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日产2亿个,疫情后口罩经济还能维持多久

每天生产50万个口罩,成本一个1元左右,卖3元一个,一天净赚100万。

木一 罗素 米格一本财经2020年3月23日

遭遇疫情重创的中国,正在点滴重启。

而现在最为火热的产业链,就是“口罩制造”。

这个在过去岁月里几乎要被“去产能”“去库存”的行业,却意外地成为了“硬通货”的制造者,开始为生命护航。

目前,中国已有4.7万家口罩企业,其中的8950家,是在疫情之后成立的。

行业从业者估计,最近两个月,有上百万人涌入口罩行业,而中国每天的口罩生产量,“保守估计已达到了2亿个”。

有人说,口罩生产创造了月入上千万的暴富神话;也有人说,这将是血本无归的投机生意。

口罩经济,是否会重启中国?

2月爆发

目前,中国有多少企业可以生产口罩?

据天眼查数据,截至3月18日,中国一共有4.7万家经营范围包括口罩且在正常经营的企业。

而其中的8950家,是在1月25日疫情开始爆发后新增的。

目前,新增口罩企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江苏、浙江和广东。

口罩大战,早在2月就已经打响。

最近不断有媒体曝出,口罩行业能“月入千万”,是2020年的极致暴富风口。

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现在的口罩大军,主要分为两拨人。

一拨人是2月份进场的,以口罩老玩家为主。

“他们大多是一些有口罩生产经验和资源的人,因为外面的人看不清楚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怕厂子刚建好,疫情就结束了。”行业从业者丁佳称。

这其中,有人为自己原有的口罩厂增加了流水线。

“我认识的一个口罩老板,把自己的生产线从2条,增加到10条。”丁佳预估,全国90%的口罩厂都临时增加了产能。

也有和口罩相关行业的人加入生产大军,比如药企、卫生和个人护理企业。

“我们在2月就耗资数千万购置设备和原材料,建了7条口罩生产线。”湖南保灵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水龙称。

另外一拨入局者,是有实力的龙头企业。

比如,比亚迪、格力都在2月开始投产口罩。

有的企业,意外地撞上了风口,确实也赚到了钱。

“2月下旬复工潮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在市面上抢货。”丁佳称,当时他有10万个口罩的现货,3个老板都过来抢,最后一个老板拍了35万现金把货拉走。

他当时算了一笔账:他每天能生产50万个口罩,成本一个1元左右,卖3元一个,一天的净利润是100万。

“一个月就是3000万,月入千万确实是真的。”丁佳称。

而丁佳熟悉的口罩厂老板们,那段时间也是喜笑颜开,“几乎每个人一个月都有千万的收益”。

3月混战

而到了3月,情况开始变得复杂。

“2月底,国际疫情开始出现,大家看到了出口的可能性,于是很多投机分子进入。”丁佳称。

市场上,涌进来了更多希望“分一杯羹”的人。

刘水龙也发现,身边很多从未做过口罩的朋友过来问他,“怎么搞口罩?投入产出比是多少?”

据天眼查数据,从3月1日至今,全国新增经营范围包括口罩且在正常经营的企业共5695家。

也就是说,有超过60%的新增口罩企业,是在3月份成立的。

丁佳预估,至少有上百万人挤入了口罩大军,“有做电子烟的,放高利贷的,还有很多土老板,大多是喜欢赚快钱的群体”。

这帮人眼光极度敏锐,看准一个行业就急速下注。

他们的加入,让这个行业变得无比喧嚣。

在QQ上,集结了数百个与口罩相关的资源对接群,卖口罩的、卖口罩机的、卖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喷布的人,都汇聚其中。

丁佳称,他的业务人员加入了几百个微信群,“但中间大部分人是倒爷和中介”。

在上百万人的疯狂进场和炒作下,口罩产业链中的机器设备、原料,价格开始猛涨。

原来售价20万一台的口罩机,被炒到了50万、80万,最后居然变成了现货160万。

在有的QQ群,一台现货口罩机被叫到了160万

“我们家150万一台的现货,几个老板过来抢,现场打钱提货。”一家口罩机厂的负责人孙正云称,他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场景。

因为口罩机“一机难求”,很多机器厂都临时转型来生产口罩机。

于是,网上出现了直接销售的口罩机图纸。

“有卖2000、1万,甚至5万的。”孙正云称,很多来不及等机器的口罩厂老板,直接买图纸回去自己组装。

多位业内人士称,2月底,广州流出来一张“假图纸”,很多厂子都参照其生产,结果市场上一下出现了近3000台瑕疵机子。

“这些机子用半个小时,就要调试15到20分钟,老板们急得直跺脚。”孙正云称。

现在,业内谈到广州和东莞的口罩机就色变。

而口罩的核心原材料熔喷布,价格更是从原来的2万一吨,被炒到最高55万一吨。

为了保证口罩的生产,很多政府会调货,并控制原料价格。

但这些便宜的原料,有很多被中介拿出来,层层加价倒卖。

“我买了1吨布,让我先给一家央企对公转账28万,接下来再把12万,分别转入4个私人账户中。”一家口罩厂老板对一本财经透露。

他心知肚明:这家央企的布是正常价格,但外面却有4个中介或者关系方在分钱。

于是,28万的布,变成了40万。

这条产业链里,聚集了各种牟利者。

甚至还有人说:“拉进资源群10元一个,代发广告1元一个群。”

因为投机分子太多,目前市场上的口罩质量良莠不齐。

刘水龙认为,药企、卫生等相关企业转型口罩线,有先天的优势。

“我们平时生产用的就是无尘车间,生产安全和员工素质都比较有保障。”他称。

但一些完全跨行的行业,“生产的口罩很多是粗制滥造,我看到一些厂子员工生产的时候都不穿工作服”,丁佳称,很多这类口罩,连包装都没有。

因为疫情处于特殊阶段,政府部门为了保证产能,有时无暇他顾。

“在4月份后,行业监管政策的收紧,恐怕是大势所趋。”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从总体上看,市场监管在疫情早期相对宽松,但随着疫情的减缓和市场的相对饱和,监管会回过头来严控。

产能过剩?

有3万家企业、上百万口罩大军参与,现在中国的口罩产能是多少?

国家发改委曾表示,截至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中国口罩日产量为1.16亿个。

但实际产量,可能更高。

“因为担心被政府征用,一些日产20万个口罩的厂家,会报个10万,实际产能要高很多。”丁佳称。

加上3月新成立这么多口罩企业,丁佳表示,现在中国的口罩每日产能,“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2亿”。

这个数字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可。

那么接下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口罩产能是不是会过剩。

目前,行业大部分人的共识是,口罩的需求高峰会延续到4月份。

“整个3月份处于口罩行业需求的最高峰,3月底到4月份,随着学校复课和全面复工,口罩会更紧缺。”张毅认为。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认为,尽管最近转产口罩的企业众多,但因为熔喷布的产能跟不上,“口罩的价格暂时很难下来”。

“估计3、4月,口罩的价格还是会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雷利民称。

同时,国内的供需基本上达到了平衡状态。

目前,老百姓已经可以在一些电商平台和药店买到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价格多在2.5元到4元不等。

雷利民认为,4月之后,如果疫情得到根本的控制,口罩的需求会下调。

“由于需求可能出现大幅下降,口罩产量会回落到每天1亿个以下。”雷利民表示,同时,口罩的价格也会下调,“到5月,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售价可能降到2元,甚至更低”。

国际疫情严重,出口是一个口罩企业转型的好出路吗?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准备爆产能吧。”不少从业者认为,口罩可能给中国带来一些经济利益。

张毅认为,4月开始,中国的口罩企业应该将眼光锁定在国外。

但出口市场的情况仍然不太明朗。

“不能盲目用国内市场对比国际市场。”雷利民称,国内将戴口罩放在普通民众防控疫情措施的第一位。

但很多欧美国家,都不主张健康人戴口罩。“国外的口罩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系统内,没有覆盖到全民。”

“因此,从总体上说,国外市场的口罩需求比国内小得多。”雷利民称,国外市场并不是一个暴利的、扭曲的市场。

而且,口罩出口的门槛很多,比如进入欧盟,需要CE认证,进入美国,需要FDA认证等等。

“认证需要时间和成本。在国内市场需求仍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企业把重点转向出口的意愿并不强,传统上专做国内市场的口罩企业尤其如此。”雷利民称。

国内口罩市场还有1个半月的红利,而国际市场前景还不明朗,未来口罩市场会出现怎样的趋势?

丁佳认为,在3月进入的很多投机玩家,可能会血本无归。

“2月份确实是暴利,但从3月份开始,人工、材料、设备涨了十几倍,口罩价格才涨了三倍多。”丁佳称,利润已经被削得很薄。

“很多投机进入的中小企业,在市场回落后,投资会打水漂。”张毅也认为,后期可能会一地鸡毛。

但疫情是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事情的发展还有些许不确定性。

3月1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其中对公众如何科学地戴口罩,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指引中,重点介绍的是如何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而对于普通的民用口罩却只字未提。

“这波投机的玩家里,很多人都是生产民用口罩的,没有生产医用口罩的资质。”丁佳认为,接下来,民用口罩市场份额将下降,医用口罩会变得更加抢手。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也会逐渐意识到口罩的重要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在对老百姓前期的宣传中,欧美国家没有把戴口罩作为一项防护措施,这在策略上是错的。

“新冠肺炎病毒在潜伏期末就开始排毒了,所以健康的人和病人都应该佩戴口罩。”吴尊友称。

而在国外,关于要不要戴口罩的讨论开始变多。

一些专家呼吁,全球的卫生政策制定者须重新考虑口罩的作用,“新冠肺炎病毒已在挑战常规的遏制策略”。

这个结论,将极大地影响全球口罩需求量和出口市场。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文转载自一本财经(ID:yibencaijing),已获授权,版权归一本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112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