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美甲市场规模,应该出现8个左右像美国OPI一样的知名品牌。
有“直男”在网上给美甲算了一笔账:“10个指甲约10平方厘米,一次美甲至少100元,也就是1平方米10万元。”
近期各方发布的相关房价数据显示,4月,北京市区新房均价为56512元/㎡,中心区房价在10万元左右。
“美甲堪比在北京中心城区买房。”这一算法虽略带戏谑的意味,却也从侧面呈现了指尖上的大市场。疫情期间,作为口罩之外不多的能展示美的地方,指甲更是带来了一波实实在在的增长。
在4月的天猫金妆奖峰会上,凯度消费者指数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美妆零售全渠道下跌13%,而指甲油品类在2月却同比增长179%。

事实上,美甲市场(包含美甲服务、美甲产品和美甲培训等)的增长已暗中持续了多年。各方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时,中国美甲市场规模为580亿元,到2017年时,这一数据飙涨到了1200亿元,而到2019年时,1500亿的市场规模,以及预计未来每年超过20%的增长,让不断膨胀的“美甲经济”,释放了更多潜能。
美甲“回家”,成复工后“最旺”行业
疫情中的“宅经济”,带动了美甲产品的线上销售。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产美甲类产品在平台上的成交额同比增幅达215%。
在美甲产品线上销售大幅增长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美甲消费市场在疫情刺激下加速的新趋势:“回家”。受线下美甲店暂停营业以及避免外出心理的影响,希望以美甲缓解紧张情绪和调节生活氛围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在家自助美甲,这让美甲的消费场景变得日常化、家庭化。
上海醇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零售主管倪庆娣也有体会,“美甲不再像以前是需要别人协助的“工程”,而是随时随地都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整体造型、时尚搭配的一部分。”
这样的日常自助美甲习惯,已经刺激了相关美甲产品在疫情期间的直接增长。玫得(上海)贸易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颖介绍,为适应日常对产品便捷性的要求,公司代理的主打美甲贴产品的DASHING DIVA品牌在3月恢复正常销售,4月已达到最旺季的销售水平。
这一点,从电商平台也可以窥见。品观APP在天猫上搜索关键词“美甲贴”,月销量最高的一款成交1.8万笔,有十余款产品成交量为数千笔。
美甲类产品在线上的增长,也带动了线下的行情。微信近期发布的“复工者联盟”大数据显示,3月2日-10日,美容美发美甲服务的微信支付增幅高达356%,一跃成为复工后“最旺”的行业。
不过,相比以自助美甲为主的欧美市场,其美甲人群在美妆人群中的占比为60%,而中国市场的这一数字仅为20%,这意味着更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美甲产品百亿规模呼之欲出
在美甲市场加速跑的同时,出现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品牌,并带动美甲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其中,撕拉式美甲品称得上热门产品了,且近年已带动多个品牌实现增长。以Miss Candy为代表,目前其可撕拉指甲油在天猫旗舰店最高月销量达50万笔以上,2019年成为天猫指甲油品牌交易指数NO.1品牌。而已被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纳入麾下的小奥汀,同样也依托于可撕拉指甲油产品实现了快速发展。
美甲贴、穿戴式美甲类产品也是近年快速增长的新品类。在天猫指甲油/美甲产品类别中搜索美甲贴,目前最高的月销售量已达2.7万笔。在小红书上,美甲贴有700余件产品和9万+篇笔记,简单装卸的特点让“天天换美甲”成为种草的关键词之一。
瞅准新的消费趋势,品牌方对新产品也表达出了良好预期。在DASHING DIVA品牌计划中,2020的销量目标要比2019年提升100%。赵明也表示,虽然目前Miss Candy仍以指甲油产品为主,但穿戴式美甲马上就会成为品牌接下来的主推品。
与此同时,基于美甲便捷性的需求,一些“黑科技”产品扎堆出现,带来新入局者的同时,也为美甲产品带来了新的玩法。
智能美甲机是代表之一。今年4月,卡西欧联合日本高丝集团推出了一款美甲机,并表示最终目的是“实现美甲机的商业化”。在2019年的中国国际美博会上,美甲涂涂品牌的AI智能美甲机引发广泛关注,而2019年末Coral品牌也宣布完成了430 万美元的融资,用于建造家用美甲机。
不论是美甲行业内的创新,还是科技公司的跨界而来,美甲机产品的蜂拥,正是瞄准了庞大的美甲市场与消费者便捷性需求的交点。参考日本市场数据,2018年日本市面上美甲机的基数为7.6万台,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10.69万台。
不过,Miss Candy品牌创始人赵明提醒,美甲机的便捷度、美甲效果、使用体验度是发展的关键,能否比美甲店手绘更生动、比日常自助美甲更方便,是美甲机产品研发者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他看来,线上的日常化与线下的专业化将带来美甲市场每年20%-30%的增长,中国的美甲产品也将快速发展到百亿规模。
“中国应有8个美国OPI”
“美甲产品是脖子以下的小品类,怎么把小类目做得有生命力,这是最大的难题。”谈及美甲行业的发展,倪庆娣如是说。
一方面,作为体现品类生命力的关键,消费者对美甲产品的需求预期将有大幅增长。“Z世代”及90后年轻消费者成为了市场增长的“加速度”,伴随着年轻客群对自我表达的强烈欲望,指甲上的10平方厘米将成为发挥的重要空间。
统计数据也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以美甲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类指甲油为例,2019年其市场规模在各季度分别同比增长了11.1%、7.7%、10.9%和12.6%。

另一方面,在加速奔向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中国美甲类品牌面临着多种挑战。
首先,国产品牌相对进口品牌而言市场竞争力仍不足。赵明介绍,线上销售中国产品牌占比可达到六七成,而线下专业线产品的70%-80%仍是欧美及日韩品牌占据。这样的巨大差异,显示的正是国产品牌在产品专业度和品质上的不足。
其次,低价思维是绊脚石。甲油品牌BK母公司金华东方秀日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海岚表示,美甲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在这一乱象背后,是低价思维在制约美甲市场的发展。对此,慕颜MUYAN皮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朱月也有感触。她认为,指甲油等美甲产品在门店只是“带着卖”,关键原因就是“卖不出价”。
在杨颖看来,品牌化是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当各个企业真正专注产品的研发和款式的设计,品牌和市场将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由此形成产品的溢价能力。当国产美甲品牌崛起后,便可以在未来数百亿的市场从进口品牌手里抢到更多蛋糕。
“根据中国的美甲市场规模,应该出现8个左右像美国OPI一样的知名品牌,目前还没有。” 赵明如此展望中国美甲市场。
而要实现中国美甲市场品牌化,他们一致认为,“走出去”是重要途径。
一是走向国外,通过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此,Miss Candy正在拓展欧美及东南亚等市场,计划用4-5年构建起国际品牌形象。
二是走出行业。杨颖表示,借鉴美妆品牌经验,美甲产品的时尚属性可以让其走出美容领域,通过与时尚集合店、网红零售门店的合作,拓展出更多销售渠道,而母婴、婚礼等渠道更是美甲产品未拓展的蓝海。
本文转载自品观,已获授权,版权归品观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