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输出的“精品路线”VS“大众路线”。
来源:盒饭财经
作者:薛亚萍
法拉利在中国的服饰旗舰店终于开起来了。近日,“法拉利在中国卖风衣售价4.45万元”的话题登上热搜。在法拉利开设的中国第一家天猫官方服装旗舰店里,销售有男女高级时装和配饰、箱包四大类产品,价格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目前店铺内最贵的一套衣服就是登上热搜的一件灰色女士风衣,标价4.45万元,将于10月24日开启预售。

这并非法拉利首次涉足服装业务。去年6月,法拉利推出首个高端服装系列,并在美国洛杉矶开了一家只卖衣服的旗舰店,为了向其他高级时装品牌看齐,还在自家工厂举办了第一场时装大秀,成为该品牌建立74年来,史上的第一场时装秀。
除了法拉利因卖高级服饰登上热搜,另一大高端车企品牌保时捷最近也因为“1700元一把的菜刀”而被顶上热搜。据保时捷设计官网介绍,这是一把不锈钢的一体式中国菜刀,售价240美元(折合人民币1700元)。这把菜刀唯一的装饰就是手柄前端刻印有“纯301钢,由保时捷设计”的字样。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法拉利的第二任主席卢卡·克劳德洛·迪·蒙特泽莫罗(Luca Cordero di Montezemolo)就开始拓展除跑车之外的业务范围,陆续推出了香水、手表、自行车、手机、赛车服饰等副线产品。
过去二十年里,法拉利陆续和许多品牌进行合作。比如在腕表方面,法拉利曾先后和沛纳海、宇舶表合作;在服饰方面,和彪马等运动品牌合作;在数码家电方面,和摩托罗拉合作推出定制版手机、和奥马合作推出定制冰箱。联想集团副总裁也曾在微博晒出一张背部带有法拉利标识的联想Z6 Pro手机。
正是由于业务扩展,法拉利的Logo曾经出现在不少杂七杂八的待售商品上,比如带有跃马标志的旅行箱、香水、洗发水、赛事周边T恤,甚至是面向沙特阿拉伯市场的法拉利logo面纱以及法拉利电脑。这也造成了一段时间里,法拉利品牌的风格错综复杂。
借助法拉利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旗下品牌授权业务很快成长为公司的“摇钱树”。2018年,法拉利年营收为37.8亿美元,其中有将近10亿美元来自非汽车产品,占总收入近三分之一,而这些非汽车产品大多来自法拉利的品牌授权合作伙伴。法拉利前任首席执行官路易·卡米莱里(Louis Camilleri)就曾透露,2019年法拉利品牌商品市场价值约为8亿美元。
作为豪车品牌,保时捷的品牌扩张之路比法拉利更早。这与保时捷设计的定位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售卖菜刀、鞋帽的都是保时捷设计公司。

1972年,保时捷集团因为一系列股权变动而内部重组,时任集团设计总监的亚历山大·保时捷(F.A.保时捷)离开公司,同时成立了保时捷设计公司,而F.A.保时捷正是大众和保时捷汽车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长孙。汽车历史上最成功的车系,保时捷911就是由F.A.保时捷在1963年主导设计的。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以“Porsche Design”之名设计了诸多经典男士配件,包括手表、眼镜和书写工具等,还定制了大量工业产品、家居用品和耐用消费品。
2004年,为了防止保时捷设计被其他公司收购,保时捷集团收购了保时捷设计30%的股份。2012年保时捷设计创始人F.A.保时捷去世,保时捷设计重回保时捷集团,并逐步成为保时捷汽车全资子公司。
于是,2019年法拉利挖来了意大利男装品牌Pal Zileri的创意总监Rocco Iannone。此前,Rocco Iannone还曾在阿玛尼工作了十年。2020年,法拉利成立了全新部门——法拉利品牌多元化,主要从事法拉利品牌非汽车类产品的研发工作,特别专注于奢华成衣系列,甚至找来了爱马仕首席执行官Axel Dumas(阿克塞尔·杜马斯)加入董事会。
路易·卡米莱里曾表示,法拉利的目标是在未来7到10年内,品牌冠名的商品(涵盖服装、娱乐和奢华服务三大品类)为集团的EBIT(息税前利润)贡献10%。
在这种战略调整之下,法拉利继续合作的品牌都是全球各个领域的顶级奢侈品牌,比如瑞士高级腕表里查德·米尔(Richard Mille)。今年7月,理查德·米尔发布了法拉利腕表—RM UP-01 Ferrari,这款手表全球限量150块,价格更是高达18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260万。若是按照法拉利Roma国内官方指导价238万一辆来算,一款法拉利手表保守可买五台法拉利汽车。

在法拉利调整品牌授权业务的同时,保时捷仍然保持着此前的风格,通过和更多企业的合作,赚取更多的品牌授权费用。
比如保时捷和华为的合作。2015年前后,华为一直想要在高端领域破局,但是当时很多奢侈品品牌对这种跨界行为没有把握,如果失败很容易伤害到自身的品牌形象。华为四处碰壁,就在2015年,保时捷设计答应了华为,双方达成合作。
2016年末,华为Mate 9系列推出保时捷设计版本,并且采用了限量策略,只用了半个月时间,2万台限量版手机售罄,甚至当时市场上这款手机被炒到30000元的天价。
向外输出品牌,并非国外豪华车企独有。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部分造车新势力也开始尝试将自身品牌输出到跨界产品上,如主攻高端的蔚来汽车,其创始人李斌在今年2月份首次对外透露,将制造“蔚来牌”高端手机。
显然,留给外界的高端品牌形象,正在成为蔚来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最大一块敲门砖。字母榜曾在《蔚来看穿了小米OV》中分析道,当造手机已经不存在门槛,真正决定一家手机厂商能否冲上高端的核心因素,主要就看品牌形象。
如果手机品牌始终无法攻克高端,那品牌形象相对高大上的车企进行降维打击,输出品牌,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一件事。看破这一点的车企,不只有蔚来。在蔚来之前官宣造手机的吉利,其创始人李书福也将手机定位到高端市场。
更可况,华为在高端市场的逐步崛起,保时捷设计联名款Mate RS系列功不可没。这无疑也在证明高端汽车品牌的强大威力。
但在蔚来等车企之外,更多国内车企在对外输出品牌时,往往只聚焦于相对低价产品的开发,比如五菱科技卖螺蛳粉,蔚来与李宁合作生产鞋帽之类的服饰产品等。

而这一定程度上也与中国车企与外国车企在品牌影响力上的差距有关。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在燃油车时代,受限于中国燃油车价格较低而品牌力较弱,主打性价比的中国汽车出口,往往以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主要目的地,比如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区域。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抢占先机的中国车企,正在等来一次重塑品牌的有力机遇,但在成为中国的“法拉利”和“保时捷”的前进道路上,中国车企仍有不小的追赶差距。
本文转载自盒饭财经(ID:daxiongfan),已获授权,版权归盒饭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8月24日,CBNData历时5个月、携手27家数据研究机构、集合5031位受访者、汇聚100+专家意见、沉淀【23万字】的《2022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正式发售!
此外,扫描下方二维码,还可进入专属社群,领取10元白皮书直减券,解锁群友专享价。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