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企业聚焦“独家原料”,能否成为新的增长之门?

现象级成分的市场上始终无法再冒出差异化概念,另一边,化妆品企业们为了打造科学品牌形象,集中发力于做独家原料。

诗诗聚美丽2024年3月22日
去年,“增长”成为很多美妆企业焦虑情绪的根源。
如果说之前是轻易可摘到"低垂的果实",那么现在枝头上挂满的都是"高垂之果"。要想撷取“高垂之果”,就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梯子。而独家原料正成为通向“高垂之果”的重要梯子之一。

美妆生意的竞争中免不了枪林弹雨,回归根源,都是对核心原料、技术壁垒的争夺。

一边是现象级成分的市场上始终无法再冒出差异化概念,另一边,化妆品企业们为了打造科学品牌形象,集中发力于做独家原料。比如,去年行业内热议的珀莱雅和上美,两家企业前后相继官宣了新成分环肽,争做化妆品行业的“环肽第一品牌”。

类似的独家原料抢夺战在行业各个角落上演。

据统计,2023年全年共有69起新原料备案,其中新原料NMN有8家企业同时入局;而从投融资风向来看,去年化妆品原料企业投融资事件共有47起,合成生物学、重组胶原蛋白、微藻等关键词最“吸金”。

企业们对独家原料抱以很高的期待,尽管“原料圈”越来越竞争化,但本土企业在研发赛道上始终难以大范围的出圈。回顾2023年,国内品牌心目中的中国原料是什么样的?品牌们在独家原料的布局上有哪些常量和变量?企业想要从独家原料中寻找下一步的增长,可以怎么做?

上游原料圈传递出的四个信号

“上游原料商在90%的程度上驱动着化妆品行业的技术创新。”一名化妆品从业者这样说道。

过去一年里,国货护肤品牌在“上游供应链”的棋局中风生水起。头部选手如华熙生物、贝泰妮、上海家化、珀莱雅等企业,为整个行业呈现出“教科书式”的供应链建设样本,成为了国货加速崛起的推动力。

不过,具备全产业链基因的企业仍然凤毛麟角。不管是头部化妆品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与上游企业深度绑定都会是提高研发效率的主要手段,通过签订合约短期内垄断原料使用权,或者与上游企业进行定制化的原料研发,可以抢先占据原料赛道。

着眼于行业上游的“原料热”现象,一些新“信号”异常显眼。

信号一:创新多肽成分的开发热度延续

一直以来,在美容肽的基础研究历史、知识储备、数据库搭建等方面,以Sederma、Pentapharm、Lipotec等为代表的欧洲原料商掌握着很高的话语权。相比之下,国内上游企业被冠上“模仿”“原创性不足”等负面标签。

而过去两年内,由“仿制肽”起家很多国内上游企业,正在从模仿中寻求突破创新的机会。不满足于微创新,市面上涌现出更多具备原创基因的多肽分子。

从新原料备案情况来看,由维琪科技成功备案的四款肽类新原料:乙酰基六肽-95酰胺、咖啡酰六肽-9、寡肽-215、烟酰四肽-30,厦门市燕之屋丝浓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备案的“燕窝肽”,西安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备案的“海参肽”,均属于全新结构的美容肽分子。

此外,文章开头提到的珀莱雅和上美,基于传统直链肽稳定性差、渗透性弱、亲和性低及特异性差等应用难题,将“环肽”作为创新的重要转向。

据悉,珀莱雅联合浙江湃肽的尖端生物科技平台研发的专利原料环肽-161,是一种神经肽,能够作用于乙酰胆碱、动作电位等表情纹关键靶点,发挥出色的抗皱效果。该成分配合胶原环肽“亚麻籽环肽”,作为创新的“双环肽”组合,被应用于红宝石面霜3.0。

而上美韩束于去年3月份亮相的自主成分环六肽-9,主打的是抵御细纹、紧致皮肤的功效。研究表明,韩束这款环肽比普通直链肽提升了7.15倍抗衰老能力,抵御细纹、紧致皮肤功效的能力,是经典抗衰成分玻色因的179倍。

我们看到,不管是研究型原料企业,还是具备优秀工艺的产能型企业,都在持续研究原创型的多肽成分,本土原料企业有望在美容肽方向上实现赶超。

信号二:“新型号”重组胶原蛋白展开追逐赛

乘着合成生物之风,重组胶原蛋白一路高歌猛进,树立起了“中国原料”的形象。至今,这条赛道的入局队列还在不断壮大,巨子生物等头部企业则已经凭借着完整的供应链优势,抢占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品牌若再想入局,必须寻找差异化创新。

2023年,功效护肤品牌百植萃推出的一款新品精华中主打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这个新型号的出现,引起了行业很高的关注。据悉,百植萃的XVII型胶原蛋白是基于创健医疗自主发明专利(《一种重组人XVII型胶原蛋白、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2110520499.9),通过作用于表皮、基底膜、真皮层,达到层层抗老的作用。

XVII型胶原蛋白是近几年才被应用到功能性护肤品领域,从学术论文的研究来看,该成分作为基底膜带稳固的核心要素,用于调控细胞自净,维持体内平衡,主要在延缓衰老和防脱发护发这两个方向上发挥功效。

除了创健医疗以外,锦波生物也在2023年12月份发布了旗下新产品——薇旖美®「3+17型胶原」。该组合型胶原借助了III型胶原蛋白与XVII型胶原蛋白两款产品的协同作用,实现修护维稳和抗衰的双重功效。

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竞争领域,从单纯把“与人胶原完全一致”作为标配,到不断探索和挖掘更多型号的重组胶原蛋白,上游企业们深陷舆论场的同时,还在加快追赶市场热度,开发差异化的新产品。可以预见,XVII型胶原蛋白的出现,是企业们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且不会是最后一步。

信号三:定制原料成趋势,创新技术带动原料升级

经历一波又一波的原材料涨价潮之后,很多品牌更迫切地希望能够与上游企业建立更深度的合作,其中一种重要方式,是借助上游技术平台探索更多独家原料的定制化开发,拉动品牌在原料板块上的升级。

比如,优时颜与国内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杉海创新合作,通过离子液体递送技术与六胜肽pro的结合,定制化开发出超分子六胜肽Pro,有效提升了成分渗透性,增强原本的抗皱淡纹能力。

另一个护肤品牌HBN同样选择借助创新技术实现其原料升级。

据了解,HBN主打的“双A”指的是Complex-ATRA®复合维A醇,其成分组合为视黄醇与帝斯曼提供的视黄醇棕榈酸酯;根据“锁住有效活性成分”的个性化需求,HBN的“双A系列”中还使用了芭薇股份的微凝珠包裹技术,采用创新磷脂壳双分子包裹乳化技术精准解决配方中A醇易失活的问题。

新技术和新原料的相辅相成,决定了上游企业能否依靠“杀手锏”从市场上脱颖而出。

同样地,对于明星单品迭代需求高、增量难寻的化妆品企业来说,从原料维度率先实现升级,也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信号四:再生医学等前沿科技,推动原料创新

当探讨很多天马行空的前沿科技的落地可能性时,再生医学的“黑匣子”在化妆品研究领域先被打开了一条缝。

早期,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国际美妆巨头已经将一部分注意力聚焦在再生医学上,只不过这个概念当时在国内护肤品行业并没有掀起大范围的浪潮。随着对技术认知的进一步提升,上游企业基于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基础,越来越接近科技护肤的方向。

去年,功效成分护肤品牌HFP(全称为HomeFacialPro)官宣的年度新品“奶光霜”中,使用了独家的牛奶提取物作为主打美白成分。据报道,该成分正是来自佰鸿集团开发的创新原料,是从牛奶外泌体中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据称可以从源头拦截促黑信号,发挥美白功效。

从底层技术出发的这条逻辑上,再生医学的分支学科为原料创新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只不过要打破传统的市场认知,上下游企业还需要经历漫长的研究历程。

本土美妆企业自研原料的成功案例

2023年被认为是化妆品行业在突破原料封锁上的一个开端。在新法规和本土企业原创意识的推动下,带有品牌烙印的自研原料成为了必定趋势。

据统计,2023年备案的69个新原料中,国产品牌方备案原料18个。同时,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投入了大量资源研发独家专利原料,在植物提取物和生物技术两个主要方向上,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加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

在行业人士心目中,针对国内品牌在原料创新方面的成功案例,以下几个国内品牌被提及的次数最多。

1、华熙生物

作为行业内少数的全产业链平台型科技公司,华熙生物在自研原料的开发上具备着天然优势。

去年,华熙生物在原料展会上推出了新成果Bioyouth™-EGT Pure 超纯麦角硫因。值得一提的是,该原料是通过“一步法生物合成”获得的麦角硫因纯品,属于具备明确化学结构的单体成分。

围绕着麦角硫因这一成分,华熙生物依据不同的浓度、剂型,曾经还推出麦角硫因松蕈提取物(Bioyouth™-EGT)、Bioyouth™-EGT Pro超活麦角硫因,形成了其“原料矩阵”。

2、欧诗漫

自2022年欧诗漫正式推出自研原料“珍白因pro”以来,“珍珠美白”几乎成为了欧诗漫的研发灵魂。

从成分来源来看,欧诗漫以细胞因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珍珠多肽提纯技术、亚微米粉体技术、珍珠发酵技术、珍珠与护肤品复配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最终得到自研原料“珍白因Pro”。经过作用机理和功效研究,欧诗漫发现珍白因可通过三条路径,从根源发挥美白作用:在酪氨酸酶活跃之前拮抗内皮素、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转运。

此外,欧诗漫还成功备案了一款新原料“酵母菌/珍珠发酵溶胞产物滤液”,目前处于监测期。

3、谷雨

另一个值得学习的品牌是谷雨。谷雨与美白成分“光甘草定”的深度绑定,让很多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拥有了基本的认知。

去年,谷雨利用独家自研的靶向纳米包裹技术,创新出一种超级光甘草定——极光甘草,30纳米超小粒径包裹,比市面上常见包裹体小3倍,靶向针对黑色素母体细胞,精准抑制黑色素,从而大大提高美白效率。

除此之外,薇诺娜的马齿苋提取物、青刺果油,安敏优ARMIYO的青蒿油AN+等自研原料,与品牌之间建立了深厚链接,均受到了行业的内部认可。

“这些品牌的成功表明,国内化妆品企业正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原料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提升了国产化妆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消费者对于国产高端化妆品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这无疑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佩莱集团副总裁由冰对于自研原料的发展前景表示肯定。

以前,不管是维C还是维 A,整个行业已经把这些赛道的门槛拉到了很低,后来“第三代A醇”HPR的出现,很快又成为新的风口,诞生出新的机会点。追随风口原本是最稳的选择,但品牌更希望能够实现从“追风口”到“造风口”的转变。

提到最近一年来的变化时,基础颜究创始人三亩说道:“如果提取国内原料创新的关键词,‘注重沟通’是其中的一大要素。国内品牌在做一个原料时,把越来越多精力花在了寻找原料易沟通的点上。比如欧诗漫的珍白因,从珍珠美白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切入,用立得住脚的功效和宣称组成了原料故事;再比如安敏优的青蒿油AN+,从原料名称,到原料功能和蕴含的消费情绪,都非常利于沟通。”

在这场关于独家原料的擂台上,知乎专业KOL胖博士比较认可的一个逻辑是,品牌和成分做深度的绑定,然后在成本上做更深入的研究,通过现代科学方法找到其中有效成分,并证明功效。

比如上述的谷雨在独家原料极光甘草中采用了创新的包裹技术,把光甘草定的效果最大化,相当于在工艺上对于这些传统成分做出一些创新,进步验证效果。

“从产品范围来看,国内在成分创新上还处于中等阶段。其中,最低的门槛是‘什么成分火就做什么’;高一点的是成分的复配;再高一点就是挖掘单个成分,用全新的工艺找到特殊靶点,提升效果;最高目标是像原创药一样,寻找到特殊的分子和功效。”胖博士说。

要想成为现象级,独家原料需遵循这些要诀

尽管已经出现不少成功的案例,但国内始终没有出现一款像玻色因这样的现象级独家原料。

从玻色因的创新路径来看,在中高端品牌的“抗衰”技术定位上,欧莱雅从基础研究框架内寻找突破性的靶点,最终通过仿生学从253个分子中筛选出专利成分玻色因,并通过兰蔻、赫莲娜等品牌的明星大单品承接这个成分,在消费者端获得了高度的认可。

以至于后来玻色因专利到期之后,很多品牌看中该成分红利,生产玻色因的国内厂家也越来越多。

另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是妮维雅的独家成分630(肽安密多),虽然受制于法规,这款成分一直没有进入中国,但630的成分创新逻辑,可以称得上是美白成分的一个标准范式。除了拥有大量的学术研究和功效验证基础,包括从体外到细胞,从皮肤模型到人体的大量临床测试数据,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功效是能够被感知到的。

△妮维雅630精华(左)、优色林光引精华(右)

玻色因、630的成分创新逻辑要诀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成分的出圈路径是不可复制的,他们提出,如果以打造现象级成分为目标,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品牌是要提升产品力,还是更侧重于提升产品情绪?

  • 企业想要的到底是一个陌生的“独家成分”,还是有消费者认知的“明星成分”?

上海传美首席科学家兼研发负责人陈亮(K博)表示,国货品牌这几年在原料创新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投入了很多资源去做,也产出了很多成果;但是在原料的创新性、研究深度和原料品控上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很多发酵提取来源的独家成分,无论是成分解析、作用机制、功效论证方面都没有做到真正的逻辑自洽,在科学传播端,这类成分对消费者来说也很陌生,还没有真正形成消费者认知。

结合国内外在成分创新上存在的客观差距来看,国内企业或许可以从中提取出一些关键要诀。

具体展开来看,类似玻色因这类现象级成分,通常具备以下6点共性:

1)好听的易传播的名字;
2)浓厚的技术开发背景和功效的基础研究,能够持续产生科学内容来进行市场教育,触达消费者;
3)原料的配方兼容性好,功效机理明确,而且有数据论证;
4)原料的成本可控;
5)能讲出不一样的科学故事,技术内容要被消费者接受,需要有一个好的科学故事来烘托;
6)需要有一个明星爆品承接原料的优势。

品牌服务地图

事实上,从化妆品的内在属性来看,某种意义上这是带有很强陪伴性质的产品,功效可感知性、愉悦感和体验感是最关键的三个要素。因此,有人认为,当我们过分强调用自主开发原料来实现功能的时候,这条路就会容易走偏。

基于这个观点,三亩提出了“品牌服务地图”的一个理念。

以安敏优为例,该品牌主打青蒿素的概念,本身带有强烈的国货情怀,提供的是“把中国植物实现现代化应用”的一部分情绪价值,同时,青蒿油AN+本身确实有舒缓功效,能够满足功能需求。这两者结合,配合品牌的“人物小传”——来自下沉市场的、青睐中国元素的年轻消费者,这一切顺利成章就组成了品牌的服务蓝图。

三亩认为:“品牌是否需要自主开发原料,取决于这部分用户是否在品牌的服务蓝图中。”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买特有技术的占比其实不高,更多买的是品牌的人设。很多品牌会看到一两个成功的例子,比如玻色因的市场红利,也想复刻这种成功路径,原料研发并没有完整可参考的流程。

正如很多人心中所想:欧莱雅做了这么多原料,能被消费者记住的最终也只有一两个。

2024年,独家原料的热度还会持续

从大背景来看,化妆品行业整体营销投放越来越难,在这基础上,怎么提升复构和ROI成为了企业的首要目标。

“这两年大家的形势都不好,因为竞争环境压力大,很多品牌愿意投钱,想要炒出热点成分,但却解决不了真正的需求。善于抓住好的生意并不可耻,但是如果单纯贩卖消费者仅有的国货情怀,这条赛道其实也非常的窄而单薄。很多品牌常常在提‘降本增效’,其实就是要放弃妄想,守好自己的边界,种好自己的地才是最重要的。”三亩说。

放眼市场,真正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做成分差异化创新,而对于很多新锐品牌来说,代加工生产才是产品开发的常态。

如果辩证来看独家原料,这需要品牌和企业们基于成分进行大量的数据和研究,验证其功效,而且能够把它打造成专属成分。其中包含很强的排他性竞争,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噱头。

“通过原料投入进行差异化的竞争,是很多企业最底层的逻辑。不仅是2024年,未来几年大家也都会在独家原料的赛道上越来越竞争。”胖博士说道。

由冰同样认为,未来具有独特科技背景和明确功效证据的独家原料将会受到更多关注。国货原料故事的革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走出差异化,比如:中国传统成分挖掘、绿色可持续发展、精准护肤与个性化定制、AI与大数据驱动引入等。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成分,加强产学研合作和供应链管理,结合市场研究和消费者需求分析等方式,国货化妆品原料能够不断提升品质和创新力,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在聚美丽看来,一个属于美妆行业的“高垂之果”时代已经到来。虽然过去的2023年并没有达到很好的经济增长预期,但在整体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化妆品行业仍然保持着稳中向上的趋势。

品牌热衷于打造独家原料的背后,既是对于技术壁垒的高追求,也象征着对中国原料“芯片”的一次次尝试。从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很多从业者并不甘于“躺平”,始终在“脚踏实地”续写着未来。

 

本文转载自聚美丽(ID:jumeili-cn),已获授权,版权归聚美丽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3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