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抢走了欧莱雅的市场份额?

近九年来首次下调增长预期,一时引起行业诸多猜想。

Age聚美丽2024年8月5日
谈及欧莱雅集团,其增长已是惯性,“创业绩新高”等也接连出现在其财报报道当中,但欧莱雅集团却在今年宣布下调增长预期,这是近九年来首次下调,一时引起行业诸多猜想。

北京时间今日(7月31日)凌晨,欧莱雅集团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在增长的业绩中,销售额增速等数据的下滑,似乎也印证着欧莱雅集团下调增长预期的必要性。

财报显示,欧莱雅集团上半年销售额为221.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34.92亿元),同比增长7.3%(注:基于可比的合并范围和不变汇率);净利润约为36.5亿欧元(约合286.28人民币亿元),同比增长8.8%;营业利润约为45.9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60.71亿元),同比增长8%,占销售额的20.8%。

梳理欧莱雅集团半年报关键数据,可以发现:

  1. 欧莱雅集团销售额、营业利润双增,其中销售额是其近11年来上半年业绩新高;

  2. 按部门划分来看,四大部门中皮肤科学美容部门继续以两位数增速领跑,但相比2023年,增速已大幅放缓;

  3. 按地区划分来看,欧洲市场仍是第一大市场,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疲态尽显,是所有地区市场中唯一下滑的。

皮肤科学美容继续领跑,但增速几近腰斩

按部门来看,欧莱雅集团分为专业美发产品、大众化妆品、高档化妆品、皮肤科学美容四大部门。今年上半年四大部门皆保持正向增长势头,尤其皮肤科学美容部门一如既往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四大部门中的最高增速部门。其余三大部门保持个位数增长。

 大众化妆品部门

从部门具体情况来看,虽然大众化妆品部门并非是最高增速,但其以同比增长8.9%贡献了四大部门的最高销售额83.2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52.71亿元)。

财报指出,该部门上半年业绩的增长是由价格和组合相结合驱动。其中,市场端,欧洲和新兴市场(尤其是巴西、墨西哥和印度)就有不错的表现。

大众化妆品部门的四个主要品牌包括牌巴黎欧莱雅、美宝莲纽约、卡尼尔以及NYX Professional Make Up。这些主要品牌都在上半年有着不错的发展,其中巴黎欧莱雅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得益于欧莱雅巴黎Panorama睫毛膏、NYX Professional Makeup Duck Plump 唇彩和美宝莲纽约的 Sunkisser 腮红等新产品,彩妆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高档化妆品部门

今年上半年欧莱雅集团的高档化妆品部门同比增长2.3%,销售额仅次于大众化妆品部门,为75.7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94.44亿元)。

从区域来看,该部门的增长由欧洲的强劲增长,北美和新兴市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驱动;不过财报也特别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的高档化妆品业务继续负增长,此外北亚旅游零售业出现初步改善现象,日本仍然保持活力。

品类中香水再次成为最具活力的品类,欧莱雅高档化妆品系列在所有地区的市场表现都优于大盘。这要归功于YSL、Valentino、Maison Margiela和Prada等高级定制品牌,及Azzaro等生活方式品牌。

 皮肤科学美容部门

作为四大部门中的最高增速部门,也是唯一双位数增长的部门,皮肤科学美容部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4%,销售额为37.9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7.49亿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相比2023年的28.4%增速,其增长放缓也较明显。

该部门中,发达市场、新兴市场及北亚地区实现两位数增长,因为皮肤科学美容部门得以继续全球扩张。聚焦到中国大陆,该部门在SkinCeuticals和CeraVe的推动下继续取得进展。

而在所有地区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中,理肤泉仍然是该部门第一大增长贡献者。其余品牌中,CeraVe仍保持不错的业绩,大幅跑赢全球市场;薇姿得益于其Dercos护发系列的成功,保持两位数增速;欧莱雅集团2022年收购的美国高端医学护肤品牌Skinbetter Science则是在美国、加拿大有着不错表现。

 专业美发产品部门

得益于所有地区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专业美发产品部门同比增长5.7%,销售额为24.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0.35亿元)。

财报指出,该部门通过欧莱雅集团全渠道战略进行扩张,在电子商务和选择性分销方面大幅加速。

在今年上半年的护发市场中,新产品推动了增长,今年下半年该部门计划推出欧莱雅专业品牌的革命性吹风机AirLight Pro;在染发剂方面,Redken、iNOA的Shades EQ以及L’Oréal Professionnel的Dia Color保持增长势头。

继续疲软!北亚市场下滑1.7%

分区域看,欧莱雅集团在欧洲、北美、SAPMENA-SSA 地区(南亚太平洋、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拉丁美洲这四大地区均取得增长,北亚地区以1.7%的收缩成为唯一下滑地区。

具体来看,欧洲市场作为欧莱雅集团的第一大市场,今年上半年以11.1%的增速实现72.8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71.22亿元)销售额新高。其中德国-奥地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爱尔兰集群的贡献突出;四大部门都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彩妆和护肤品表现良好。

大众化妆品业务录得强劲增长,其中,得益于新品上市的推动,巴黎欧莱雅(尤其是护发产品)、美宝莲纽约和NYX专业彩妆产品均表现出色;高档化妆品部门表现和市场持平;皮肤科学美容业务在所有国家取得进步;专业美发产品业务中3个主要品牌都保持增长。

作为曾经的增长引擎,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延续此前颓势,今年上半年同比下滑1.7%,销售额为54.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29.41亿元)。对此,财报中也直接点出,“中国生态系统的运营条件仍然充满挑战。”

在中国大陆,美容市场在第二季度出现负面增长,且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则加剧了这种情况。旅游零售在上半年也仍是拖累增长,但其环比势头一直在改善。而得益于旅游业的回归,日本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按部门划分,北亚市场的增长由皮肤科学美容部门引领,所有品牌都做出了贡献,同时由于Kérastase卡诗的持续成功,专业美发产品部门也做出贡献。而在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纽约的推动下,大众化妆品业务录得低个位数增长。

此外,欧莱雅高档化妆品业务受到了中国大陆市场低迷和旅游零售的阻碍,但在该地区其他地区进展良好。

而除欧洲和北亚之外的区域市场中,作为第二大市场的北美洲,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8%,销售额为57.9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54.83亿元);SAPMENA-SSA和拉丁美洲实现两位数增长,前者同比增长15.2%,是五大区域市场中的最高增速,实现销售额18.8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7.76亿元),后者同比增长14.2%,实现销售额16.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1.76亿元)。

具体来看,北美洲的增长表现,受到分阶段调整(与实施新信息技术系统有关),和所有部门增长的影响,尤其是皮肤科学美容部门和高档化妆品部门。

而SAPMENA-SSA市场之所以能够实现最高增速,是受到多方面推动的。按国家划分,主要增长贡献者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集群、泰国、沙特阿拉伯和印度。按部门划分,表现最显著的是皮肤美容领域,CeraVe取得出色表现;大众化妆品业务由巴黎欧莱雅和卡尼尔推动;高档化妆品部门中,YSL和Prada是主要增长贡献品牌。

拉丁美洲的增长,则是得益于整个地区的广泛基础,和所有部门的增长。大众化妆品业务保持增长势头,其中巴黎欧莱雅尤为活跃;皮肤美容领域的增长由理肤泉和CeraVe推动。此外,该区域的线上销售增长快于线下销售。

当中国引擎“失灵”,欧莱雅要如何继续高增长?

回顾国际美妆集团在华的表现,在华业绩承压已是主旋律。即便作为“老大哥”,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

追溯近年业绩,相较于2020年前后多次以两位数增速跑赢集团增长大盘,欧莱雅中国自2022年起增速就跌至5%上下,甚至据外媒报道称,今年6月份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罕见下调全球美妆市场增长预期,从先前预计增长5%调整为4.5%-5%,并将下调原因归结为中国市场的疲软。

要知道,欧莱雅集团上一次下调增长预期要追溯到9年前——即2015年,原因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多个新兴经济体近期的剧烈波动”。

不过,显然欧莱雅集团也早早看到了原增长引擎中国市场的“失灵”危机,在做各种调整。

如,今年欧莱雅中国正式进入了正副手时代。除却中国区新任CEO Vincent Boinay,欧莱雅集团首次设置欧莱雅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这一职位,由曾经担任欧莱雅高档化部门品部中国负责人,将兰蔻打造成中国高端市场领导者的马晓宇上任。

对于此次上任,马晓宇也表示,“我的使命就是希望能够在上任期间,进一步优化欧莱雅的运行机制,把优质资源整合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去年三季报欧莱雅集团曾指出,在北亚,中国大陆和日本市场的强劲表现被旅游零售业的重挫所抵消。重振旅游零售业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所在北亚市场重振士气的一大重点。今年欧莱雅旅游部门售部就任命Jesús Abia,自7月1日起担任亚太区旅游零售董事总经理职务,所谋意图明显。

在本土化能力上,欧莱雅的全球首家自建智能运营中心于今年4月在苏州正式启用。它成为欧莱雅集团在全球最大的运营中心之一。并且按照规划,欧莱雅中国的第二家自建智能运营中心——欧莱雅中国高档化妆品智能运营中心,预计于2025年投入运营。

同时,不论是从品牌布局还是投资倾向上,都可窥见欧莱雅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如,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先后投资香氛品牌闻献、观夏to summer,还走到上游投资生物科技技术企业杉海创新等。这种通过投资中国企业来完成对其技术的获取和文化的融合动作,可见欧莱雅集团在华的竞争逻辑已呈现一种“战略性升级”。

近期欧莱雅集团还进行了品牌战略调整,如关闭旗下平价彩妆品牌NYXPROMAKEUP天猫海外旗舰店,某种程度上也是意在调整中国市场的大众线彩妆业务。

时至2024年,中国市场的疲软仍在继续,此前在中国市场“畅通无阻”的国际集团也不能例外,如“老大哥”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不再乐观。它们若想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和领先地位,也不再如十年前轻松。

对于欧莱雅集团而言,如何更好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如何继续保持自身“欧莱雅”招牌的中国竞争力,还需要更多的思量。

当然,相对来看,当欧莱雅集团等国际集团因各种原因在中国市场接连“失速”,其“虚弱”的市场背景中,也正是国货们的机遇期。

 

本文转载自聚美丽(ID:jumeili-cn),已获授权,版权归聚美丽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