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量既未达到高变现的能力,又远未形成规模效应,品牌知名度靠明星代言铺设,吸新纳新的诚意不足,金玉其外的“玩物”想“得志”,很难。
铁打的社交平台,流水的垂直电商。当垂直电商击鼓传花传到文玩家,一夜暴富的故事系统化、专业化、互联网化,就有了微拍堂、天天鉴宝、玩物得志等一系列以鉴定、拍卖为故事引擎的文玩电商。这些“线上潘家园”披着国风的外衣,干着二道贩子的生意,在资本的风口来临之时狠割一把韭菜,很明显,这个风口已经来了。风口浪尖上的当属“玩物得志”。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文玩电商App活跃用户规模,玩物得志以582万的用户规模稳居第一梯队的头把交椅。
但现实情况是,千亿文玩市场,万亿假货天堂。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3.1万家鉴宝相关企业,2020年新增超过1.4万,同比上涨285%,年增速高达97%。但高增速的另一面,我国超过2,400家鉴宝相关企业曾产生过经营异常,超过700家曾有过法律诉讼,其中案由“买卖合同纠纷”占比为10%。
玩物得志跑赢了同期选手,也跑进了互联网文玩的蛮荒时代。
无内功的硬手腕
微拍堂较早涉足线上鉴宝和拍卖,但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原微拍堂高管唐金尚,于2018年底创立玩物得志,用了一年时间达成了20亿元的GMV,三年时间完成了C轮融资,但与此同时,唐金尚引以为傲的“闪电式发展”风头最劲、硬伤最多。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2020年第五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包括玩物得志、微拍堂在内的131款APP未完成整改。
之前,微拍堂曾被央视公开点名,实拍多为赝品仿品。无独有偶,玩物得志的线上产品、拍卖流程、退换手续等一系列操作也引来多方投诉。
在黑猫投诉上以“玩物得志”为关键词搜索得到3662条投诉量,回复率100%,完成率87.6%,投诉内容有假货次品、不能退货,未发货、不能退款,霸王条款、恶意扣除保证金等。
“玩物得志吧”里从平台、商家到客服、产品的投诉帖也随处可见。很多用户指出怀疑竞价流程有“托儿”暗中加价。
此外,引入“先鉴别,后发货”的购物流程,起到的实质作用微乎其微,从市场反应来看,商家和用户都不买账。在投诉内容里,有消费者下单学习币,商家承认是“鉴赏”用途,官方平台却通过了鉴定。
诸如此类事件的“罗生门”在玩物得志App上时有发生,平台商家鱼龙混杂、商品质量问题频发,用户、商家投诉和退款率高等问题没有解决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
唐金尚想做国风文化产业探路人,不止是互联网+文玩那么简单。鉴宝、拍卖、文玩……玩物得志的本质是电商,但垂直电商大浪淘沙十几年,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现阶段来看,玩物得志三年时间走出的是文玩电商的一地鸡毛。
“直线救国”
文玩之所以在垂直品类赛道出现的相对较晚与其特殊的传播规律息息相关。传统网购的一般规律是女性向男性传播,年轻人向中老年人传播,文玩的特殊属性复制不了这种传播模式,只能等,等互联网普及程度达到质变之后,电商可容纳的事物越来越多,才有可能开始促成渗透的开始。
一般来讲,正常且健康渗透模式是,向上渗透用户,达成高客单价;向下渗透市场,达成高覆盖率。而玩物得志想走的捷径是靠营销促成高覆盖,而这种市场积累的反噬也极其明显,在内功不足的情况下,花架子很容易“塌架”。
就目前来看,玩物得志的“花架子”就是自己引以为傲的用户注册量。但在文玩电商三个头部玩家中,微拍堂以工具产品起家,在微商野蛮生长时积累了最初的行业经验;天天鉴宝首创直播鉴定的线上服务,实用性不足,娱乐性来凑;反观玩物得志,用户体量既未达到高变现的能力,又远未形成规模效应,品牌知名度靠明星代言铺设,吸新纳新的诚意不足,金玉其外的“玩物”想“得志”,很难。
显然,文创能讲的故事更多,但这与玩物得志的文玩电商理念似乎愈行愈远,三年时间是否足够孕育出“大文化产业”不得而知,仅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玩物得志确实已经陷入顾头不顾尾的尴尬境地。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CTO褚翔汾口受聘文化集镇“名誉镇长”、打造“钱塘江IP”、打造“大文化产业”……玩物得志每一次释放的市场信号不可谓动作不大,但更宏大的理念并没有掩盖细节上的硬伤,消费端凝聚力不断下降,商家也在叫苦不迭,“玩物得志”吧里新老商家对“神一般的客服”、“强制续交保证金”、“盲拍套路”等手段的吐槽经常刷屏。霸王条款、售假欺诈、恶意罚款、货不对板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仍未有能妥善解决的转变。
文玩电商全面发展在2018年,狂奔三年的市场整体还处于“草莽期”,这个熟悉又隐秘、蛮荒又暴力的生意至今未脱去江湖气息。
长板不长,短板够短
文玩电商最早是微商起家,转型成平台鉴定后衍生出了一整套玩法,玩物得志想要拔得头筹,并没有太大创新,相关从业者总结玩物得志APP的社群分销的模式,就是通过商家邀请老客户登录平台,客户购物后和商家进行绑定,来获得平台发放的佣金补贴。此外,只要客户多,销售额高,店主就能免费获得流量,有机会参加更多活动。
想要以用户粘性促进低频生意的高频化,玩物得志却两头都没讨好,不仅做中间商,还要赚差价。捡漏者被当“漏”捡了,后来入场的商家也没能赶上红利。
国风好物的概念取得了量上的胜利,但成果并不属于玩物得志。
追随“盲盒经济”的大潮,玩物得志在线搞起了“盲拍”。直播过程中,主播介绍货品,极力渲染产品“物超所值”,但整个议价过程,围观者始终看不到商品,装有商品的盒子只有当第一位买家付款后,主播才会拿出展示。这种“盲拍”极尽渲染之能事,以“捡漏”吸引用户下单,但是否真的是“捡漏”,恐怕只有商家心知肚明。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盲拍”,相应词条大多是“盲拍合法吗?”、“盲拍游戏套路”、“盲拍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等。
想靠“盲拍”在文玩电商领域复制“泡泡玛特”的故事,但过了风口的盲盒已然坠落,一路狂奔的“盲拍”又能拍多久呢?
天天鉴宝虽然也被诟病假货泛滥,但靠着层数不穷的段子,也小范围的引起过讨论,在以年轻用户为主的B站拥有一百多万的粉丝量。据数据显示天天鉴宝的用户中超一半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在下沉市场的用户渗透上远超玩物得志。微拍堂GMV远超于玩物得志,用户付费率及金额较玩物得志略胜一筹,各家都有长板,而玩物得志一系列动作华而不实、未见成效,颇有“画大饼”的感觉。
从鉴宝到国风,再到文创,玩物得志下的这盘大棋本质上还是追着风口跑。作为平台方参与太多、担责太少,市场总量未能实现更大突破之前,玩物得志还因为假货泛滥、不能退货等霸王条款消耗者原有的存量,当风口过去,玩物将无法避免走到“丧志”之路。
本文转载自百略网(ID:wwwbailve),已获授权,版权归百略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