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盲盒蒙尘”到“熹妃回宫”,泡泡玛特究竟做对了什么?
泡泡玛特,是懂“甄嬛学”的。
曾经凭借“潮玩IP+盲盒”的模式,泡泡玛特一度“宠冠六宫”,“入娃圈”者不计其数。有玩家为买盲盒“斥资”数万元,花费可购买一辆捷达;还有“土豪流玩家”为了收集隐藏款冲实体商店里“端箱”,直接购满12*12=144个盲盒。可是当热情退却后,家里那面放满Molly的潮玩墙,早就落满灰尘,无人问津。
今年,泡泡玛特靠热门IP Labubu高调“归来”,上演了一场“熹妃回宫”。
受到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市场影响,Labubu搪胶毛绒挂件在中国大陆的官方渠道“一盒难求”。曾经抢盲盒的势头再度上演,不少人为了补货后第一时间抢购,蹲守门店、品牌直播间,甚至是自动贩卖机。
映射在数据上,从泡泡玛特发布的业绩报告来看,2024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62.0%,经调整后净利10.2亿元,同比增长90.1%。具体来看,中国内地市场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31.5%;东南亚市场成绩格外亮眼,同比增长478.3%。
王宁曾许下的“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目标即将实现。从“盲盒蒙尘”到“熹妃回宫”,泡泡玛特究竟做对了什么?
“上位”之路
将时针扭转回2016年,那一年潮玩IP尚处于蓝海。借助盲盒出道的Molly,一举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时尚单品,迅速风靡全国,销量也呈指数型增长。
当时盲盒有多火?送朋友礼物时,倘若你能送一套Molly,就代表着你既潮又有品味,引起朋友圈“哇”声一片;二手市场上,一只Molly限量MEGA能炒出20万天价,泡泡玛特成了如“塑料茅台”般的存在。
为什么对这件事着迷,大多数人是出于被Molly个性化的形象打动,更多的人,则处于对“抽盲盒”玩法的兴趣。用王宁的话说,泡泡玛特盲盒贩卖的是5-10分钟的多巴胺。
从本质上看,抽盲盒其实是靠 “成瘾性”带动的消费,有潮玩爱好者表示“从2019年入坑Molly系列盲盒,为了凑齐144款,一共购买了300多个盲盒,最让她着迷的是,抽中隐藏款时的快乐。”
新鲜感总有消退的那一天,很快,“潮玩第一股”陷入困局。2022年,泡泡玛特,遇到了上市以来第一次利润滑铁卢,疫情之下,以线下零售为主的泡泡玛特,利润下滑了45.85%。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深陷进退两难的境地,于内,“炒作”的质疑声如影随形,“盲盒质量”一直被诟病,“Molly”依赖症始终未得到解决。于外,“盲盒经济”蛋糕越来越大,TOP TOY、MedicomToy等同赛道的新兴潮玩公司快速崛起,潮玩市场迎来更多玩家,市场同质化愈发严重。
为了寻找“第二增长线”,泡泡玛特不断寻找新故事。几年间,泡泡玛特形成了以Molly为首的四大经典IP,平均每季度推出1-2个新系列,每个系列又分别包含12个款式。此外,泡泡玛特还进行了诸多尝试投资了主题乐园,进军电影领域等等,但从销售数据来看,当家IP Molly的增长接近停滞,接棒者增速明显不佳。
2023年是泡泡玛特“回宫之路”的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海外市场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上演着似曾相识的一幕:一大批玩家通宵排队,只为抢到限量款;售价99元的隐藏款,被炒至近十倍的价格;在TIKTOK上,拆盲盒成为新潮流。他们抢购的单品是一个长着锐齿和兔耳、擅长搞怪的精灵玩偶,也就是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
从国内起家到国际掘金,从潮玩IP到毛绒玩具,泡泡玛特路走宽了。
疗愈经济“红利”
从Molly到Labubu、ZIMOMO,为何泡泡玛特总能造就社交网络的顶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指出,人均GDP被看作经济产出效率的刻画指标,用以说明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衡量经济发展长期变动。而在经济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到达一万美元时,这个国家文化产业会迎来大发展。
1913年美国人均GDP首次达到1万美元,迎来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1930年,丹麦首次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乐高横空出世;以此类推,日本产生的是动漫产业,中国发展的则是电影、潮玩、二次元等等。
当收入超过了温饱,消费就超越了物质的范畴。也就说,无论是Molly盲盒,还是当下爆火的Lububu,甚至是iELLYCAT,本质上没有优劣,都是悦己经济的产物。泡泡玛特其实是踩中了时代的节拍。
如果翻阅Molly和Labubu的相关评论区,会发现每个人喜欢它们的缘由不同,但核心要义有三:丑萌(人格化)、丰富(系列感)和陪伴(治愈经济)。
-
“人格化”,有灵魂、有性格
-
“系列化”,每个IP都是一个子宇宙
-
“疗愈力”,成年人的阿贝贝
-
造星策略,将“名人效应”和“独特价值”贯彻到底
下一个5年能否续写增长神话?
本文转载自新消费101(ID:xinxiaofei101),已获授权,版权归新消费101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