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噪声,现在的都市人真是在“以命相搏”了。
在一个睡意正浓的早上,当你正在梦乡里遨游,隔壁的电钻声突然响起,它就这么突突突进到了你的耳朵,不断挑拨着你的神经,任凭你再想睡,却是不能了。
据《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被动熬夜群体里的一大部分人,都与城市噪声有关。
马路上的车流声、半夜邻居的摔门声、工地彻夜施工的大型机械发出的轰鸣,甚至在地下十几米深的地铁运行的声音,都会搅动我们脆弱的神经。
所以,到底还有没有能让人睡一个好觉的地方?
究竟哪个城市最吵?
这届城市居民真的苦噪声久矣。
据《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20年度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点次达标率高于夜间,虽然城市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与居民的要求尚有距离。
从城市看,拉萨、海口、厦门、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白天的达标率都是100%,其次是南京和深圳。白天最吵的大城市是大连,排在倒数第二的是西宁。
晚上的结果又截然不同了,总点次达标率达到90%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南京和厦门。西安、大连以低得离谱的达标率吊车尾,比它们好一点点的是郑州和长沙,而传说中的宜居城市成都、宁波、哈尔滨,竟也都不及格。
综合来看,厦门、南京、贵阳、太原这四个城市的友友们,可以拥有相对安静的日常。
那么,生活在这几个降噪王者的城市里是什么感受?
“厦门虽然是一个旅游城市,但确实十分宜居。”住在厦门的水镜说,厦门没有喇叭声,所有时间的所有路段都禁止鸣笛。
在没有游客聚集的普通街区,或者在旅游淡季,厦门的白天和晚上,你都可以听到各种鸟类的叫声。
如果你住得离海滨更近,那在晚上,就拥有了天然的白噪音,没了白天的车流和人流的喧嚣,只有海浪的声音拍击着你的梦乡。
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麦子,对南京的安静程度评价很一般,“白天虽然可以开着窗户睡觉,但是晚上蝉鸣虫叫也挺吵。”咋说呢?就很凡尔赛,是让装了两层窗户的我自闭的程度。
三年前搬到贵阳的王鲁鲁表示,贵阳也是个很安静的城市。无论你晚上几点睡觉,都可以收获一觉睡到天亮、被鸟叫声叫醒的小确幸,其间绝对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声响来打搅你。
而且,贵阳人自己也很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宁静。王鲁鲁家的楼下有一家很有名的肠旺粉店,每天早晨五点多就开始排队,但大家都很有纪律,印象中他从未被排队的人声吵醒过。
如果说以上这些城市的居民是被宁静选中的欧洲人,那下边这些城市的友友们,在噪声这个问题上,就多少有点非酋体质。虽然白天表现不错,但夜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可能只能考虑参照美国时间调整生物钟了……
在大连上了四年学的小白,对大连的评价是“风声海声车笛声,声声入耳”。倒也不是不好,毕竟海浪声那也是天然白噪音。
但车声就有些让人难办,毕竟大连老哥们午夜飚起车来,才会让你想起他们是辽宁籍。
而来自呼和浩特的麦子女士说,呼和浩特白天达标率能到100%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呼市本身没什么工厂,人流量也不大,工作日白天的某些地段(尤其是午睡时间)确实是落针可闻。
但你在晚上试试?晚上的呼市,到处都是大型机械车辆的隆隆声。
呼市人:以为路修好了就可以放心躺下?笑话,修好的路,明天可能又挖开。
这届居民苦噪声久矣
身处噪声里的城市人,可能并不知道,噪声不光只是影响睡眠。
在噪声里生活,人长期处于浅睡眠状态,大脑难以得到真正的休息,进而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
噪声还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导致条件反射异常,产生一系列的心脑血管问题,继而引起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问题。
长期处在嘈杂的环境中,噪声甚至会影响人的视力。
有研究表明,噪声在刺激听觉系统的同时,还会作用于大脑的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在噪声刺激下产生抑制作用,并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于视觉器官,进而容易导致视觉功能的整体下降和紊乱。
一般来说,噪声强度越大,视力清晰度、稳定性越差。
面对噪声,现在的都市人真是在“以命相搏”了。
但也不是所有喧嚣的声音都可以归为噪声,毕竟还有一类噪声对人是有益的,那就是“白噪音”。
规范来讲,白噪音是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20~20000HZ)内的声音的统称,但事实上,说得直白一点:白噪音,就是大自然中的声音。
风声、雨声、鸟叫、虫鸣,山风刮过松林的声音,深谷溪流潺潺流淌的声音,遥远的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甚至动物在山野间穿行的窸窣声,篝火燃起的噼啪声……
这些声音不但不会有损你的健康,甚至还能让你睡得更好、更踏实,因为这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声音。
随着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和他们的耳朵都退无可退。追求哪怕片刻的隔音自由,成了所有人迫切的追求。
一起逃跑吧!
既然对城市噪声忍无可忍,那离开城市不就好了吗?
话是这样说,但这届拖家带口、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追求的都市人,哪个也无法轻易放弃城市这片深耕了许久的热土。
那是不是除了和无处不在的噪声两相对峙,就没办法了呢?
倒也不是。也许,你可以尝试平衡你的事业和生活,比如——
回归乡村,给你的耳朵和头脑放个假,多出去走一走,短暂地逃离城市的嗡鸣。
白天总达标率100的西藏和海南,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领略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
趁着年假,租一辆车,沿着高原天路一路向西,让耳朵随着逐渐稀薄的空气安静下来,在西藏林芝沐浴明亮炫目的日光,跟藏民一起收青稞,感受藏区新村的变化。
或者躲开寒潮,去四季如春的三亚,住进竹篱笆和槟榔树环绕的黎家小屋,与鸟叫和虫鸣为伴,跟姑娘们一起席地而坐,编织精美黎锦,听阿公们的鼻萧声回荡在静谧的空气里。
在乡村,一切都慢了下来,草木昂头生长,月光倾泻如水,在这样的环境下,身心都将清静澄澈。
本文转载自网易上流(ID:heyupflow),已获授权,版权归网易上流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