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没能修“经济学”这门课,如今还能理好财吗?

看看行业大咖们怎么说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2018年1月11日

2017年的胡润财富报告中指出,在中国每940人中就有一人是千万富翁,中国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的聚居地。财富的积累,需要勤奋和努力,更需要智慧和方法,在新时代,投资理财已经日益成为居民必备的技能之一。

如何更好管理自己的财富?2018年又有哪些投资品种更值得投资?在“2018网易经济学家年会”的“问道财富管理之术”论坛上,第一财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金融服务事业群负责人、资讯产品资深总监田力作为嘉宾主持,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安邦金融总经理王晓岸,康桥汇世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高级投资总监赵旭以及容维证券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理事、投资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宝华五位嘉宾,就财富管理展开圆桌对话,以下为观点精粹。

田力:在未来,买房还是财富增值的金钥匙吗?

朱宁:对于房地产这个热门话题,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理性看待: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房地产的居住属性很重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切勿过度解读。

其次,房地产市场一定是区域性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清华有博士研究发现,一线城市的房价很高,但如果从泡沫程度来看的话,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的泡沫程度是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的,这主要是由于一二线城市有限购,而三四线没有限购所造成的。如果将房地产看作资产,那就要接受任何资产的价格都会有波动的现实,而且房地产是有涨有跌、周期性相当长的资产类型。

其三,平衡消费与投资的需求,尽可能多元化。鉴于中国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集中程度超过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而其中最集中的产品是房产。所以,一旦资产价格发生变化,对于整个家庭会产生巨大影响,乃至对于整个宏观经济都会产生系统性的风险。

鲁政委: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国家,乃至是现在恐怕都难有统一的答案,以及房地产在长期和短期也不易有统一答案。从全球资产价格来看,除非经济体呈现负增长,总体而言名义GDP是上涨的,即房产价值的提升能直接推动GDP增长。但从短期来看房地产,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所以我觉得在政府通过抑制投资和投机需求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当下,买房未必是财富增值的金钥匙。

刘宝华:如果能看懂房地产价格上涨背后的原因,那就能从它的起点看到它未来的终点。起初,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来自国家地产金融的引导,在国家把资金引向房地产市场的高潮期间,零首付或者10%~20%的首付就能一套房到手,这样的利益与金融倾斜,在起初确实将行业搞得轰轰烈烈。但当刚性需求趋于平稳,外加国家对资金流的管控与引导,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平稳期。就投资机会而言,尤其是一般的投资者想进入市场,期待房价的暴涨,这个机会已经过去。并非一点机会也没有,只是这个机会被行业专家或精英来把持,一般的投资者我建议静观其变。

田力:刚才我们关注了国内楼市未来的预期,但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不动产在全球也一直是非常热门的一个投资方向。放眼全球,哪些国家或城市是我们的高净值家庭更有投资意愿的?

赵旭:在我们的资产框架中房地产属于抵御通胀和通缩类,顾名思义是分别抵御极端的通胀和通缩情况。换句话说,从收益率来看房地产,至少在发达国家它是无法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相比的。以耶鲁、哈佛的大学基金会为例,他们会用10%~20%的资金投资增值型和机会型的房地产,不是通过持有房地产赚取租金,而是通过对所投资的房产进行改造,以获得房产的增值,不只是被动地依靠房产价格的上涨。

田力:2017年的股市给我们留下冰火两重天的感受,买了大蓝筹和白马股的人都遇到了机会,可重仓中小创的股民吐槽是“结构性的熊市”。鉴于此,2018年的股市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该有怎样的预期?

朱宁:我个人对2018年的股市相对比较乐观。主要鉴于以下三个原因:一、全球经济的复苏或增长的态势是较好的;二、国内的资金链非常宽松,国内股市很多时候依然是资金式,我国货币增长的速度虽在放缓却依然较快,同时在整体风险调控下,大量资金退出了楼市进入了股市;三、无论是楼市还是股市,最终都将会是一个分板块、分地域的市场。

刘宝华:过去因为中国资本市场较小,且结构不同,才会有齐涨齐跌的现象,我个人觉得未来结构性行情会是一个方向。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大背景下,各路资本已变得更有国际视野,开始将国际资本的兴趣和取向考虑在内。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个人投资群体是最庞大的。首富可能不在中国,但平均富豪人数中国一定是居多的。

未来在国际视野下,大蓝筹还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取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现在市场上聚集了公募、私募等各路资金,势必要为投资人或股东寻找出口和突破口,赚取利润以彰显其投资能力。所以我觉得,2018年机会还是挺多的。

田力:影响股市预期的因素中,货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就在上周美联储宣布了又一次加息之后,其实我们的央行也做了一个“佛系”的加息,各位对2018年的货币政策有何预期?

鲁政委:其实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间有一句话把货币政策怎么做高度总结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是坚定执行,标准是控总量。在这次中央政治局的讨论会上说“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即债务和名义GDP的比值至少是不变的,债务的扩张速度要比名义GDP的增速更大,这就是2018年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

田力:整体来说,2017年道指在不断创新高,恒指也突破了30000点大关,在新兴资本市场中有一些国家也走出了不错的行情,全球范围内,有何相关的投资机会可挖掘?

赵旭:2017年全球的公开市场都是我们的盛宴,从美国、欧洲、日本到新兴市场都呈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放眼2018,我看好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一方面,目前整体经济的增长率超预期,不论从企业层面的业绩还是从估值的角度来看,都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相比美国的股票,欧洲和日本的较便宜。另一方面,日本近几年推进的企业层治理结构的改革颇具潜力。

田力:最近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口给消费者带来了投资理财和消费升级方面的新选择,但其实如现金贷这样的产品也有风险性,请问哪些是适合大众投资者投资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或者说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工具,又避免踩坑?

王晓岸:关于互联网金融投资,我有两个建议:一是选择可信的品牌。如e租宝这样昙花一现的品牌值得大家警惕,而选择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品牌进行投资会相对可靠。二是选择可靠的金融产品类型。在线上,我建议根据个人家庭的资产、负债,以及风险偏好来选择金融产品类型。以比特币为例,就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产品类型,玩儿的就是心跳。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没有这么高,那就选择中等风险类型的如固收和基金。如果偏好风险再小一点,我比较建议保险、债券之类的产品,都是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购买的,这方面的选择与渠道无关,线下也有不可靠的小贷公司。

田力:在有足够的资金或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情况下,是否能将比特币纳入投资范围?

朱宁:从多元配置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新兴事物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都值得配置,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产品信息非常不对称。究竟是谁创立?这个平台谁来控制?很多关于比特币的说法都不确定。二、整个平台可操纵空间非常大,持有的集中度很大。鉴于以上两点,比特币在短期内价格发生多大的变化都有可能,关键在于你是否可以全身而退。进入没关系,但一定要有底线思维,别忘了把自己的本钱拿回来。    

赵旭:比特币对我来讲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但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即区块链技术有非常大的潜力。与其说投资比特币,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去看开发区块链技术的公司,或者是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的公司。据悉这项技术在美国市场有非常普遍的应用。

田力:欧美的财富管理市场相对更为健全,请问美国家庭是如何配置财富的?现在有什么样的投资趋势?

王晓岸: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发达国家的居民会多元化的进行资产配置,会分散风险。据我个人了解欧美国家居民会将30%的个人资产投资于股市,20%是投资于保险和年金,还有13%是投资于信托,5%是投资于债券类的产品,运用的是多元化的分散风险投资的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田力:最后请各位嘉宾从自己专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下自己管理财富的观点,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刘宝华:股市有规律,如二十四节气。首先,要学会尊重数据、尊重技术、尊重市场。其次,在实际做盘时,切记对利空不能盲目,一定要有敏锐性和洞察力,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在购买股票时,一定要问自己这支股票敢不敢满仓?除了有“敢”的自信,还要为你的信心找到充分的理由。

王晓岸:我个人的建议是基于资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就是分散风险,选择比较可信的品牌进行投资。同时,一定要提高自己对新兴金融产品的敏锐度。最后希望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田力:我补充一点,其实财富管理应该做好投资者教育,如果投资者连基本的内容都不懂,在接下来的投资中就会产生跟自己预想结果南辕北辙的差距。我们也在一直探索跟投资机构一起进行投资者教育,做好普惠金融,给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鲁政委: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投资的关键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正如神医治不了自己的病,算命先生算不了自己的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朱宁:投资者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大家能够更好的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贪婪和恐惧,这比做什么都重要。投资者教育、投资者素养在中国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在财富管理愈发重要的今天,专业财经资讯对投资理财的帮助越来越大。掌握投资技巧,选择投资方向,把握关键时机,都离不开专业资讯的指引。

第一财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金融服务事业群负责人、资讯产品资深总监田力

第一财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为金融机构提供7*24小时的全天候财经资讯流服务,日均资讯稿件产出超过1500篇。其核心产品“绝对值资讯流”(AbsoValue),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财经资讯解决方案——可靠、高效的定制化资讯服务,及配套技术开发服务。

2015年8月,金融服务事业群开始为蚂蚁金服旗下投资理财平台——蚂蚁财富App提供全部财经资讯内容。其应用场景还包括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App、唯品会旗下唯品金融App;并通过恒生电子旗下恒生聚源的FAIS终端资讯产品,覆盖到广大金融机构用户。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