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无疑是2025年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出海不是“出去卷”,而是破“卷”之道
-
中资企业出海进入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阶段,但存在出海产品同质化、价格战频发等竞争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遏制不正当竞争,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
政府层面,建议强化出海企业的资质审核和宏观调控,加强企业行为监管,遏制不正当竞争,从源头上减少恶性竞争。 -
行业协会应积极牵头行业巨头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中资企业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资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良性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维护 “中国制造” 的品牌形象。 -
企业层面,应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同时制定科学的国际化战略,避免盲目跟风和资源浪费。
张连起:全国政委常委、经济学专家、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
-
支持企业出海,打造全球化创新网络,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出海是破“卷”之路,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走出去,通过出海打开增长天花板,锻造核心竞争力。 -
一方面要引导链主型龙头企业组织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涵盖“研发—生产—服务”的产业链创新出海联合体; -
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政策为产业链集群出海保驾护航,通过构建“协同化、绿色化、数字化”的税收支持体系,降低企业跨境运营成本,推动中国产业从“单点出海”向“全链共赢”升级。 -
当前部分企业“卷完国内再卷国外”,本质是路径依赖未破除,竞争维度未升级的体现。出海不等于“出口”,企业不应将出海简单视为产品销售地域转移,继续沿用过去价格战路径开展国际竞争,而是要从战略高度实现能力的全球化,即深度整合全球资源重构价值网络,由内而外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升级竞争维度,变“价格战”为“价值战”。
全产业链出海,增强“链主”企业带动力
-
搭建 “新三样” 跨境贸易信息共享平台,应对欧美技术壁垒、碳关税及碳足迹认证,提升企业预警能力。 -
简化通关流程,降低出口成本,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增强 “链主” 企业带动力。 -
支持中国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及欠发达国家投资新能源基础设施,如光伏电站、储能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
依托 “一带一路” 平台,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 -
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支持企业参与共建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通过援外项目、政策对接等方式,帮助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从“规模出海”向“高质量出海”升级
-
解决海外销售汽车缺陷零部件 “回国检测难” 问题,短期建立回收试点,长期修订法规标准、优化流程,提升中国品牌海外形象。 -
攻克车规级芯片设计短板,提升制造能力,完善测试认证体系,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
胡剑江: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监事委员会副主席
-
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协作,建立车企与供应链资源共享机制,依托海外产能报备系统,畅通信息交流、鼓励深度合作,最大程度促进生产资源的充分调动以及产能的最优分配,从而增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构建海外服务支撑体系,协助车企对接当地政策法规,强化国际规则参与度,提升话语权。
-
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及智库,在中国汽车产业主要出海目的地设立服务中心,在深入研究和梳理当地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等基础上,为出海车企项目落地提供精准指导,帮助它们高效建立包括制造、物流、营销、售后等在内的全方位在地产业体系。
中国跨境电商,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主动地位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走廊,推动 “AI + 跨境电商” 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创新基地; -
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传统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 -
开展 AI 大模型应用示范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 -
强化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
周桐宇: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
构建多层次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支持跨境电商发展; -
简化投融资审批流程,探索跨境电商风险补偿机制,推广人民币结算,降低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
整合专业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规审查和国际商事规则培训; -
相关部门应鼓励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等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合规审查、争议解决等服务,并支持发展涉外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相关部门应整合出海信息平台资源,构建普惠专业服务体系,构建一站式、普惠性的出海专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查询、政策解读、服务对接、风险预警等专业服务。
本文转载自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已获授权,版权归霞光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4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火热预售中,228元包邮到家!
过去一年,全球消费市场在经历经济波动的挑战与技术迭代的带来的机遇与变革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在整体增速放缓的表象下,大量结构性机会仍待挖掘。当前,企业既需应对短期生存压力,又需布局长期价值,面临的挑战难度加码。顺应趋势、重塑心力,将会成为消费企业的核心战略。
《2024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8000+消费者调研、100+专家智囊、3000+家企业的深度剖析为基石,从八大维度解码市场本质,于六大视角锚定未来趋势。这份20万字的专业报告将成为消费产业迭代的“晴雨表”,也会是企业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长动能的战略指南。
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