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大牌一边涨价的同时,一边却在大力打折促销。
继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多个品牌今年7月开启涨价之后,近日,LG生活健康集团旗下高端美妆品牌WHOO后也传来了涨价的消息。
今日,品观APP从LG生活健康上海公司客服处获悉,涨价消息属实,将正式于8月1日起执行。
该客服表示,涉及涨价的渠道包括品牌专柜、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涨价原因系受疫情影响,产品原材料和生产跟不上,供货可能受到影响。
有意思的是,部分国际美妆大牌一边在发起涨价的同时,一边却在大力打折促销。有广东某商家表示,今年的打折力度比近年都甚,“我们经营的几个高端进口品牌,库存已经达到了1万多件,其中还包括一些临期品,所以不得不采取打折促销的手段。”
从业内流传的一份涨价通知单来看,此次WHOO后品牌的涨价涉及旗下多款产品,包括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水沄系列的水乳产品,每款单品上调约20-35元。一位接近WHOO后的知情人士也表示,“每款产品涨了30元左右。”
在疫后复苏的关键当口,从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到WHOO后,国际美妆大牌为何纷纷在此时开启涨价?
最高涨幅约9.5%,引导顾客囤货拉业绩
从已经涨价和即将涨价的信息来看,目前,WHOO后以及海蓝之谜、倩碧、雅诗兰黛等品牌的部分产品,涨幅不等。
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倩碧的小雏菊腮红,达11.53%。不过,相比此次涉及涨价的品牌而言,倩碧这款腮红的单价相对较低,涨前价为130元,涨后价为145元。
海蓝之谜、雅诗兰黛、悦木之源、M•A•C、芭比波朗、祖玛珑、TF这几大品牌部分产品的涨幅,在1.7%-6.3%不等。
相比上述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的整体涨幅,WHOO后品牌涨价的幅度略大。
根据目前公开的上调幅度估算,WHOO后拱辰享水沄清透平衡液目前售价是370元,如若上调20-35元至390-405元,则涨幅约达5.4%-9.5%,是该品牌本次调价涉及的系列水乳产品中,涨幅较高的。
上述涨价通知强调,美容顾问需做好顾客的前期引导工作,“8月1日未调价前,可引导顾客进行囤货,促进7月销售。”
业绩下滑,美妆大牌通过涨价来收割?
对于涨价的原因,除了上述LG生活健康客服所说的“疫情导致原材料短缺、生产跟不上”之外,国际美妆大牌选择在近期涨价,与它们对于自身品牌形象的重塑,以及近期业绩表现不无关系。
去年双十一期间,雅诗兰黛眼霜“买一送一(送正装)”,相当于5折的活动力度,便一度引发热议,“损伤品牌形象”等争议不断在行业内涌现。加之,今年直播电商爆发,多个国际美妆大牌在直播间低折扣吸客,也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品牌自身的价值。
不仅线上如此,近期,国际大牌在线下的活动力度也比之前大了不少。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前几年,今年算得上这些品牌在线下推行的较大打折促销力度,部分品牌的折扣甚至在5折左右,这种情况在以往极为少见。
华南某资深进口品经营者向品观APP分析,近一两年来,部分国际大牌在线上的低价策略,已经严重影响了它们的品牌形象。此次调价,大概率是品牌重塑高端形象的手段,也是为了促进品牌长期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性措施。
在华东某进口品经营者看来,业绩或是这些美妆大牌涨价的一个动因。“今年免税店生意普遍受到重挫,像WHOO后这种高度依赖免税店的品牌必然受到影响,在中国涨价做收割,业绩可能会好看点。”
这一说法,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同,今年一季度,不少品牌业绩明显下滑,需要借助提价来拉动全年整体利润率。
根据各大集团公开的财务数据,今年一季度,LG生活健康化妆品业务营收同比下降6.4%,其中,WHOO后的下滑幅度达8%;雅诗兰黛集团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也出现三年来首次下滑,下滑幅度达10.7%。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认为,涨价是品牌的一种营销手段。受疫情影响,欧美日韩的经济也受到了重创,部分品牌在本国的发展略显吃力,所以品牌希望借助这种营销手段制造恐慌,再通过更换包装的方式来抬高售价。
美妆大牌“涨价潮”至?
回顾此前国际美妆大牌的每一次调价,不难发现,不论降价还是提价,它们几乎都保持了“统一战线”。
比如,2013年元旦,香奈儿、SK-II等多个美妆品牌就曾在同一时间涨价,涨幅在6%-30%不等;2017年初,受消费税下调的影响,雅诗兰黛、爱茉莉太平洋、欧莱雅等多个美妆集团旗下品牌纷纷降价,最高降幅达30%。
今年以来,短短一个月里,雅诗兰黛集团和LG生活健康均开启了涨价通道,这会带来新一波国际美妆大牌的“涨价潮”吗?
“应该不会。”不少美妆行业人士向品观APP表示,目前,国内网红直播经济盛行,而直播带货又常常以低价取胜,国际大牌想要参与其中,也不得不“自降身价”。
加之,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收入普遍降低,消费也趋于理性,更倾向于为品质好且便宜的产品买单。所以,国际美妆品牌普遍涨价的空间并不大。
事实上,品观APP从消费者端也观察到了这一趋势。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几乎都一边倒地表示,“疫情当前,不懂大牌化妆品为什么涨价”“涨价就不买”“更加坚定了不在旗舰店购买的决心”“平替香了”。
“价格调控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某行业人士看来,大牌的这波调价,看似可以拉动产品利润率,但如果消费者不买单,实际并没有太大意义。
本文转载自化妆品观察(ID:pinguanjun),已获授权,版权归化妆品观察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