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消费疲软带来的消费者严格审视,一面是外资企业降维打击带来的竞争压力,新老国货们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四伏”。
“我是真爱买国货,上到冰箱电视洗衣机,这样的家电大件儿,下到日化洗护用品,这样的日常小件儿,统统首选国货品牌,也只考虑国货品牌。”此时此刻,Grace正与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国货消费观”。
在她眼中的国货代表着有品质且价格实惠,性价比更高。显然,对国货有着同样印象的也并非Grace一人。
通常情况下,一些做工精心、品质良心的国货产品会被大家称为“国货之光”。在微博#国货之光#的话题中,已有44.4万人参与了该话题讨论,产生了5.3亿+的阅读次数,无形中证明了消费者对国货超高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据天猫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购物车中超过80%是国货,而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消费者,已然成为了国货的主流消费人群,90后在人均国货消费金额人群中领跑。
国货“起势”,一场文化自信的崛起
直至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对外资零售业的限制逐步放开,以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资消费品公司,进入彼时市场化和商业化还尚处在摸索阶段的中国消费市场,凭借着数额庞大的资金、大量成熟的消费品牌、经欧美国家广泛验证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以及渠道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并在很长的时间里挤压了国货的生存空间。但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将体系化的品牌运营与管理方法带了进来。
转折发生在2010年。
这一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短时间内实现的经济飞跃,也让国人提升了消费自信心,这种自信无疑会带来一种身份上以及文化上的认同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自信心构成了国货消费热潮的核心内驱力。
此外,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也为国货品牌的“爆发”提供了相对低成本和高灵活度的传播和扩散渠道。
文化自信的提升、制造业的崛起、社交平台的发展,让国货的春风燃起。“国潮”便是这一时代下的产物,大量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产品,如服饰、食品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涌现,也给了老牌国货们“重生”的机会。
从将运动时尚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年轻化品牌“中国李宁”,到以国货身份登上国际时装周,李宁便是借势“国潮”东山再起的成功案例。据财报数据显示,李宁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至138.7亿元;期内净利润则翻一番,同比增长109.6%至14.99亿元。同时,国潮的东风也带起了一批国货新势力的崛起,完美日记、花西子、三只松鼠等便借此踏上了发展快车道。
虽然国潮风盛行让品牌焕发了新活力,但事实上真正让国货品牌迈出崛起第一步的,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对国货品牌长久以来所怀有的“情结”。
摘去滤镜后,被重新审视的“国货们”
近两年来,在消费需求疲软、线上流量见顶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国货的选择开始褪去情怀滤镜,对国货的情感也从包容鼓励转为反复审视和再评估,原本被光环掩盖的问题正逐渐暴露。
例如,本次“花西子事件”惹众怒的重要因素,还是其“德不配位”的高端化。标价79元的花西子眉笔含量为0.07克,若按单克价格来看高达985.71元。而按同样的单位换算,标价200元+的植村秀经典砍刀眉笔每克仅58.82元。
但事实上,这款79元的花西子眉笔“含金量”却不高,是一家名为上海创元化妆品有限公司代工生产的,这是让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
在过去,花西子中高端国货的品牌定位主要靠着流量效应支撑。但如今,市场的风向标转变,消费者变得愈发理性和严苛,这也让花西子用流量营造出的“品牌故事”不堪一击。
依靠社交平台带来的流量红利期已经消逝,而消费者对于这群“新”中高端品牌的评判标准也逐渐回归产品本质。通过长期对产品品质的严苛追求,进而沉淀自己的品牌资产,以此积累消费者的信任和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
显然,褪去国货情怀滤镜,回归产品本身后的国货新势力显得有些“中气不足”。
而有口碑、有集体回忆,在竞争中具有天然优势的老国货品牌们,却因缺乏存在感导致品牌流失老用户、缺乏新用户,在市场中被竞品淹没。即便是近几年不断有舆论事吸引了消费者“野性消费”,只是等潮水退去,流量也将一并沉寂。
当流量“消失”,支撑这些“新”国货品牌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唯有产品和体验了。毕竟这一届的“消费者”,理性又严苛。
国货可以“物美”,但不一定“价廉”
花西子因“高价”遭人唾弃,蜂花、鸿星尔克们则因“低价”受人追捧,老牌国货们的“79元能买5斤半”看似是剑指花西子“79元1根眉笔”,实际则是暗合了消费者长期以来对国货产品“物美价廉”的固有印象。
虽然亲民的价格或许只是整体品牌策略的一部分,但这无疑再次让消费者加深了国货身上的“便宜”标签。
国货,它就该便宜吗?
实则不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国货的价值应在全球商品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而能够支持这一地位的一定是创新且具有高品质的产品。在过去,由于同质化严重,行业只能不断压低上游成本做低价竞争,这意味着国货品牌们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无法支撑品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创新研发中,从而落后于人,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走向高端市场一定是越来越多国货发展的必然之路,而做出有差异化的优质产品则是成为高端品牌的基础条件之一。
以薇诺娜为例,凭借舒敏保湿特护霜等一众高品质产品和专业沉稳的品牌形象,薇诺娜已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转换为现实的产品销售数据。Euromonitor统计,2022年,薇诺娜在国内皮肤学级护肤品赛道的市场份额升至23.2%,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618薇诺娜经典王牌产品“舒敏保湿特护霜”在全渠道销售62万支。
而珀莱雅也依靠双抗、红宝石、源力三大家族获得了持续的营收增长。根据财报数据,今年618期间,珀莱雅品牌成交金额获抖音美妆排名第6、国货排名第1,珀莱雅双抗3.0系列在618购物节期间销售量破百万。
这些国货品牌的成功之处都是取决于“好产品”,而拥有“好产品”也往往能够助力品牌穿越市场周期。
不论是新国货,还是老国货,品牌的热度能否持续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口碑。当产品质量收获消费者认可好评,热度则会持续较长时间,并能够带来销量裂变。但如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消费者期待,热度很快消退的同时,品牌也一并沉寂。
不得不说的是,当一个品牌正式进入市场,竞争是全方位的,要想在赛道上跑赢,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快速的反应能力,每一项都至关重要。但这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拥有一个好产品。
“性价比只是一方面,能让我坚持买的国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用、可靠。”Grace强调着。
本文转载自潮汐商业评论(ID:daily-case),已获授权,版权归潮汐商业评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