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从日本历史看中国饮料业未来。
细数近年最火的国产饮料品牌,成立5年完成6轮融资、最新估值达到60亿美元的元气森林,是备受瞩目的新晋品牌之一。
凭借着出色的营销手段,入局不久的元气森林成功搅动行业格局,让无糖气泡水成为风口上的宠儿,也让赤藓糖醇等代替蔗糖的原材料热销。
中国饮品市场变局显现,老玩家优势不再。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工商联最新数据显示,曾经被称为国民第一饮料品牌的娃哈哈,2020年营收439.8203亿元,相比2019年下滑5.29%。
而中国饮料行业的新口味、新玩法不断迭代、面世。市场风云变幻,创业者蜂拥而至,无数明星资本下场,黑蚁资本、红杉中国、梅花创投等一线知名VC不断涌现在大众视野。
资本为何偏好新消费品牌?俄罗斯著名投资机构DST Global的合伙人Alexander Tamas将这个逻辑归纳为“地缘套利”(geographical arbitrage)。
事实上,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金,日本在1975-1980年代达到这个数字。我国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国民的消费习惯可以借鉴日本。一些投资人以上世纪70年代日本消费升级的发展模式,指导国内消费品的投资,侧重点包括:
-
本土化,寻找国产替代产品;
-
个人化,消费品以独居和个体为单位;
-
自动售卖,在国内随着二维码的普及,无人货架也曾风靡一时;
-
瞄准新人群,围绕95后的生活、消费习惯。
软饮界下一个现象级产品会是?
中、日经济状况的相似处包括: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价格处于高位;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单身现象都开始加剧。并且在消费习惯上,两国都存在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现象并存的现象,女性成为了消费主力。
日本90年代前后经济波动带来的消费趋势变化,对看清未来中国饮料行业的消费趋势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饮料行业发展过程中,转机是无糖气泡水的出现。1985-1995年可以称作日本无糖饮料发展的黄金十年。彼时,日本碳酸饮料几乎没有增长,市场销量增长主要靠无糖茶及咖啡推动,直到2015年,日本无糖饮料一直保持着至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回看此时的中国,无论是老牌饮品农夫山泉、娃哈哈,还是新兴的元气森林,除了发力无糖气泡水产品研发,无糖茶饮与健康功能性产品也正被逐步推广。
软饮行业天花板已现,新产品还能卖得动吗?
并且,受中国饮料下沉市场的售货渠道限制,品牌方想开辟整体软饮料市场,光靠营销和线上售货方式是不够的。
中国各品牌方的渠道及终端利润数据显示,元气森林凭借单价比较高,能给到经销商、便利店等终端更多利润分成。如今农夫山泉等老牌玩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销商、便利店等销售终端,正在展开新一轮较量。
此外,软饮料市场还受到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企业夹击。软饮界新产品未来也只能在固有的存量市场内,争得一片天地了。
本文参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EIC、*世界银行、*Euromonitor、*中商情报网、*中国产业信息、*智研咨询、*美团、*大众点评、*《第四消费时代》、*日本饮料协会、*伊藤园财报
本文转载自钛媒体(ID:taimeiti),已获授权,版权归钛媒体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