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今天,究竟怎样的品牌配得上“活着”?
2024年的商业世界,正在上演一场静默的“品牌大逃杀”。
曾经叱咤街头的正豪大大鸡排、象征潮流信仰的OFF-WHITE……这些或老牌或新贵的名字,如今密集出现在经营异常名录与闭店公告中。
这一轮退场潮不仅是消费市场的一次洗牌,更是一份解剖中国企业生存逻辑的病理报告——当经济周期、技术革命与资本意志三重变局叠加,品牌的生死早已超越产品优劣之争。
所有案例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今天,究竟怎样的品牌配得上“活着”?
“死掉”的品牌,非必需消费是重灾区
一个品牌怎样才算作“死掉”,在工商和世俗意义上有三个普遍标准:一、企业在工商系统注销;二、企业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环节;三、企业或创始人在官方途径宣称关停。
按照这个标准,2024年很多成立10年以上的品牌走向了生命周期的末尾。

2024年,各个消费赛道都迎来了剧烈洗牌,彩妆护肤、身材管理这类非必需消费品是重灾区。
HEDONE曾凭“情绪腮红”出圈,浮气Fomomy则在小红书、抖音等KOL中拥有极高的口碑,两者都被称为“国货之光”。但在资本快速催熟的模式下,缺乏供应链壁垒和用户忠诚度的品牌,很难不输给更低价的白牌。
瑜伽这类身材管理的品牌,在疫情封控放开之后,也并未迎来健康红利。两家经营超10年的老店接连关闭,暴露出行业内的结构性矛盾:预售制模式让品牌为了现金流快速扩张,但低下的用户活跃度,让品牌最终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困境;线上APP主推的居家健身和低价团课,又给了重资产的线下品牌一个重击,最终难以为继。
“沉睡”的品牌,老化魔咒再现
除了已经“死掉”的品牌,还有一些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动静的品牌,我们愿意相信,它们只是“睡着”了。
判断一个品牌是不是“睡着了”,也有三个标准:一、工商系统显示经营异常;二、官方公众号、微博号注销或停止运营长达6个月以上;三、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官方店铺关停。

沉睡的品牌中,正豪大大鸡排和乐香杜唯,都是成立超过30年的老品牌,这可能是某种“品牌老化”魔咒的体现。
正豪大大鸡排是90年代崛起的初代“网红”品牌,靠“台湾大鸡排+奶茶”组合横扫街头,但未能从下沉市场街边店转型购物中心,无奈退出大陆市场。
乐香杜唯的衰亡则映射中国香氛市场的代际更替,老牌企业仍执着于模仿国际大牌经典香型,而新一代消费者追逐的是观夏的“东方哲学”、melt season的“气味艺术”,嗅觉审美代沟已成天堑。
熊猫不走蛋糕的坍塌,又戳破了烘焙赛道的一个泡沫,“跳舞熊猫”仪式感带来的品牌溢价,抵不过生日场景的低频特性。
“消失”的品牌,集团创新牺牲品
2024年,一批背靠大型企业的子品牌悄然退场,揭示集团化战略的代价。
国际巨头的高端线首当其冲:花王旗下EST媛色、FANCL旗下Boscia博倩叶因相对僵化的保守运营策略,在成分党革命中沦为“傲慢弃子”;快时尚元老C&A则因供应链滞后和债务缠身,被国潮品牌截杀。
餐饮集团多品牌试验田集体暴雷——千味涮、黑鸡小馆因品类错位和成本失控,成为主品牌扩张的“血包”;奈雪旗下台盖更因集团资源向“奈雪PRO”倾斜,死于内部赛马机制。

这些品牌的“消失”绝非偶然:当母公司战略摇摆、资源虹吸或本土化摆烂时,子品牌往往首当其冲沦为牺牲品。
它们的退场印证了一条铁律——在大集团生态中,子品牌要么持续创造超额利润,要么随时可弃,没有中间态。
本文转载自沥金(ID:Finding_Gold),已获授权,版权归沥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4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火热预售中,228元包邮到家!
过去一年,全球消费市场在经历经济波动的挑战与技术迭代的带来的机遇与变革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在整体增速放缓的表象下,大量结构性机会仍待挖掘。当前,企业既需应对短期生存压力,又需布局长期价值,面临的挑战难度加码。顺应趋势、重塑心力,将会成为消费企业的核心战略。
《2024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8000+消费者调研、100+专家智囊、3000+家企业的深度剖析为基石,从八大维度解码市场本质,于六大视角锚定未来趋势。这份20万字的专业报告将成为消费产业迭代的“晴雨表”,也会是企业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长动能的战略指南。
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