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餐饮品类,也可以跳出品类的思维,用场景的思维“重做”一次。
这段时间,餐饮行业谈起自助餐,都带着一种惋惜的语气,认为这个品类已经凉透了。
从近几年的自助餐企业注册量来看,这个结论似乎合情合理。
但是如果你也这么想,并放弃了对自助餐的关注,也许就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增长机遇。
自助餐的A面:领头羊倒闭,相关企业锐减
这些分析很有道理,但是却没有揭示全面的真相。因为近两年来,自助餐还有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自助餐的B面:大量餐饮品牌在加码自助餐
最近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的一绪和牛寿喜烧,其实就是新一轮自助餐热潮的领军品牌之一。
虽然由于扩张太快,丢掉了底线,但是它仍是近两年的一个现象级品牌。以一绪为代表的一众品牌,掀起了一个日式寿喜烧自助品类的风口。
打开大众点评,输入寿喜烧自助,就容易就能找到2、30个新的品牌,喜樽牛、满来、牛NEW、MOMO牧场……新品牌辈出的同时,相关品类的门店总数也在迅速膨胀。
这些门店的模式如出一辙,在充满日式风情的门店环境内,提供品种相对少,但是品质较高的牛肉产品,其它的配菜、小食也是少而精,不用廉价感强的菜品充数。
由于选择少,翻台率比传统自助餐厅快得多,而相对优质的食材又带来了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复购率也很不错。从而创造了一个优质的餐饮商业模型。
随后,又有一批餐饮品牌“心思活络”了,它们就是传统的火锅店。
这一举措让小肥羊重新赢得了顾客的关注,从大众点评的评价上来看,不少多年未登门的顾客,因为听闻推出自助餐,而来到门店体验,并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吉野家于今年4月份,在全国3家门店推出了68元每位的火锅自助,反响强烈,在随后以快闪的形势多次在部分门店推出,引来了顾客的高度关注。在每一期官宣自助餐餐厅名单的推文下,都有大量顾客呼吁自家门口的吉野家也推自助餐。
而最近一个让“自助餐”登上热搜的,还有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自助餐案例。
一个多月前,星巴克上海工坊限时推出了自助餐,有358元和398元两档套餐可选。可以尝到鸡尾酒、冰激凌、冷切肉、三文鱼披萨和沙拉面包等餐品。却由于美食博主体验后表示选择太少价格太高,而引发了一场口水战。
看似矛盾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所以,这是为什么?自助餐到底是凉了还是火了?
一句话揭示真相,那就是,凉的是品类,火的是场景!
作为一个餐饮品类,自助餐的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疯狂饕餮已经不是中国消费者下馆子的重要目的了。消费水平普遍提升,见多“食”广后,人们对饮食又从占有欲回到了食欲,专而精“吃好每一顿”重新变得重要。
而观察那些入局自助餐的品牌可以发现,它们并不把自助餐当作一种品类来运营,而是在自己原有品类的基础上,叠加了“自助餐场景”。
内参君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自助餐场景”仍将大行其道,帮助一个个餐饮品牌打造出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就餐体验,有效地激活顾客。
品类思维切换为场景思维,增长空间由此打开
这句话一定能引来餐饮人的发散思维。
火锅,可以是一种场景吗?烧烤,可以是一种场景吗?快餐,可以是一种场景吗?
如同光线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部分餐饮品类,也可以跳出品类的思维,用场景的思维“重做”一次。
也许,新的增长空间,就此打开。
本文转载自餐饮老板内参(ID:cylbnc),已获授权,版权归餐饮老板内参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