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价近90倍,中国智能床垫为什么不能打?
人类似乎正处在一个科技“加速跑”的新阶段,一边是“元宇宙”之风掀起热潮,另一边是智能产品层出不穷。
现实的确如此,经过近些年的进化,智能产品已经全面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更智能的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
其中,智能床垫凭借对各种刚需的满足,成为一大热门。不管是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智能床垫都是“香饽饽”。
然而,“残酷”之处在于,据媒体报道,一些国产智能床垫的售价在千元上下,高端国际品牌智能床垫的售价却已达到9万元。媒体直指,“起步的初级产品与高端产品间的价差接近90倍”。
中国智能床垫为何不能打?“初级”与“高端”间的鸿沟,值得深入探讨。
AI满足刚需
中国智能床垫也好,国际智能床垫也罢,能够快速发展,无一不是努力承接消费者刚需的结果。
首先,没有人不想睡一个好觉,受睡眠困扰的人花钱也要“买一个好觉”。这便是睡眠经济的底层逻辑。
在中国,睡眠经济正快速增长。互联网商业咨询平台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短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超过2600亿元,有望于2024年突破5000亿元。
这一庞大市场,“落实”到细分领域后,枕头、床垫、助眠香薰灯等器械用品的消费金额贡献比较大,约占70%。
强劲的整体需求之下,AI又帮助智能床垫拓展、拿下了更多需求。
与传统床垫最大的不同是,智能床垫能够通过识别体型、睡姿等人体数据来分析,自动进行干预和调整,计算出人体当前睡姿下所需的最佳压力分布和床面高度,从而为用户营造优质的深度睡眠。
换句话说,AI是智能床垫的最大卖点。
以国产8H智能AI助眠床垫为例,能检测睡姿,并和睡眠环境智能联动,“智能联动灯光、空调、窗帘等”。为了检测睡眠状况,这款智能床垫内置2048个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睡眠过程中,因体压变化形成的生命体征将被采集、记录下来,帮助用户调整睡眠状态。
另一款贝氪智能按摩助眠床垫,则分阶段对睡眠予以辅助,为用户提供睡前放松助眠、睡中温控保暖、早起轻柔唤醒等功能。
睡眠经济的巨大市场,不只吸引床垫生产品牌介入,科技巨头也开始布局。
比如,今年3月,苹果公司公开过一项智能床垫专利,能够将一个设备放置在床垫上,充当用户的闹钟或者放松设备。
就实际使用而言,这一设备能为用户提供温和、无噪音的唤醒功能,还可以结合鼾声检测系统,自动提供触觉反馈,以在用户长时间打鼾时将其轻轻唤醒。
对于苹果公司的这项专利,媒体直呼其“非常规”,网友也为此脑洞大开。
一位昵称为MacPro的网友评论说:“脸书和谷歌马上就会过来抄袭,把你做的梦记录下来然后卖出去。”另一位网友“接力”称:“不,他们只会在你的梦里插入广告。”
记录梦境,梦境里插入广告,科幻感十足,虽然只是调侃,却也大大激发出公众对智能床垫的想象。
需要注意的是,当AI之力在智能床垫领域发挥出强大作用,目标指向的不一定是人的睡眠。
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西班牙床垫制造商生产出一种内置24个超声波传感器的床垫,可以探测出床上正在进行的可疑行为,并通过智能手机的客户端程序通知用户,实现“智能捉奸”。
西班牙之所以有这样的“神奇床垫”,是因为婚外情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马德里人出轨率奇高。
监测出轨之外,满足另一种需求,却可以“救命”。
近日,在“上交会”活动现场,一款智能护理床垫引起关注,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睡在智能床垫上,可以监测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还能监测老人上床、离床、体动、翻身等行为,如果发现离床、心率异常,会自动拨打监护人的手机报警。
随着各种刚需被挖掘、被满足,智能床垫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对AI的功能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芯片成分水岭
当智能床垫进入消费场景,人们最先感知的,往往是价格。
2020年,北京国贸一家月子中心,因坐月子一个月需花费160万元“天价”引起网友热议。
前往探访的博主首先注意到月子中心的床上用品:枕套800元,被套5000元,床单5000元,床垫5万元。
对比之下,很容易就会认为,5万元触及床垫价格的“天花板”了。从国内看,确实是这样,媒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床垫产品涵盖高、中、低三个层面,市场价格跨度较大,主要分布在2000~50000元之间。
也就是说,如果奢华月子中心用的是国产智能床垫,价格算是“顶格”。但是,如果放在国际智能床垫的价格体系中,5万元只算得上是“中等水平”。
举个例子,美国高端品牌舒达(Serta)的智能床垫产品在中国电商平台上的售价在2万~9万元之间。
国产智能床垫的“超低价”更显得高端品牌的售价“高不可攀”。事实上,有的国产智能床垫价格低至千元上下。
问题是,中国智能床垫为何没有国际“玩家”能打?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国际“玩家”入局更早,智能床垫的品牌影响力更大,市场表现也更强悍。
其中,舒达成立至今已有90年历史,2011年推出高科技睡眠iComfort 系列床垫,使其成为智能睡眠的引领者之一,发展过程中,品牌影响力渐渐从美国本土溢出,最终辐射至全球。
除了品牌,一般而言,床垫所使用的海绵、乳胶、弹簧等原料有不同的等级,原料采购选择、生产工艺、进口成本、运营成本等,都会影响价格。
这之中,最重要的,当属智能部件。
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智能部件的成本在智能床垫总生产成本中的占比约为20%,包括传感器和芯片两个核心部件。传感器和芯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决定智能床垫产品的质量,因此在产业链的议价能力高。”
这一说法,得到国产智能床垫厂商的认同。智联乐家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家居物联网相关产品的公司,其产品经理透露,做出更好的产品需要芯片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该产品经理称:“因为我们的床垫是通过对用户的深睡眠时长、浅睡眠时长、呼吸频率、翻身频率等数据的记录来监测其睡眠状况,这些数据间的运算分析需要通过自研的芯片和算法来进行。而且检测统计出来后,还要经过大数据的测算,才能给到客户一个直观的数据上的反馈,所以我们对于芯片的要求会比较高。”
从这个角度看,芯片性能堪称智能床垫售价的“分水岭”。
国产智能床垫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芯片性能也没有多大优势,高端市场被国际“玩家”把控,也就不难理解了。
技术有待进化
对智能床垫未来的发展,媒体归纳出两种路径。
一种是把智能床垫当作“糖”来卖,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体验,满足新一代消费者对科技感、舒适感和娱乐性的需求。
比如,有智能床垫搭载了智能音箱、智能语音等娱乐功能,试图让用户像“吃糖”一样沉浸其中。
这方面,也有媒体认为,如何深挖“大健康+大数据”,与其他智能家居产品进行数据联动,将成为智能床垫发展的重要一环。
另一种,是把智能床垫当作“药”来卖,真正深入用户心理,解决睡眠问题,“甚至在睡眠场景中创造更多新的价值”。
对于这一点,慕思集团总裁姚吉庆曾公开表示:“在全世界,有30%的人有睡眠障碍。在中国,这一数据达到38%。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根据调查,这一数据达到50%。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在姚吉庆看来,要成就一个伟大的品牌,“必须要洞见时代的需求,解决社会的重大问题”。
其实,无论是把智能床垫当作“糖”,还是当作“药”,根本性问题还是智能床垫能不能获得更便捷、更有效的智能体验,切实帮助用户实现舒适、安稳的睡眠。
现实状况却如分析师所指出的,现阶段大部分智能床垫的问题,在于睡眠护理、智能调节功能开发匮乏,导致智能床垫产品陷入“只监测,少方案甚至无方案”的局面。
正因如此,只有打破这种尴尬,智能床垫的消费潜能才能全面激活。进一步来说,智能床垫的核心,即AI技术,仍有待进化。
诚如分析师预判:“未来,智能床垫产品将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服务的功能。”
换言之,只有智能床垫进化到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程度,能够针对用户睡眠中的各种状况即时、有效地给出应对方案,使睡个好觉,享受智能生活成为现实,这个行业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当然,在日趋智能化的道路上,智能床垫的未来并不专属于国际“玩家”,国产品牌同样有机会——如果能深耕技术,专注研发,缩小乃至填平约90倍价差的“利器”,或许就孕育其中。
参考资料:
1.《睡眠经济走红 价差90倍的智能床垫你会试吗?》,新快报
2.《苹果公开智能床垫专利,实现无感唤醒》,前瞻网
3.《这个毛利 90% 的市场,小米准备好“收割”了》,极客公园
4.《中国品牌如何高端起来?这里有一份参考答案》,瞭望
本文转载自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已获授权,版权归新零售商业评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