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奢侈品牌开始改变营销战略,从“高冷”路线走向普通消费者,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展现品牌特性。
随着Prada快闪店在上海的落幕,一度掀起国内社交热潮的网红菜市场逐渐回归了平静。
近年来,品牌跨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Prada这样的奢侈品牌转向民生领域,不得不让人思考,社交时代奢侈品牌也开始下场拼流量了。
9月27日,Prada走进了上海网红菜市场乌中集市,一时间菜市场风格大变。从官方图片上来看,整个活动场所的内外装修,都被印上了Prada今年秋冬主打的几何印花图案。
不光如此,连蔬菜水果的包装都是Prada的花纹纸,经典图案无处不在,成了一种行走的“宣传”。虽然菜品被穿上了Prada的“外衣”,但销售的价格皆为市场均价。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菜品时会赠送Prada购物袋,还有机会获得Prada限量手提袋。这种“接地气”的营销方式,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购物,其中不乏出现了一批年轻的“稀客”,也变成了许多网红争相打卡的圣地。
活动现场,曾一度排起了长队,与之前相比顾客络绎不绝。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出现了网友的各类分享种草内容,成为了社交话题讨论的热点。
然而就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有媒体报道称,某顾客完成打卡拍摄后,直接将绿叶菜丢进门口的垃圾桶,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买椟还珠》,也给这场营销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开菜市场,是亲民还是闹剧?
不可否认的是,Prada将时尚与传统结合的形式,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营销结果上看,Prada以“接地气”来吸引大众的流量玩法,既让菜市场增添了几分高级感,也为品牌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赢得了可能性。
其实,Prada菜市场是为配合其2021秋冬广告大片发布而开启的快闪店,试图让广告走进生活空间。
在上海项目之前,Prada就在米兰改造了一家面包店。店内各类面包、甜品以及餐巾纸,都变成了 Prada 风格,被经典图案重新包装。
作为Prada全球宣传项目,还将在东京、罗马、纽约、巴黎等城市打造贴近当地生活方式的活动。
奢侈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消费者被独特的品牌内涵吸引,另一方面稀缺性给消费者带来了体验追求。当奢侈品营销趋于同质化时,如何“吸睛”并且占领消费者心智,就变得十分难得了。
所以,Prada将品牌元素嵌入到大众生活中,除了制造噱头提高了品牌曝光量外,也有打破社交竞争的考虑。
为什么奢侈品牌们纷纷走下“神坛”?
Prada开菜市场的做法可以说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而奢侈品搞这种“接地气”营销,Prada并不是第一个,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前有LV开咖啡店、Tiffany开餐厅、爱马仕开健身房,后有Prada开菜市场,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本质上仍是加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交流与互动。
可能有人会问,Prada为什么会选择菜市场?菜市场有着更鲜活的烟火气,也能触达到更广泛的声音。所以,被品牌盯上并不奇怪。
之前无印良品曾在上海开过一家菜市场,同样为了展现品牌特征,将“冷淡”元素进行到底。与无印良品跨界效果不同的是,Prada的"奢侈品+菜市场"标签结合,给人的冲击感更大,为之带来的尝鲜流量就显得愈发强烈。
时有趣结合当下品牌营销趋势,列举了奢侈品牌“接地气”行为背后的几点原因。
社交媒体潮流,倒逼奢侈品牌亲民化
数据显示,社交媒体是中国消费者奢侈品购买的第一决策途径。对于大多数奢侈品牌来说,百年历史的品牌积淀,与年轻化、数字化的传播环境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正因为传统奢侈品牌的营销策略与普通品牌有明显差异,导致奢侈品长期并不发力于大众沟通,以维持品牌调性。但在社交化时代,奢侈品牌无疑要放下对传统营销的过分执着,改变以往沟通内容,探索自身独特的新营销方式。
跨界制造反差感,探索N种可能
本文转载自时趣研究院(ID: SocialTouch2020)已获授权,版权归时趣研究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