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对大润发来说,回归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近期的零售行业,重磅新闻一条接一条。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9月6日,“大润发,要被卖了”话题一度冲上百度热搜财经榜,引发业内外关注和全网热议。
原来是9月27日,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9月27日上午9时39分起在港交所短暂停牌,以待根据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发出载有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
据投中网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包括德弘资本和高瓴投资在内的潜在收购者,一直在考虑收购高鑫零售。
报道称,谈判尚处于初期阶段,不确定是否会达成协议。投中网分别向高瓴、德弘、阿里求证,截至投中网发稿前,未获得高瓴、阿里的回复,而德弘相关人士表示,不清楚。
高鑫零售已经在公告中明确说明与收购及合并相关,透露出的信号已经很明显,外界传言阿里巴巴要出售高鑫零售的消息或将成真,但一切还未知。
如今只要一提及大润发和高鑫零售,外界第一时间会想到阿里巴巴,目前阿里巴巴持有高鑫零售约79%的股份,而高鑫零售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业务版图的核心支柱品牌之一。
现在,市场再次传出高鑫零售及旗下品牌大润发要被卖的消息,不突然,也不意外。
大润发,这家昔日知名商超品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故事?被阿里巴巴收入麾下后,又是如何从阿里宠儿变成没人爱的弃子的?
昔日一代超市之王
对于现在很多不逛超市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估计对大润发这家超市品牌会有些陌生。
在传统商超时代,大润发还是很能打的,敢于和国际连锁商超品牌扳手腕,说其是一代超市之王也不为过,大润发有着一个很精彩的发展故事。
有意思的是,大润发并不是做商超零售业务起家的,居然是由一家经营纺织业的集团转型而来,大润发是一家发源于中国台湾的知名商超巨头品牌。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是中国传统商超的发展初期,当时主营纺织业务的润泰集团尝试业务转型,其创始人黄明端与尹衍梁瞄准了中国内地的商超机遇。
润泰集团1997年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开了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规划、运营、管理的大型现代化连锁超市。
当时,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外资商超巨头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大润发选择走精致量贩店路线出圈,大润发开业后的第二年,就实现了200多亿元的营业额,绝对是行业中的一匹黑马。
大润发靠着走本土化、地域化的路线,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又严格控制损耗成本等,这一点和沃尔玛很像,更为重要的是大润发很重视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走出了大润发模式。
大润发那时候的发展势如破竹,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大润发规模扩大,大润发也曾开启买买买模式,将台塑集团旗下的三家“亚太量贩”并入麾下,一举超越了老对手万客隆,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连锁超市。
2000年,大润发的母公司润泰集团与法国欧尚集团合资,引进国际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润泰集团当时释放出67%的大润发股份,总共80亿新台币,让大润发变成了合资公司。
5年之后的2005年,大润发首次进入中国连锁百强名单,进入了前十名,在连锁超市领域仅次于华联超市、华润万家、物美等。
大润发还曾力压过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2009年,大润发当年以404亿元的业绩,取代了家乐福成为中国内地市场的零售业冠军。
《新品略财经》记得,大润发在深圳也有门店,对周边市场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有很强的购物综合性,购物体验和沃尔玛差不多。
2011年7月,大润发和欧尚合并在香港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同时拥有大润发和欧尚的高鑫零售成为行业霸主,市场占有率超过了沃尔玛,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
大润发成为了“中国最赚钱的超市”,还创下了连续19年未曾关闭一家门店的罕见成绩。
巅峰时期的大润发风光无限,其母公司高鑫零售股价最高曾达到13.4港元,总市值一度高达1278亿港元。
从阿里宠儿变成没人爱的弃子
时代总是加速改变,随着中国进入电商时代,对传统商超逐渐形成了猛烈冲击,大润发的命运也进入了发展新时期。
大约在10年前,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把业务拓展到线下市场,特别是在O2O概念火爆的背景下,互联网巨头纷纷发展线下业务。
也就是当时,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产生了交集。当时马云和阿里巴巴看上了大润发的线下商业价值,在2007年底,斥资28.8亿美元(约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为了高鑫零售的第二大股东。大润发也从此成了阿里巴巴线下新零售业务探索的试验田。
2000年,阿里巴巴再次追加280亿港元投资高鑫零售,阿里巴巴持有高鑫零售72%的股权。阿里巴巴为了把高鑫零售纳入麾下,前前后后斥资超过了500亿港元。
当时阿里巴巴收购高鑫零售成为重磅新闻,在面对被阿里巴巴收购时,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似乎颇为感伤,当时其表示,“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里巴巴对高鑫零售的未来却充满期待。时任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大润发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润发而不同。
阿里巴巴完成对大润发的收购后,十分重视大润发的发展,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什么资源就给什么资源,传统商超大润发也被贴上了“新零售”标签,迎来了“第二春”。
被阿里收购之时的大润发,也正值其最高光的时候,在全国门店总数达到数百家,遍布全国,其门店数量在2022财年达到了最高点的602家。
然而,大润发并没有延续增长态势,反而很快走上了下坡路,业绩一年不如一年。大润发也没能逃出传统商超败退的魔咒。
高鑫零售财报显示,其在2022年出现首次亏损,此后的2023年进一步亏损,而2024财年的财报业绩更难看了,还创下了2024财年的亏损之最。
高鑫零售财报显示,2024财年,高鑫零售收入725.67亿元,同比下降13.3%;年内亏损16.68亿元,亏损幅度2238.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6.05亿元,较2023年的1.09亿元溢利减少17.14亿元。
高鑫零售2024财年关闭了20家大卖场,有2万多名员工离开了公司。面对糟糕的业绩,阿里巴巴不得不换掉了高鑫零售的掌门人,试图做出新的探索。
阿里巴巴这几年经历了战略大调整,开始反思和重新评估其昔日疯狂发力的新零售业务布局,特别是阿里巴巴换了新一代管理层后,对旗下线下新零售业务的态度明显变了。
今年2月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核心聚焦的,如果我们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
此后的3月,市场传言阿里内部基本确定,把大润发和盒马出售给中粮,大润发估值约为100亿元,随后盒马和大润发方面都否认了。
市场普遍预测,阿里巴巴早就把高鑫零售摆上了货架,只是想卖个好价钱。
此前就多次传言出阿里巴巴要出售大润发的消息,而这一次再次传出此消息,也意味着阿里巴巴内部早就在推进出售大润发的进程,预计在加速推进中。
阿里巴巴早就该卖大润发了
如今,市场再次传出大润发要被阿里巴巴卖出去的消息,难免被市场猜测和热议。
不过,在《新品略财经》看来,对于现在的阿里巴巴来说,早该卖掉大润发了,今非昔比,一切都变了,阿里巴巴不再需要大润发,而大润发也需要一个新东家。
在当年互联网新零售概念风潮下,阿里巴巴想打通线上线下商业无缝衔接,发展线下业务就需要大润发这样的大型连锁商超作为落脚点和支撑点。
大润发也看到了传统商超业务市场环境的变化,当时电商时代的来临对其业务已经开始产生了冲击,后来各大互联网平台巨头纷纷拓展线下,做传统商超业务也需要变革,需要新的标签,需要跟上时代步伐,焕发新生命。
当年,阿里巴巴从最开始投资大润发,到后来控股大润发,二者携手合作,各取所需,阿里巴巴也愿意砸重金去收购大润发,大润发也甘愿加入阿里巴巴的大家庭。
可阿里巴巴和大润发谁也没想到,就在最近四五年,传统商超赛道上演了大败退潮,一众传统商超品牌都纷纷关店,沃尔玛连续关店几年,家乐福差不多快隐身了,整个传统商超时代玩家都无法躲过行业变革命运。
同时,各大互联网平台探索新业务,前置仓、社区购物、即时配送等各类业务,进一步冲击和影响传统商超业务,大润发无法避免。
如果大润发业绩连续下滑,继续亏损,持续关店,大润发本身的商业模式及商业价值就已经大打折扣了,从价值投资角度来说,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并不成功。
这对阿里巴巴来说,既不能带来业绩回报,其市值较巅峰时下跌了很多,阿里巴巴收购高鑫零售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线下商超业务是一门重资产生意,各项经营成本都很高。互联网思维和营销策略,只是给线下商超贴上了新标签,但并不能改变传统商超的业务模式和底层商业逻辑。
如今阿里巴巴正在加速变革,回归主业,加速核心业务探索,阿里巴巴需要在核心业务上如虎添翼,不需要大润发这样的线下实体传统零售业务的锦上添花。
站在大润发的角度来看,目前处于严峻的业务调整期,业绩下滑、门店关闭、人才流失等,需要降本增效,要加快作出新探索。
传统商超行业正在加速蜕变,各家都在探索新出路。以山姆为代表的仓储会员制超市成为一个新方向,以胖东来为代表的传统商超靠着特色模式正在出圈,提振了中国商超品牌焕新的信心。
前不久,被调改后的永辉超市,被经营“十元店”的名创优品老板叶国富纳入麾下,这说明传统商超的商业价值依然被看好,未来仍有发展机会,只是传统商超需要新颜。
大润发需要一个新股东、新东家,需要新的血液和新的特色及资源,而此次传言参与收购的高瓴正好是这方面的运作高手,此前就收购过百丽,整合后如今正准备重新上市,再次赢回市场目光。
企业收并购的关键目标就在于双方业务之间能产生协同效应和商业倍增效应,一旦某一方商业价值出现变化,或者另一方“变心”了,自然很难产生火花。
传统零售商超时代变了,新零售概念也降温了。阿里如今想去做更重要的事,大润发对阿里巴巴来说已经不是优质资产了。所以说,阿里巴巴早就该卖掉大润发了。
结语
阿里巴巴是一代电商巨头,大润发是昔日一代超市之王,两者因为互联网线上线下商业联合机遇而走到一起,曾万众瞩目,如今似乎已经黯然失色。
互联网电商平台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优势,线下商超也有自己的商业逻辑,不同行业都有各自的玩法,最重要的是要把各自的核心优势发挥到最大,创造最大的商业价值。
虽然现在阿里巴巴还未正式出售高鑫零售,但高鑫零售和大润发的现实经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此事件未来会走向何方,还有待观察。
有意思的是,其实大润发在国内市场,还是有很多忠实消费者和品牌粉丝,比如有网友就表示,最近几年大润发的东西越来越贵,品质也不如从前,或许对大润发来说回归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转载自新品略财经(ID:nbscaijing),已获授权,版权归新品略财经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