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于正为什么“接力”道歉?

两大宣发巨头又完成了流量KPI。

小鱼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20年12月31日

2020最后一天,娱乐圈依然精彩。

郭敬明、于正接力道歉,再成话题中心

不久前,业内100多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发布联名信,针对于正、郭敬明两人的炒作、抄袭行为进行抵制,并发出呼吁:“抄袭剽窃者不应该成为榜样”。

12月31日0点,郭敬明终于发长文就《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圈里圈外》道歉,并表示会将《梦里花落知多少》出版后线上线下所有收益全都赔偿给庄羽。很快,庄羽郭敬明转发了该条微博,表示将接受成立基金的提议。

这一来一往的回应中,另一位主角于正也在夹缝中接力发布了道歉微博,就《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版权一事,向琼瑶道歉。之后又发布微博称自己将推出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中午,琼瑶方面回应称,希望于正知错就改。

作为两大有名的宣发大户,“道歉”意料之中引发了不少关注,截至目前6个热搜已经安排妥当,连曾经陷入风波的唐七也引发了不少关注。

但对于这份迟到很久的道歉,网友们似乎并不买单,有不少声音认为郭敬明道歉也是在营销,原因是近期上映的电影《晴雅集》上映5天票房才超三亿。批评或许有些刻薄,但面对于正和郭敬明这样的宣发巨头,质疑也无可厚非。

自带话题的流量编剧有什么宣发秘诀?

今年6月,CBNData消费站曾经盘点过两人的流量,以热搜角度出发,根据FUNJI数据显示,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于正和郭敬明两人的关联热搜数量均为14条,在榜时长分别为86小时和91小时,在话题热度方面不相上下。

图片来源:FUNJI

而与两人相关的高频词中,“热搜”、“流量”“话题”等关键词表明在大众印象中,两人也已然是吃瓜群众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对象。

图片来源:微热点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以社交网站为阵地,不断制造话题,吸引群众眼光呢?

从于正和郭敬明的“宣发战绩”来看,善用秒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巧。此次于正引发的话题便是因为秒删引起的,实际上,这也不是于正第一次因为秒删引发关注。

今年1月,于正曾在自己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暗指某男星和女星一起演戏产生了感情,还说此后两人各自成家。于正全文并未标明男女主身份,引来网友猜测,质疑男主女主是陈晓和赵丽颖。同样因为引发不少争议,于正秒删了该条微博。

虽然该微博被秒删,但文章中提到的于正旗下的演员张南却收获了一波红利,根据百度指数,在于正发布该篇博文后,张南的搜索指数达到了那段时间的峰值,于正的秒删营销又起了作用。

图片来源:百度指数

此外,今年2月,于正还秒删过秦岚身穿家居服唱歌的视频动态,而这些秒删均成为了吃瓜群众的瓜田。

相比于正,郭敬明在秒删上的营销意味更为浓厚。2018年4月,郭敬明在微博曝光了《爵迹2》中王源和王俊凯的剧照的剧照,不过几分钟,郭敬明就迅速删除了微博。第二天,郭敬明秒删新剧照登上热搜,这波营销成功吊足了粉丝的好奇心。

秒删之外,两位宣发大户也很喜欢靠真情实感的“小作文”引发关注。相比明星们的惜字如金,没有艺人身份限制,两人经常运用中长篇幅的文字进行宣发。

这一特点在于正身上更为鲜明。CBNData星数统计发现,于正在6月共发布微博35条,其中50字以下的博文仅有5条,100字以上的微博为24条,主题包括推荐自己旗下的艺人、分享自己新戏的故事梗概、回应相关争议话题等等。

于正近期最为出名的小作文便是著名的“字母故事”了。6月2日,于正在社交平台上突然发长文,用了一堆的字母A、B、C、D、E来代替明星的名字,揭秘了演艺圈争斗内幕。这篇指向意味明显的微博收获了百万点赞,转发为之前的10倍。通过这种明里暗里的内涵长文,于正成为了不少网友窥探娱乐圈的窗口,也为自己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高潮。

而郭敬明在长微博的数量方面并不占优势,但胜在频率较高。以近期郭敬明担任导师的选秀综艺《少年之名》为例,作为目前唯一一档男团选秀节目,《少年之名》请到郭敬明当导师算是省下了一大笔宣传费用。在前期节目未播的情形下,凭借取关、声讨节目组等一系列操作,郭敬明为这档节目带来了不少热度。

截至目前郭敬明已经发布节目相关微博33条,占了他近期博文数的97%,其中,还包括一篇将近2000字的节目反馈。于是,郭敬明也被粉丝称作“整个节目最努力的人”,就连节目官方也为郭敬明冠上了宣传总监的名号。

但在娱乐圈,并不是学会秒删和写小作文就能赢得话题和流量,在成为热搜神器之前,他们算得上是争议本身。伴随话题和热度而来的,是数不清的质疑和谩骂,或许每个影视项目都很希望有这样的营销大户加持,但能否承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宣发再给力,也需要人和作品本身配得上,不然,“强捧”的反噬会和热度来得一样剧烈。

+11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