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咖啡品牌在2023年把“低价策略”用到了极致,竞争激烈的咖啡行业,再次迎来了一场“低价”新战事。
“又囤了5张九块九的瑞幸券,还抢到了两张六块八的库迪,下周的咖啡不用发愁了。”Tina高兴地说。
如今,喝咖啡并非仅为了提神,更像是一种仪式感,象征新的一天开始了。

“价格战”能成为搅动市场的那条“鲶鱼”吗?

除此之外,其他包含现磨咖啡线的茶饮品牌和快餐连锁品牌也不甘示弱。
CoCo都可推出3.9元的美式咖啡与8.9元的椰云拿铁,奈雪的茶也在今年年初推出了低价咖啡;麦咖啡和K Coffee都推出了咖啡包月卡,前者可以使用户享受当月不限次数的6折优惠,后者可以使用户享受5元一杯的美式或拿铁等咖啡。
低廉的价格,让现磨咖啡热潮迅速席卷全国,特别是在咖啡文化并不普及的下沉市场,一时间“处处皆是咖啡香气”。
毫无疑问,低价策略让现磨咖啡这一品类迅速在消费市场下沉,扩大了市场容量上限,让消费者获得了短期实惠。但从长远来看,「低价」所让出的利益必定由价值交付过程中的其他参与者买单,低利润某种程度上可能压制行业参与者的持续投入和创造力。
谁为“价格战”买单?
平价咖啡的崛起让咖啡这一“外来物种”迅速在下沉市场渗透,同时也让消费者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现磨咖啡“平价”或是“低价”的印象。
一时间“价格战”似乎成为了这场“咖啡战争”中品牌能否异军突起的重要变量,只是,看起来赚到“吆喝”声的平价咖啡品牌过得真如我们看起来那么好吗?
而与瑞幸相比,如果长期“巷战”9.9元的价格带,库迪咖啡的压力或将变大。
事实上,不仅是平价连锁咖啡品牌,定位相对高端的连锁咖啡品牌同样受到波及。
据星巴克新一季的财报显示,其整体收入和同店销售额均取得不小的增长,但平均客单价却同比下滑3%。
“价格战”背后的隐忧
价格虽然是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一大批咖啡重度消费者来说,咖啡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当单杯的成本被压缩到如此低时,新的问题就会出现,这必然会导致行业内咖啡豆用料的良莠不齐。
例如,有些门店不得不压缩成本,常见的方法就是掺一些价格低廉的豆子,如陈年豆或罗豆。
对于诸多连锁品牌来说,参与这场价格战实属无奈,但也某种程度扩大了用户基数,被动教育了市场。但一旦让用户形成了对品牌的“低价预期”,那么低价便不再是“福利”。品牌向来都是降价容易,涨价难。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未来现磨咖啡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推出更加多元化、符合消费者口味的现磨咖啡产品。随着产品创新和口味本土化适应调整的不断进行,高性价比的现磨咖啡产品也将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事实上,中国咖啡市场相较于海外成熟市场尚处于“萌芽”时期,低价策略某种教育了市场,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从长期来看,转型势在必行,毕竟,消费者也在成长,他们的口味总在变化。
不过就像Tina说的那样:“反正现在我也喝不出来哪个更好喝一点,当然哪个便宜买哪个喽”。
当然,未来的某一天,那个被平价咖啡“教育”足够多的Tina,也会在某个特殊的时刻爱上精致手冲,谁知道呢。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充满变化又刺激有趣。
本文转载自潮汐商业评论(ID:daily-case),已获授权,版权归潮汐商业评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