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世界红茶之王”,为什么没人爱喝了?
据了解,近期快消巨头联合利华正式宣布将其全球茶业务Ekaterra以45亿欧元(约327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PE巨头CVC资本,其中包括立顿等34个品牌。
曾经在茶饮市场,一直流传着“7万家茶企比不上一家立顿”的说法。而今立顿被贱卖,茶叶市场变天,难免令人唏嘘:
昔日的“世界红茶之王”,为什么没人爱喝了?
立顿“失宠”了?
1809年,立顿在英国问世,品牌名取自创始人汤姆斯·立顿。89年之后,英国女王授予创始人爵位,立顿红茶也获得“世界红茶之王”称号。
到了1992年,立顿进入中国市场,只用5年就成为我国茶叶市场的头部品牌,占有国内袋泡茶市场6成以上份额。
“你的心脏每跳动一次,全球就有1252杯立顿热红茶被饮用、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这个夸张的说法,便是从那时流传开来。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立顿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工厂,经营超过200个产品,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到了2016年,立顿的全球销售额比中国近7万茶企的出口总额加一起,还要再高出一倍。
虽然从数据上看,立顿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立顿的隐疾已开始显现。
从2014年至2019年,立顿在全球的销量减少约8%,这意味着立顿已失去增长动力、优势不再。问题出在哪?
根本原因是立顿品牌的老化,与市场新需求脱轨。
首先,立顿产品种类单一,其主打黄牌精选红茶,长时间以茶末作为主要产品形态,且新产品研发速度慢。
从营销上来看,虽然立顿占据了很大的中国市场份额,也赢得了本土消费者的信赖,但在重视营销的新市场环境下,一意孤行的立顿的存在感一直较低。包装也缺乏新意,一直保留传统的黄色包装,没有新元素的加入。
此外,产品质量不过关这个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立顿的好感。
2012年4月,立顿曾被曝出使用中欧双重标准,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农残重金属严重超标。这个丑闻,对任何一家茶饮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立顿的品牌形象顿时大打折扣。
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的立顿,成功培育了中国袋泡茶市场,也收割了几波代际消费群体,但却没能及时革新,导致其传统市场份额一路下跌,逐渐被本土袋泡茶品牌替代。
立顿的失宠背后,袋泡茶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袋泡茶江湖风起
中国饮茶文化盛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袋泡茶由于具有携带便捷、方便冲泡等优点,受到不同消费群体的喜爱。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在电商经济的带动下,2020年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高达128.7亿,增长155.9%。
随着消费者对袋泡茶原料、口味需求的提升,新式茶饮应运而生,为袋泡茶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新式茶饮主打年轻茶饮品牌,以新消费者为主要消费群体,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新口味”“新食材”“新视角”。
与以往饮茶不同的是,除了解决冲饮痛点,新式茶饮更注重饮茶的口感和体验,这意味着中国袋泡茶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较于传统茶饮,新式茶饮更强调口味的多元化。如水果茶、花草茶、功能茶等多种类型茶包的出现,为消费者带来多样化的选择。
据艾媒咨询数据,在众多袋泡茶产品中,年轻消费群体对水果茶的喜爱度最高,销量多次位列天猫袋泡茶第一。
在研发制作方面,新式茶饮更注重原材料的品质。立顿袋泡茶里装的是经压碎、撕碎、揉卷之后的茶粉末,而在新式茶饮文化影响下,我国袋泡茶往往装的是原叶茶。
在场景体验方面,新式茶饮更在意喝茶的仪式感。以往提到袋泡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便捷性,而如今新式茶饮的“新视角”下袋泡茶也有了仪式感。
当前,我国很多袋泡茶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对其产品进行宣传,通过邀请知名代言人、品牌联动等形式,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让喝袋泡茶变成一件仪式感十足的事情。
也就是说,年轻人依然爱袋泡茶,但也越来越有所讲究了。
谁是下一个“袋泡茶”之王?
茶饮市场十分广阔,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各有所长,割据赛道。
为了创造新的消费点,袋泡茶商家在产品的定位和功能、产品包装、消费场景等方向不断探索,袋泡茶市场已有多匹潜在“黑马”亮相。
比如,2013年成立的CHALI茶里,一直紧追立顿扩张的步伐。CHALI茶里入行之初,就在茶叶选取、产品定位与研发、渠道构建等多个维度上严格作出品牌计划,并开辟了线上线下、B端C端等多个“战场”。
而主打“注重体验、环境友好”的中国福建袋泡茶品牌BASAO,在设计上别出心裁。茶包采用了100%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玉米纤维材质,标签上的字由可食用的大豆油墨印成,健康无害。
值得一提的是,茶颜悦色、喜茶、奈雪的茶以及蜜雪冰城等奶茶品牌,也增加了袋泡茶业务。
因其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加持,在市场中具有天然优势,一问世便受到了欢迎,当前已成为不少袋泡茶消费者的“心头好”。
近几年来,创新茶饮“冷泡茶”出现,颠覆了人们对热水泡茶的认知,为消费者带来了多种选择。从热茶到凉茶,老品牌也有新产品。
张一元、同仁堂、胡庆余等本土老字号也推出多种口味的冷泡茶产品。这些老字号的袋泡茶更具功能性,如桑葚枸杞茶、红豆薏仁茶等养生功能茶,与其他品牌的袋泡茶具有一定区分度。
据统计,全球袋泡茶在茶品类消费总额的平均占比为23.5%,而我国仅有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说明我国的袋泡茶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具备想象力,而其中能够孵化出的品牌、购买力,也值得期待。
未来,谁会成为袋泡茶行业的真正黑马,仍有想象空间。
本文转载自硬核看板(ID:yinghekb),已获授权,版权归硬核看板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