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亮相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得到了什么?

巴黎的 “苏醒” 让人们重新意识到,“去巴黎” 仍然是年轻中国设计师所向往的终极目标。

Denni HuVogue Business2021年10月15日

来源: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

作者:Denni Hu

 

刚刚过去的巴黎时装周,是一年半以来,最大程度上回归线下走秀的一次时装周。而巴黎的 “苏醒”,也让人重新意识到,“去巴黎” 仍然是中国设计师的终极目标,因为这里始终是最有话语权的市场。登上巴黎时装周,不但能够跻身国际舞台,也能激励一个设计师去创造更符合国际化的设计。

巴黎的 “苏醒” 让人们重新意识到,“去巴黎” 仍然是年轻中国设计师所向往的终极目标。 

Uma Wang、Dawei Studio、MASHAMA、Shiatzy Chen、Jarel Zhang、Calvin Luo 和 Maison Mai 是目前活跃在巴黎的几个中国设计师品牌,以及本季首次以静态展形式加入官方日程表的 Didu。

从年轻一代设计师的口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时装视角,听到他们对巴黎的理解,以及对时装市场的直观感悟。但两代人之间的体会也有不变之处:在巴黎,时装永远是一场 “流动的盛宴”,是为未来时装走向定调的一个过程,设计师当然愿意尽力参与其中。

巴黎时装周,魅力何在?

本次巴黎时装周的高光时刻,发生在 45 位设计师致敬已故设计师 Alber Elbaz 之时,在这场名为 “Love Brings Love” 的 AZ Factory 品牌时装秀上,巴黎的 45 位设计师放下竞争关系,各自为这场致敬秀贡献了一款设计。

巴黎时装周真正的影响力所在,是它永远在重新设想一个 “乌托邦身体”,永远在探索何为 “摩登”,探索女性如何在现实生活,如何在网络世界里自由游走。

因此,巴黎时装周不但是汇聚全球最多时装创意人士的地位,也是时尚人文气息最浓厚的地方,更是目前来说行业中最有时尚话语权的地方。与伦敦、米兰、纽约不同,巴黎始终忠于自己的高级定制传统,及其背后的精湛制衣工艺和剪裁。

西班牙人 Christobal Balenciaga 直到去了巴黎,才成为了一代时装大师;Halston 等美国设计师在上世纪 70 年代的 “凡尔赛大战” 后,才真正进入世界时装的舞台;而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三宅一生也是直至上世纪 80 年代在巴黎时装周的集体亮相,才真正让日本的前卫时装突出重围。

但历史丰厚、敬畏传统的巴黎却也并不是守旧派。作为最国际化的一个时装周,来这里参加的国际品牌高达一半,这也是为何 Martin Margiela、Raf Simons、Virgil Abloh、Demna Gvasalia 等这些打破时装游戏规则的设计人才能够在这里如鱼得水。诸多事例说明,巴黎是一个成就时装设计师的舞台,而这座城市正是靠着这种经久不衰的魔力,吸引着有野心的中国设计师前来走秀。

两代设计师,看到了不一样的巴黎?

2008 年,Shiatzy Chen 成为了高级定制和时尚联合会(以下简称 FHCM)的首个中国品牌成员,一走就是 23 季;同年,服装设计师马可带着 “无用”,成为了首个参加巴黎高级订制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她让巴黎看到了无用之美,以及中国设计师纯工艺一面的美;随后的 2012 年,是 MASHAMA 的巴黎首秀;2017 年则迎来了一直走米兰时装周的 Uma Wang。除此之外,Maison Mai、Jarel Zhang 及 Dawei Studio,也都是最早一批进入巴黎舞台的设计师。他们已经成为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的常驻品牌,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近几年,随着中国市场变得更为重要,上海时装周的发展,让许多中国设计师选择把首秀以及更多的宣传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但依然有一些中国设计师在向往巴黎。

据悉,为保持巴黎时装周的权威性,FHCM 对于申请的品牌有着严格要求,比如,若品牌没有海外销售记录,则会被认为有营销的嫌疑而被拒绝。

在本轮女装周时装季,Didu 首次进入了巴黎的官方日程,也是少数参加了两个时装周的设计师。这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设计师为了顾及国内市场,又不放弃国际市场的一个尝试。

对于 Didu 的设计师杜迪来说,参加巴黎时装周的目标从 2020 年就开始了,当时疫情还没在巴黎爆发,她扛着四箱子衣服在巴黎自己办了一个静态展示。第二次申请后,她这一季成功进入巴黎女装周官方日程表,也获得了一个东京宫的免费展示空间。

Didu 在东京宫的空间里,以静态展结合时装视频的形式在巴黎 “出道” 。名为 “THE LAST DANCE OF LIFE” 的系列,展示了一个全球变暖危机后的虚拟现实,时装视频在上海一个商场顶楼的马场取景,通过美国的 Actual Object 团队后期制作,突出虚拟现实的未来感,充分展现一种末日感情绪的电影感,静态展的现场铺满了黑色的沙子,模特头上戴着周学明制作的假发,将视频投屏在模特展示身后,呈现出展览的氛围。

 

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杜迪就来到上海参加本地的时装周展示及订货会,但她认为,自己的品牌在未来会把巴黎变成一个重要的据点,”参加巴黎时装周肯定是打开了一扇门,以静态展的形式,也以更艺术的形态找到了一个切入口,” 她说道。相比之下,在上海办一个秀是更有效留下印象的方式。

在巴黎展示后,她还在本周的上海时装周,于喜马拉雅美术馆举办了一场时装秀,嘉宾们坐在不断融化的冰块上看着模特鱼贯而出,不但将品牌故事表达得更为极致,也能同步保持品牌在本土市场的影响力。

与她同样参加巴黎女装周官方日程的另一个中国设计师品牌是 Calvin Luo,但是无法只身前往巴黎,设计师罗禹城选择以线上的形式呈现。2017 年在纽约首次走秀的 “95 后” 设计师 Calvin Luo 是第五次参加巴黎时装周。这一季,Calvin Luo 选取了 70 年代的时装作为灵感来源,他认为无论是时装还是文化,当下都是最为百花齐放的一个时代。

罗禹城认为,线上形式有更充分的准备时间,也能充分利用镜头语言,表达时装故事,但另一方面来说,视频参加巴黎时装周只是缓兵之计,实体走秀还是更能让媒体和买手直观地看到产品。

“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在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对外输出,来述说我们作为这一代的中国设计师在设计层面上跟国外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能达到的标准是什么样子。” 他说道。

“但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这里,肯定还是更多地要考虑到国际的趋势,毕竟 calender 前后都是一线的奢侈品品牌,某种程度上你需要思考,除了设计本身,你也要考虑更多的国际设计语言,包括你的模特,你的制作团队也要更具备国际水准。”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罗禹城分享道,巴黎时装周希望一个系列的首发必须要在巴黎,甚至有一个非常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要看这个品牌办秀能给当地带来多少经济就业上的贡献:时装产业目前占据法国 GDP 的 2.7%,每年创造 1500 亿欧元的直接销量,以及一百万个工作机会。

要有中国特色,也要融入巴黎语境 

上一代参加巴黎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们之所以依然很活跃,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风格里已经做到了最出彩,新一代设计师需要在更为国际化的竞争形势下,找好自己的风格定位。

找好明确的风格定位,也能一举激发品牌的商业潜力。Didu 总结认为,现在的巴黎风格更摩登女郎、干净利落一些,又不乏质感。

除了官方日程表带来的业界认可,巴黎能一举激发品牌的商业潜力,甚至带动中国时装产业的发展。因此,一个中国设计师在巴黎的舞台上展示的服装语言要具备所谓的中国特色,又能够融入巴黎语境。

Shiatzy Chen 是显性的 “中国风”,Uma Wang 在面料上下功夫,营造并不刻意的 “两袖清风” 氛围感,而 Dawei Studio 善于将法式风格做更诗意,也更隐晦的中式诠释,是欧美消费者更好接受理解的一种成熟女性风格,而 MASHAMA 无论是设计还是中西交融的个人风格上,都更为摩登当代。相比之下,新一代设计师展现出的风格有所延续,也更敢于突破。

罗禹城认为,上一辈在巴黎的中国设计师所经历的中国,所看到的巴黎,所接受的教育与年轻一代设计师相比是一种不一样的 “多元化”。“巴黎其实是全球的,我也是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来参加巴黎时装周,想探索时装发布形式的不同可能性,也想要在原有的客户基础之上输出一个新的风格,或者吸引新的消费者,” 他说道。

而在 Didu 看来,跟前辈相比,这一代设计师的成长路径不大一样。她认为,可能因为有了社交媒体,毕业秀的水花很快就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些影响力,因此,通过参加巴黎时装周不但能延续国外接受教育并出道的叙事,还能保持海外创意产业的人际网络。

无论如何,在巴黎时装周亮相的品牌,除了能获取更多的能量,还能保持自我,这种氛围不但对设计师是滋养的,也能让时装这个创意产业形成正向循环。而中国设计师在巴黎的舞台上持续展示,还能让世界看到,中国不只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商业市场,也有原生创造力在不断寻求创新突破。

 

本文注转载自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已获授权,版权归Vogue Business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