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日记的故事,为什么就讲不下去了?
疫情中的今年4月,完美日记(即“逸仙电商”)创始人黄锦峰依然踏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他拜访了一些60多岁的日本企业家,试图找到一个答案:过去二三十年日本经济都是大衰退,他们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那是我最难受的时候。”黄锦峰告诉36氪未来消费。他把这归因于外部疫情、消费信心和美妆行业的掉头直下。
事情当然不止于此。
此时,逸仙股价已经从顶峰时25美元跌落到最低0.39美元,市值蒸发超9成。
一位知情人士对36氪未来消费透露,黄锦峰这次日本之行还去见了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想挽回股价(逸仙官方对此否认)——但可确定的是,股价长期徘徊在1美元下的逸仙电商已经收到纽交所警告,若六个月内不能回升到1美元以上,将会面临退市风险。
纵观新消费这几年潮起潮落,完美日记当属绝对幸运、绝顶聪明的一家公司,接连吞下三大波红利:
-
行业一片矇昧时,完美日记率先吃到了小红书、抖音的流量红利,2019年销售额涨了三四倍,飙升至35亿元的惊人规模;
-
2019~2020年间完成三轮融资,狂卷4.5亿美元融资,吃到了投资人对新消费最“上头”时的资本红利;
-
早在2020年底就抢先上市、成为新消费第一股,在市场景气期落袋6亿多美元。而半年后市场突变,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闸门历史性地关闭了。
融资时间 | 轮次 | 融资金额(美元) |
2019.2 | B-3+ | 0.15亿 |
2019.7 | C | 1.15亿 |
2020.4 | C | 0.15亿 |
2020.9 | C | 0.23亿 |
2020.3 | D | 0.72亿 |
2020.9 | E | 2.25亿 |
数据来源:逸仙电商招股书
正因为占尽了时代红利,当今年新消费公司们在一片哀嚎中渐次死去时,账上现金充沛的完美日记依然能维持体面。
如今投资人已经集体不屑谈论完美日记,甚至对整个国货彩妆嗤之以鼻。毕竟,曾热烈追逐逸仙电商的VC、PE机构大多血亏,一位完美日记投资人对36氪未来消费估计,除了最早期投资人外大家都亏了。
经历过完美日记光环笼罩期的很多员工,如今有一种信仰破灭的破碎感。“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留下的也都是考虑股票的因素,总之人心涣散。”一位已经离开的完美日记前高管告诉36氪未来消费。
在前员工高管、行业人士以及投资人眼中,一个更加具象、多面的黄锦峰也逐渐呈现出来:自我、不太听意见、疑心重、永远猜不透在想什么。在美妆创业者口中,黄锦峰由膜拜学习对象,变成了“在财富实现上很成功的人”。而在完美日记的高光时期,“极其聪明、高情商、勤奋”,是外界对黄的普遍评价。
黄锦峰说自己已经看了太多“恶意的批评”。“每天4篇报道,连报180天,你看完这些然后我们再聊。”他对36氪未来消费说。
人们当年有多爱它,如今就有多恨它。
由爱转恨背后,是完美日记残酷的业绩表现:上市后发布的6季财报,季季亏损,而销售业绩也不见涨。
如果说完美日记引领了新消费的热浪,那新消费由热转冷,也有它一份功劳。
完美日记的故事,为什么就讲不下去了?
资本红利的代价:鲤鱼跃龙门背后
2020年是完美日记“鲤鱼跃龙门”的关键年份:短短一年间,完美日记就通过一级市场融资、叠加IPO上市,募得合计超9亿美元资金。
这是怎么做到的?
“敢做所有人不敢做的事,敢坚持”,黄锦峰如此对36氪未来消费自我评价。他2011年在哈佛商学院读完MBA,当大多数同学选择纽约投行的百万年薪offer时,只有他独辟蹊径,跑去长沙加入了御泥坊;2016年他创办逸仙电商,“新消费”这个词几年后才诞生。
在2019年终高管会上,黄锦峰也定了一个很“敢”的目标:2020年要销售额要翻3倍,实现一百亿的销售额。
一百亿这个数字有多难?百雀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化妆品单一品牌,做到第一个一百亿花了近16年;国内首家化妆品上市企业上海家化,2019年营业收入76亿元,而它已经成立了30多年。
但从完美日记的上一年表现看,翻3倍、做到一百亿年销售额并非不可能。
毕竟,2019年完美日记销售额就翻了3倍多。它接连在天猫大促中刷新销售记录,小红书、抖音、淘宝直播……到处都是它的身影。一位名为AngryAlan的作者综合市场数据后认为,截至2020年初,完美日记有14万篇小红书笔记、1.3万场淘宝直播、以及庞大的信息流广告素材,以及抖音、B站和快手视频。
过去两年的成功,似乎这家公司身上没有不可能,只要ALL IN,100亿并非臆想。“当时大家都很兴奋,公司信心达到了顶点。”一位前高管对36氪未来消费说。
这年,黄锦峰还作出另一个很“敢”的决定:2020年5月开始筹备IPO。事后来看,这是一个极其聪明、甚至救命的决定。其多轮投资人高瓴创投认为黄锦峰“对变化和势能的敏感度很高”。
于是,做规模、做增长,更成为当务之急。
但一场难以抵挡的危机已经到来。
2020年初的疫情让完美日记线下店沦为成本中心;人们戴上口罩、减少化妆,其天猫店同比增速一度变成负30%(此前同比增速在30%-50%)。
但外部环境对所有人的打击是同等的,一位高管认为“疫情只是加速暴露了问题”。
分水岭发生在2020年天猫618,花西子销量超过完美日记。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9年完美日记为了扩大私域用户,塞卡片到包裹中,得罪了淘系,一定程度导致淘系对其流量扶持力度下降,转而重点推花西子。李佳琦每周会拨四场直播给花西子,品牌最终从直播和淘系红利上得到很多。
这个事件折射出两个危险讯号:
平台已经意识到完美日记“薅流量”的行为,并开始进行限制,抖音在也在2020年切断了第三方链接。
而完美日记的流量打法已经不再是独家秘籍,这年初有人公开发万字长文深扒完美日记打法,KOL/KOC投放、IP联名、流量明星代言已被同行学去。
流量优势开始丧失,外部环境又在变差,完美日记怎么办?
它用了各种办法保住排面。
前员工曹铮告诉36氪未来消费,双11期间,“小完子”私域里的订单不在微信小程序里成交,反而引流到天猫,目标就是压过花西子一头。“私域流量是便宜的,现在却不惜用导到公域这种见所未见的奇葩操作提GMV。”
完美日记还被库存拖住了尾巴。前员工张烨回忆,3.8女王节产品卖爆后,公司又生产了一批货,由于误判市场需求,加上疫情影响,导致积压了大量库存,现金流告急。
完美日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破价大甩卖。张烨记得,平时售价59元的唇釉,以往折扣卖到40多,但这年双11大概两支才三四十块钱。
众举合力下,逸仙电商终于从花西子手中扳回失地,2020年双11,完美日记、小奥汀、完子心选三个品牌淘系销售额加起来6亿,夺回第一交椅。付出的代价则是:2020年双11,相当于定价100元的产品只卖出35元。
于是,上一年已经盈利的完美日记,在2020年以巨亏收尾。根据其财报,它2019年营业净利润7500万元(净利率2%),而到了2020年,转为巨亏26.9亿元(亏损率-50%)。
张烨感觉,此举让完美日记本就不太强的品牌力遭到严重透支,到了2021年品牌升级更困难重重。
但顶着新国货代表、双11美妆第一的光环,这年11月逸仙电商成功上市。在乐观的股市氛围中,它头三个月股价还暴涨了240%。而这正是它最后的高光时刻。
流量红利的代价:药不能停、提不上价
中国欧莱雅与互联网叙事如何兑现?
图片来源:逸仙电商招股说明书
散伙的创始团队,困在局中的黄锦峰
张烨曾是怀着自豪感进入完美日记的。
在多位前员工眼中,这家公司挑战了很多未知,打穿了没有人走过的地洞——成为天猫彩妆类目首个销售破亿的厂商;超过MAC、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双十一彩妆榜的国货品牌,年纪轻轻就跑到了行业最前面,立志成为“中国的欧莱雅”。
失望来得也很快。入职后,张烨发现内部管理混乱,很多东西都不完善,工作难以推进。
一开始,张烨将这些混乱归为公司成长太快必经的阵痛。可工作久了,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而完美日记同样的错误却在反复上演。比如新品开发依旧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划,不良品率过高还是会持续发生。
“一批产品出现问题,上报给生产的人,但生产的人知道之后,不去深究什么地方没做好,防止下次再重蹈覆辙。”他听说公司前段时间又出了一批几百万的不良品,相关负责人一直瞒着不上报,直到两三个月后黄锦峰才知道。
更大的影响来自创始合伙人出走。
去年6月底,逸仙电商宣布陈宇文因健康和个人原因辞去首席运营官和董事职务。不过,多位知情人士对36氪未来消费表示,陈宇文的离开是因为其与黄锦峰存在诸多分歧。陈与其妻子(也是逸仙电商1号员工)还发朋友圈,建议逸仙电商改名,“不要侮辱了国父和学校”。
熟悉完美日记的人,对陈宇文可能不会陌生——曾做过以纯服饰总经理,创立线上男装品牌“A21”,之后和中山大学校友黄锦峰、吕建华共同创办逸仙电商。
陈宇文在逸仙电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内外部对他都评价很高。“Vicent(陈宇文)比较踏实,是有创业干劲的一个人,真正站在公司和品牌角度考虑问题。”逸仙电商一位前高层对36氪未来消费说。
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吕建华今年也已离职,加入陈宇文的新创业公司。
这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资本对公司的信心。“投资人非常看好他们这个创业铁三角,之前股价不管怎么波动,至少内部比较稳固。但Vicent的走,暴露了内部问题,投资人也不信你了。”一位中层员工告诉36氪。
雪上加霜的是中坚管理层也批量离职。而逸仙电商原副总裁陈飞、杨建龙,以及原物流、内容、市场、运营等负责人也都追随陈宇文。
完美日记早期投资人、真格基金合伙人方爱之在接受36氪未来消费采访时曾表示:“David 是闭着眼睛我都会投的人,不管他做什么。”她还提到和黄锦峰见面时对方把陈宇文也带来了,“可见他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种团队意识。一个人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产品,但是你需要一个团队力量才能真正做成品牌。”
对一家成熟企业而言,几位高管离职通常不会荡起太大波澜。但逸仙电商本质上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当原始核心地基绽开裂缝,整幢高楼亦随之晃动。
一位前中层告诉36氪未来消费,陈宇文离职后,逸仙电商的价值观不再像过去那样得到真正落实,“以前在陈总的牵头下,三个创始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花一两个小时去讲课,价值观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可以感受到大家有真诚去做。后来培训什么的也流于表面了。”
执行能力也随之下降,部门沟通障碍变大。“之前员工不太考虑自己,不管加班还是什么,大家都有一股冲劲,甚至不是你分内的事,也能做到跨部门推进。但现在都开始有计较心了。”
而后期补充来的高管也匆匆到来又散去。“这几年大公司空降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没待过半年。”一位完美日记前中层员工称。
在逸仙电商今年5月的媒体沟通会上,黄锦峰坦言内部存在挑战:“我们品牌建设的能力,需要快速提高;我们的组织结构,中高层也有欠缺;在过去几年里,人效也在逐步下降。”
海上的风险,船长其实已经尽收眼底。
只是,行业红利消亡、核心团队瓦解、内部信心不振的现实,都一一摆在黄锦峰面前,让这位昔日的天选之子感到煎熬。
最近,逸仙对外很少再说“要做中国欧莱雅”。大概他们明白,实现这个目标太不容易。欧莱雅100多年的历史证明,一家伟大的品牌公司不仅需要金钱、时间打底,还要优质人才、强大管理的支撑。
近期,逸仙电商股价已回升到1美元以上,退市风险或暂时解除。但面对一个红利消亡的时代,曾经运气好到爆、如今依然还留在牌桌的逸仙,已经不能寄望于再摸到一副点石成金的命运牌。
黄锦峰用运动、减肥来缓解焦虑,又坦言“这些无法影响你深夜的思考”。“我创业前两年融资也不是很顺利,但那时候的煎熬跟现在的煎熬比,小儿科得不得了。”黄锦峰对36氪未来消费说。但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煎熬的时候只有一种方法,就是熬。”
黄锦峰还放言,追忆过往得失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往后怎么办。那些曾经捧他上天如今又批评他到底的人,过上十年再见真章。
“还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再给我们点时间,等我50岁的时候,说不定能跟国际巨头掰个手腕。”他对36氪未来消费说。
这一次,你还会相信黄锦峰吗?
本文转载自36氪未来消费(ID:lslb168),已获授权,版权归36氪未来消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CBNData「2022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活动季」即将盛大开启
白皮书早鸟优惠 数据库会员体验资格 报告下载特权 …… 多重福利等你来领!
欢迎大家扫码入群,共同交流探讨新消费“真”相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