捞等传统火锅品牌的自热火锅售价多在30-40元之间。后起的新兴品牌也多在10-30元之间。对于下沉市场来说,价格贵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龙头介入争夺战开启

面对自热锅的大热,传统的方便面企业终于坐不住了。

今年7月,方便面大佬康师傅推出了首款自热米饭品牌“康品私房”。而此前2019年底,康师傅推出了速达面馆升级版“速达面馆自热面”,在自热领域小试牛刀。

统一在自热产品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其自热产品“开小灶”成为统一2020年上半年财报最大的亮点,“开小灶”上半年收入突破1.7亿,同比增长15倍,占其方便食品业务的3%。

靠微商起家的自热锅,虽然抢占着方便面的市场,但并不意味着方便面企业在这方面就具有优势。“趋势一直都在,但看到趋势并不一定就做得好。”一位进入冻干方面食品领域的统一前员工这样评价。

在食品领域,自热锅的定义是模糊的。他即可以与餐饮赛道擦边,比如黄焖鸡米饭、火锅等自热锅,也可以与方便食品抢占市场。对消费者来说,自热锅并不属于方便面领域,也很难因为对方便面领域的品牌认知来购买自热锅。

在线下超市,快消君看到的更多的还是食人族和莫小仙的产品,传统方便面企业的自热产品“入住率”不高。像海底捞自热火锅这样,能直接从旧有品牌延伸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

不过,对于方便面巨头来说,自热锅的入场,是对整个速食市场的一次“开拓”。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方便面的升级替代,属于相对高端的方便食品,也让整个方便面和速食市场看到了更多可能。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方便面的销售额同比增加了7.5%;该年前九个月,方便面销量同比上涨24.95%。

介于原来3-5元的方便面和40元以上外卖市场之间的市场空白,新机会集中于自热食品和风味小吃,增量机会多在自热食品。

丽星食品是河南开封一家做方便面的企业,在一片自热锅的秋糖现场,丽星是少有的只推传统方便面的企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进到自热锅领域。“我们可以做自热产品,我们就是给食人族做代工的。”

精耕高端产品,也可以在自热锅中分一杯“高端”羹,这也是传统方便面企业的另一种策略。比如,白象的鲜面传,主打3分钟还原新鲜面食。而方便食品也在不断革新,从非油炸方便面晋级开始,一些更健康、味道更好的中高端方便面逐渐打开了销路。

即便在方便面销量大幅下滑之际,高端方便面也一直保持着正向增长。例如,在香港市场占比60%的日清食品,拥有“出前一丁”等日式高端方便面产品,在大陆一直保持正向增长,2019年复苏后还实现了12%的同比增长。

目前来看,随着传统方便面龙头的入场,自热锅这个赛道会继续热闹。但自热产品仍存在安全隐患和食品新鲜度等行业痛点,希望新巨头的进入,能对这个行业带来更多实质性的突破,而不仅仅是从火锅到羊肉泡馍的产品更替。

 

本文转载自快消(ID:fbc180),已获授权,版权归快消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