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一代开始“断舍离”,时尚消费市场会受到什么影响?

中国的年轻一代已经开始反思 “月光族” 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意识地摆脱对某些物质的依赖性,并追逐自洽的生活状态。

Denni HuVogue Business2021年11月19日

来源: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

作者:Denni Hu

 

财富自由,提前退休,或许一直是一个人在梦想成为亿万富翁之外,更可能实现的生活理想。疫情后,这个更加现实的理想正在成为一个逐渐被大众注意到的非主流生活方式:F.I.R.E。

F.I.R.E 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的缩写,意为 “经济独立,提前退休”。按照这个运动的标准,你的目标是让积极储蓄和投资大约占收入的 50% 至 75%,这样你就可以在 30 多岁或 40 多岁的时候退休 —— 这比当前中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早了 20-30 年。

F.I.R.E —— “经济独立、提前退休”,正在成为一个逐渐被大众注意到的非主流生活方式。

看似美好,其实 F.I.R.E 实践起来也不容易。它的核心是将物欲降至最低,这又是一种极致的生活方式,你需要想尽各种方法减少开支,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 25 倍(按照主流 F.I.R.E 说法,一年开支为总金额的 4%)。身处消费主义澎湃的中国社会中,大部分人还是更容易接受月光族的享乐生活,或稍微存个收入的 10% - 20%,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这个生活方式真的可能在急速发展、“我买故我在”(或者说 “you are what you buy” ) 的消费社会中存在吗?除了提前退休,F.I.R.E 的真正意义到底什么?

现代版 F.I.R.E 其实是新式 “凡尔赛”?

F.I.R.E 可以算是对市场上过度膨胀的消费欲的一种 “断舍离”,许多实践者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从买淘宝天猫改成了消费拼多多,下定决心再也不买时下流行的新衣服,不出门吃饭也不叫外卖,这种生活是这个时代的 “省吃俭用”。

目前在中国市场,延伸出了 “瘦” F.I.R.E 及 “肥” F.I.R.E 的两个新型 F.I.R.E 实践,前者极力缩减开支并且存钱;后者是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变,尽量多赚钱及投资理财来最大化投资收入。

一位年收入在十几万元,即将 35 岁且快攒到 100 万元的豆瓣网友在 “Fire 生活” 小组中分享道,之所以践行 “瘦” F.I.R.E,是因为 “开源比节流难多了”;“肥” F.I.R.E 的思路,则是为了避免消极地放弃努力,换一种方式赚钱。F.I.R.E 生活小组的许多豆瓣网友还达成了一个共识,结婚生育是对 F.I.R.E 的阻碍,他们也理智地决定,在攒够钱后离开一线城市生活。

当然,最显性的 F.I.R.E 一族,是那些真正从互联网大厂出来实现财富自由的一群人。28 岁的 “程序员” 郭宇就是这样的代表。在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后,他旅居日本,搬到了东京的南青山,并开了一个名为山月夜的旅行公司,并决定成为一名职业作家。“退休后的生活像是在虚空之上构筑某种松弛而专注的自我平衡,” 郭宇在微博上分享道,而这种平衡也是郭宇这代人在努力追求的全新价值观。

海外市场也有类似的趋势。比如,美国正在经历一轮大型的离职潮,被称为 “The Great Resignation”,在疫情接近尾声的时候持续爆发。仅今年 9 月就有 440 万人辞职,这群人以 30-45 岁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为主要构成,他们因为疫情而让生活工作的优先权发生了变化,也对 “事业心” 产生了动摇,索性搬回老家,重新开始。

这种价值观也与 F.I.R.E 族群类似。他们存在的一个前提,是认为工作是不愉悦且消耗自我的事情。这是一种无聊、频繁的劳动,而更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找自己,也许是避免出现心理疾病。他们还认为,“工作不上班” 的状态是最理想的。某种程度上,F.I.R.E 族群虽然选择了一条非主流路径,但也变成了一种 “凡尔赛” 。

F.I.R.E 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F.I.R.E 的概念来自 1992 年的一本励志的财富管理畅销书 “Your Money or Your Life”。该书提出了 “金钱是你选择用你的生命能量来交换的东西” 这一概念,作者之一的 Vicki Robin 也很快成为巡回演讲的畅销书作家。

而她在讨论 F.I.R.E 的议题上其实依然笔耕不缀,谈到世界面临的自然危机,Robin 认为,不单单应该将传统的 F.I.R.E 行为,包括节约资源、把消费控制在真实需求范围内的态度,那些获得 “生命能量自由” 的人,应该考虑将不工作的精力投入到 “为地球创造一个生命能量账户” 的事业上,这就包括宣传 F.I.R.E 理念,了解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投资理念,甚至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业者,而有孩子的人,也应该让小孩奠定理性的消费观,并拥有回报社会的价值观。

从 Robin 的解读来看,F.I.R.E 的状态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变化、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这才能让这个激进的 “运动” 不被时代所淘汰。这么看来,F.I.R.E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产物,在当下更多地变成一种猎奇的另类生活选择,如果照本宣科,显然偏离了它的最初诉求。

回看 F.I.R.E 起源的时代背景,90 年代及 2000 年初是经济腾飞、让人快乐的十多年,快乐消费是主流思想,当年的 F.I.R.E 更像是对纸醉迷金对反思,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而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F.I.R.E 运动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随着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发展,F.I.R.E 群体能在线上找到对方,是否 F.I.R.E 甚至成为了某群人的择偶标准。

与此同时,随着我们进入 “创意劳动” 的时代,F.I.R.E 的实现方式也更多元化:以社交媒体为渠道进行自我营销,利用网红效应体现个人价值、获得经济收入就是一种典型的创意劳动,它让一批人成为财富新贵,一边做自己,一边积累财富,这对 F.I.R.E 最初的认知,即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并忍到足够有钱,能早于退休年龄离开这份工作的思路产生了冲击。

除此之外,对许多人而言,实现奢侈品消费自由、说走就走的旅行自由,比克制消费、实现财富自由来说是更有诱惑力。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也许意味着 F.I.R.E 也许会走不下去。

F.I.R.E 值得成为一种理想生活方式吗?

F.I.R.E 越来越难做到了,但坚守 F.I.R.E 的群体的解决方案是做出比以往更复杂的财务决策。比如 “半 F.I.R.E” 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思考路径:建立一个足够支撑生活一半开支的存款及投资组合,通过自己热衷的事业项目,来支付另一半日常开支。

我们其实就能换个角度来审视 F.I.R.E 运动了,它的实践者绝对是更有理财意识的一群人,也是 F.I.R.E 理念中最有参考价值的部分,尤其是考虑到疫情后的工作不稳定,持续通货膨胀将给人带来的影响。

就拿疫情之后年轻人一股脑涌入基金市场被 “割韭菜” 的社会新闻来说,这实际上清楚反映了年轻人想理财,却仍然缺乏足够理财知识的问题。接下来,健全的理财意识,也许将变得与年轻人养生同等热门。

根据谷雨数据的统计,“越来越多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开始长期储蓄,截止 2020 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 50%。而在疫情之后,这种储蓄的概念也得以提升。根据富达国际跟支付宝理财平台的《2020 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51% 的 18-34 岁的 “年轻一代”,及接近 60% 的 35 岁以上人群开始认真储蓄;相比之下,2018 年分别仅有 44% 的 “年轻一代” 及 50% 的年轻人在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财务未来做规划。除此之外,报告指出,每个月的储蓄率也大幅增加,分别增至每月 1334 元及 1543 元。

这显然离提前退休,降低物欲的极简生活很远,但看得出中国的年轻一代已经开始反思 “月光族” 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意识地摆脱对某些物质的依赖性,并追逐自洽的生活状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生活方式也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改变盲目恋物的情绪,学会进行有意义的消费,不盲目跟风,就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 F.I.R.E 精神。

而这场慢慢从一线城市蔓延开来的运动,或许也会对中国的时尚消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否会削减时尚产业的经济活力尚难以判断,但是必然会推动更多绿色环保购买行为的发生。

 

本文注转载自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已获授权,版权归Vogue Business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