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形成“送万物”,还需要时间培养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同城零售发展到今天,才算真正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雏形。
前几年,我们曾做过一个预测:就是30分钟零售圈。到今天来看,所有的发展轨迹正在朝这个方向挺进。而且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的多。
我们认为同城零售的发展,应该是买水果、外卖、可乐、冰箱都要半小时送到,未来很多品类就都能逐步实现。但是未来半小时送达可以期待。大家可以想一下整个画面,看似简单的逻辑,其背后是一整套体系的,从中心仓、前置仓或者前置网点再到消费者手中在全流程的高效对接。
巨头的同城零售“赛事”
同城零售目前来看,可谓是巨头打架。在这张大网下,各个板块都形成了争夺的态势。对于几大巨头之间的竞争,我们来做个比较。
先来看下阿里系。7月10日,饿了么宣布全面升级,将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饿了么方面表示,此次升级涵盖四大方面:从送餐升级到提供同城生活全方位服务、个性化推荐、内容化互动、会员体系升级,打造“身边经济”。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送外卖,现在送万物。在品类上看,比如商品和服务都可以外卖到家。除了鲜奶、母婴玩具、美妆、书籍文具、体育装备等零售商品外,美甲、美容、家政、保洁等项目也将实现送服务上门。
在我们看来,饿了么现在作为中间的横向维度,在串联阿里系的几大纵队。银泰、大润发、盒马以及天猫便利店等等,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中穿梭。饿了么的这次战略升级,实则是必然之举。
饿了么CEO王磊表示,外卖平台有时候连接的是人和商品,有时候连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未来饿了么将持续加码零售类的快送服务。希望依托阿里经济体的力量,为每一个用户打造应有尽有的美好生活圈。
再看下其老对手美团。美团从2018年开始做闪购业务,其定义是“30分钟万物到家的LBS电商平台”,其定位为线上超级便利店。根据美团2020Q1财报,疫情期间,闪购所在新业务板块收入 41.7 亿元,同比增长4.9%,是美团唯一增长的业务板块。
但目前来看,美团闪购APP已经变更成了菜大全。在美团APP上也没了一级入口的流量。对于闪购的业务,美团是起了大早,但目前在品类拓展的发展上,还是有一定局限性。饿了么升级之后,或许对于这个板块,美团会加大力度。
据悉,美团闪购业务下一阶段目标为年成交额实现1000亿元,目前年成交额规模在小几百亿元。
还有就是今年6月上市的,“即时配送第一股”达达集团。招股书显示,达达集团收入近三年持续高速增长,尤其2019年下半年实现加速增长:同比增速达90%,2020年一季度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09%。京东到家方面,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面,京东到家的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92.0%,达到157.24亿元人民币,共计2760万活跃用户在此期间贡献了1.347亿订单。
我们看到,达达与京东的深度绑定,两者的合力效应已经显现。今天到家目前与领先的连锁超市都有合作,包括沃尔玛、永辉和华润万家。
苏宁提的“1小时场景生活圈”,正在其全面的布局下,以苏宁易购、苏宁小店、家乐福等各业态形成了联动。举个例子来说,618期间,家乐福到家服务全国51个城市,平均配送时间36分钟。
而在同城零售中,我们还注意到2家巨头参与者,就是顺丰和国美。
顺丰同城于2019年3月起开始独立运营,并于同年10月正式发布“顺丰同城急送”品牌。财报显示,过去一年,顺丰同城急送业务营收达到19.52亿,同比增长96.12%。可见这个势头还是非常凶猛。而顺丰同城急送业务服务包括文件、帮买、蛋糕、宠物、鲜花、药品等,业务氛围已经比较广。此前顺丰同城公司CEO孙海金介绍称,顺丰同城的日均订单量超过100万,骑手数量超过30万人。
国美在7月13日,APP上线即时配送服务“闪店送”,致力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国美方面表示,“闪店送”承诺2小时内、最快半小时内送达。
国美APP的“门店”实际上是把线下门店搬到了线上,即每个门店服务周边3-5公里的社群用户,目前已链接超17万个社群,触达超6000万用户,以“真人即时在线解答+商品快速送达+到店、到家服务”的全链条经营模式。
巨头之间在同城零售的布局上已经开始殊途同归,而这个领域也成为必争地。
同城零售的分钟级战争,即时配送是命脉
同城零售正在开往分钟级战场,未来比拼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即时配送是命脉。
近三年来,即时配送领域交易规模增长率在30%-40%之间,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预计2020年即时配送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
当下即时配送依靠的是中心仓、前置仓,线下网点的配合,使得大家可以享受更快的服务。特别在2019年,即时配送可以说被巨头们格外重视。竞争方面。美团配送、蜂鸟、达达等在即时配送上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加速行业发展。当然,还有闪送、uu跑腿等,也早已入局同城配送。
「零售商业评论」观察到,目前即时配送的覆盖率还非常有限,即使一二线城市都没有区域完全覆盖,密度还远远不够。三四线城市的即时配送就更要加快进程。
而在品类方面。我们根据2019年Q3即时配送市场用户配送品类偏好来看,餐饮外卖以高频特点仍排名第一,占72.2%;零食生鲜水果和生活用品分别排名第二三位,占55.4%、33.6%。所以要形成“送万物”,消费者的购物习性还需要时间养成。
未来零售是怎样“一种体验”?
那么未来零售究竟会成为怎样的?
我们认为,未来的半小时生活圈,我们可以想象,线上的流量仍会急剧上升。线上线下对半占的比例将会凸显。(贝恩公司预测称,到2025年,线上销售将占总销售额的30%,而2019年这一比例仅为12%。)
还有就是多业态的交织融合,效率可能还会更快。比如不同品类的配送时间会有所不同。我们在之前文章中也提到,像便利店的配送应该要在10分钟之内。
放在全球来看,此前UBER旗下的UberEATS主攻送货服务, UberEATS致力于在10分钟内为客户提供新鲜食品。菜单选择将低于平均交付服务。
再如亚马逊还推出过“即时取货”服务。亚马逊移动应用程序的购物者可以在提货点选择几百个快速销售商品,包括零食,饮料和手机充电器。亚马逊的员工在两分钟内将订单送至储物柜,客户用收到的条形码取货。
所以,不同场景、不同品类、不同业态的高效交织,才是未来零售的画面,而这背后需要巨头们在技术、组织、运营、供应链等全方位的升级才能实现。总之,未来已来。
本文转载自零售商业评论(ID:lssync),已获授权,版权归零售商业评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