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锅、咖啡、抄手,他们仨是怎么跑到一块牌子上的?
瞳孔地震、嘴角抽搐,不爱正统,偏爱搅和搅和
老火锅、咖啡、抄手,他们仨是怎么跑到一块牌子上的?
这样看似奇奇怪怪的中西方“野性”双拼组合,正在新一线城市的小餐馆里成为小众特色。
在重庆,去“静秋老火锅咖啡抄手”里点上一份招牌的“咖啡抄手”,可以获得一份撒了咖啡粉的抄手和一杯云南小粒咖啡。
中山的茶饮品牌“美茶”将奶茶奶油顶上的坚果碎换成了腊肠碎,做成了两款腊肠奶茶:麻薯小腊肠和奶盖小腊肠。
临沂的“山住茶”和沂蒙红嫂联名,推出煎饼椰椰。
杭州的“超充咖啡”主推餐品就是“茅台脏咖啡”,在咖啡里加茅台;此外,还有一款招牌产品“旺仔拿铁”。杭州的“八角杯”咖啡馆推出绿豆糕拿铁:在燕麦奶拿铁的基础上添加绿豆粒,搭配“知味观”的绿豆糕一同售卖。据了解,“八角杯”还有杭州老底子拌川配咖啡。一家叫做“homie canteen”的咖啡店,靠着台州点心蛋煎麻糍配冰咖啡小有名气。
如果说以上的创新还集中在一些地方性的小品牌,那么事实上,连锁品牌的研发部也逐渐“狂野”:
土洋结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看似蛮不讲理的“土洋结合”,却真实发生在餐饮圈中。是噱头还是创意?
大品牌快闪快销,小品牌专心搞创意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大品牌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虎视眈眈的“模仿者”,难免会有压力,“快闪快消”的方式,能够集中力量做流量爆发,品牌收获了流量价值后,转头去做下一场创新。而小品牌,影响力弱,加上很多老板自身就喜欢研发和折腾,能够更加专注于创新,并希望能够收获长久的收益。
起心动念的目的不同,过程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不过,中西双拼、土洋结合,是一时噱头,还是创新细分需求?恐怕要交给时间和消费者来回答。
本文转载自餐饮老板内参(ID:cylbnc),已获授权,版权归餐饮老板内参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