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实现的前提是流量,只有低价和流量良性互补,才能长久贯彻,眼下京东最需要的解决的,仍然是流量从何而来的问题。
赶着双11的余温,“忙碌”的京东迎来了自己的三季报。
作为刘强东回归,推行“低价”策略后的首个双11,今年的京东颇有存在感。从与海氏和李佳琦直播间大打口水战,再到采销直播间出圈,几乎每一个京东人都形容“这是自己经历过的最繁忙的大促”。
伴随三季报发布,一则重磅人事调整也浮出水面——京东集团CEO许冉将接替辛利军,兼任京东零售的CEO。这距离她成为集团CEO刚过去6个月,距离辛利军成为京东零售CEO也不过2年。
除却管理层和组织架构的频繁调整,京东的股价也在这一年经历着巨变,年初至今跌幅超过了5成,组织变革带来的阵痛远比想象中强烈。
但刚过去这个三季报,京东似乎顶住了压力,在财报发布前夕调低预期后,京东Q3的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集团收入2477亿元,同比增长1.7%,大力推行低价下,京东零售的经营利润率并未出现大滑坡,5.2%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这使得本季度的经营利润增长近7%,算是不错的亮点。
尽管竞争加剧且增长放缓,但京东的利润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对公司长期利润前景的担忧。这从京东近期的股价修复中也看的出来。
在“低预期”的三季报前瞻传出后两天,京东的股价一度跌去10%,但此后京东股价从低点反弹了近25%,多位投资人士都告诉36氪,“市场对京东还是过分低估了”。
在3年2度更换CEO后,外界最大的关心是,京东零售还是否会继续“低价”策略,CEO许冉在财报会上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零售在整体战略上不会有大的变化”。
此外,许冉也感谢了辛利军对京东零售过去两年作出的贡献,并表示自己会努力推进零售与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继续推进零售“成本、效率、体验”的核心战略。
财报平稳落地,京东美股股价昨夜也大涨7%,报收28.59美金/股,市值450亿美金。
低价红利有待释放
![](https://assets-v2.cbndata.com/prod/cbndata/cms/content/img/1725339268880056322.jpg)
京东零售收入细分
图片来源:财报
新CEO将把京东零售带向哪里?
伴随三季报出炉的,还有一项重大的人士调整——京东集团CEO许冉将接替原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成为新的京东零售掌门人。
这一调整还是多少让人意外。作为在京东呆了12年的老兵,辛利军在2021年9月临危受命,接替已经退休的徐雷成为京东零售的CEO,并从年初开始带领团队推进“低价”策略。
在618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辛利军还表示,“自己当初在接到任命时没有推脱,感觉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但他也透露,相比此前在京东担任的职位,京东零售CEO是压力最大、也最具挑战的。
一位接近辛利军的京东中层评价他“性格温和,很少发脾气,喜欢历史和军事,在内部讲话中也经常引用历史典故”,另一位内部人士则表示“因为是销售出身,老辛多少带着销售思维,相比刘强东和徐雷,他的前瞻性和战略定力相对欠缺”。
对于辛利军的调整,不少内部人表示惊讶。据36氪了解,今年京东618和双11的表现都略超过内部预期,增速也跑过了社零大盘。“调整后,低价策略会不会继续推进?”有京东零售的员工担心,“零售的组织变革还没彻底落地,老大就又换了。”
但36氪得到的消息时,对于“低价”策略京东在短期内不会动摇,“这是老刘的意志,无论是谁做CEO都必须坚决推进”。许冉在财报会上也重申了这一点——“零售在整体战略上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CFO成为集团CEO,再到兼任京东零售的CEO,许冉的任命背后,是刘强东对于零售业务的重视,他渴望这个占集团收入超85%的业务可以与集团更好的协同,也希望CFO出身的许冉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帮助京东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要知道,这是时隔多年后,京东再度让同一人担任集团和零售的CEO,上一个是刘强东自己。
对于低价要如何走,刘强东给出的答案是——不一味的低价补贴,而是通过优化履约成本“节省”出可以用于补贴的“经费”,以及通过规模效应让商家在“降价的同时效益最大化。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京东陷入增长迟缓时,仍能保持不错的利润率。这一点在三季度体现得淋漓尽致——京东零售本季度的经营利润高达 110 亿,比预期高出超 10 亿,经营利润达到 5.2%,创历史新高。
除却并无重大促销的季节性因素,这背后的隐含因素有两个:京东推行的低价补贴,大部分被传导到生态链条上;百亿补贴目前的GMV占比不高,对京东的利润稀释有限。
在度过拓规模的第一阶段后,如今的京东百亿补贴已经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即丰富单个坑位的竞标商家,从而把价格卷到更低,但这远比拓规模要难得。采销直播间在这个双11开始打出声量,这是京东实行低价以来,难得被市场认可的举动。
但我们要强调的是,低价实现的前提是流量,只有低价和流量良性互补,才能长久贯彻。眼下京东最需要的解决的,仍然是流量从何而来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36氪未来消费(ID:lslb168),已获授权,版权归36氪未来消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http://cf.dtcj.com/richeditor/3879be53-8bbd-4cbc-beb2-01c561eee01e.jpg)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