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市场占有率不到10%,潮玩市场混战才刚开始

对于这个市场的发展,我们如果分发展阶段来看,还仅仅处在较初期的阶段,特别是对比欧美、日本等成熟的潮玩市场来看。

零售商业评论零售商业评论2021年5月14日
 

中国的潮玩市场到底有多大?

咨询机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潮玩的零售市场规模约207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潮玩的市场规模将增至763亿元。

这个刚兴起的赛道,却能造就市值超800亿港元的公司-泡泡玛特。同时这个赛道新玩家不断,比如腾讯、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入局,还普遍被资本看好,红杉资本、创业工场也在加码竞速。

那么问题来了,潮玩真有这么好做?

潮玩市场的纷争

还是先从头部玩家“潮玩第一股”的泡泡玛特说起。

去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而这一路的发展,泡泡玛特绝对是搭上了风口的快车道。

2010年的泡泡玛特成立。2015年,泡泡玛特开始聚焦到潮玩领域,Sonny Angel系列潮流玩具贡献了年销售额的30%。2016年可以说才是泡泡玛特真正在盲盒领域发力。取得Molly的IP授权并引入盲盒玩法大获成功。甚至一度占到其营收的9成比例。2019年从新三板完成退市,再到2020年香港上市,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港元。

但泡泡玛特最近的路也不好走。一面是价格上涨引发舆论风波,另一面是市值也在走下坡路。

根据其公布的上市后第一份财报显示,2020年泡泡玛特全年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49.3%,调整后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25.9%,全年共售出了超过 5000万只潮流玩具。虽受疫情影响仍保持了增长,但相比起前两年超过200%的增速,2020年的发展就显得非常弱。截止目前,泡泡玛特市值为801亿港元。

而从渠道上来看,线下和线上的占比已经接近对半。线下方面,实体零售店泡泡玛特仍在加速扩张,从数据上表现,泡玛特2020年内新开76家零售店,至年底共有187家零售店,机器人商店共有1351家。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2020年来自零售店的收入10亿,毛利率62%,占总收入比为39.9%;来自在线渠道的收入9.52亿,毛利率为66.4%,占总收入为37.9%。

「零售商业评论」看来,长期市场看好,短期泡泡玛特目前的发展,遇到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还是来自内部,一是盲盒为主的模式的能否保持持续冲劲的问题,新业务线的成长苗头还没有看到。二是头部IP效应问题,目前其头部IP占比相对有所下滑。现在泡泡玛特仍是在抢市场阶段,从线下开店布局就可见,但我们认为其从消费者的复购率上和客单价上也更需要下功夫。

这里再重点提下潮玩市场新玩家TOP TOY的加入。

去年名创优品推出TOP TOY,虽然是潮玩市场的新兵,但其发展速度却快的很。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5个多月时间,TOP TOY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了23家门店,覆盖了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天津、兰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

TOP TOY今年目标是计划在国内拓店100家,并开出1000个线下机器人商店,海外市场的探索和开拓也在推进中。但靠什么来支撑它的野心。

它在模式上还是很大不同,定位是潮玩集合店。

叶国富此前表示,TOP TOY的定位是潮玩中的奢侈品,从最便宜的59元的产品,到最贵的10万元的产品,都能找到。

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TOP TOY这种模式,日本和美国也没有。“这种把各种美漫、日漫,还有中国国潮等所有年轻人的潮流玩具集合到一个大店里面的做法,TOP TOY是首创,独树一帜。”

TOP TOY为什么要做大店,也给出了答案。做小店没有意义,要做300㎡、500㎡以上的店,大店消费者才会有好的体验,才能留下深刻印象,才会有好的业绩和好的销售。

我们还了解到,TOP TOY提出的8+X品类的概念。包括盲盒、雕像、手办、高达等常见的潮玩形态,X品类则代表未来空间,即不固化、不定义潮玩。动作上看,目前其已签约近200个独立设计师,对外推出多款原创IP和联名IP。还已和众多供应商、国际知名IP方达成合作。

供应链这块,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名创优品的能力复制给了TOP TOY。

但潮玩市场的纷争,在我们看来,还刚刚开始。

从整个市场来看。我国至少有800家企业的名称含“潮玩、潮流玩具”,行业集中度都比较低。按2019年零售额计算,泡泡玛特在中国潮流玩具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10%,仅为8.5%。而其他玩家还有IP小站、19八3、52toys等,市场份额就更低。

虽然蛋糕足够大,却并不好做。

归根结底,潮玩的消费忠诚度有限,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大非常重要的考验。还有就是如何把现有爆款IP摆脱潮玩的理念,而是变成文化IP,进行业务延伸,这样后期的想象空间才足够大。

潮玩的大考在哪里?

对于这个市场的发展,我们如果分发展阶段来看,还仅仅处在较初期的阶段,特别是对比欧美、日本等成熟的潮玩市场来看。我们认为潮玩市场的大考仍在3个主要方面:

1、追逐新消费。潮玩首先要能抓住消费者快变的需求,我们理解,潮玩的消费可能半年就是一个变化。

潮玩市场主要还是以年轻群体为主。我们仅以Z世代为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95后购买手办的费用同比增长189.7%,潮鞋同比则同比增长59.0%。而2020年,95后成为了盲盒的重要消费用户,占比近4成,为38.4%。

从购买潮玩的主要渠道来看,62.4%的Z世代选择在电商渠道上购买潮玩,51.0%的Z世代选择在线下门店进行潮玩消费,而无人贩卖机和展会购买的占比接近三成。

但有一点特别要注意,潮玩消费的忠诚度其实并不高。目前最大的考验是消费者的多变性,得不断满足他们的喜好。

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难。比如现在盲盒还是比较火热,但再放5-10年来看呢,消费很难说,或许很快会有新的消费形式出现。这对企业的消费洞察力是一大考验。

2、IP。持续打造爆款IP的能力,以及抢夺热门IP的资源,是难点也是核心门槛。

泡泡玛特有特别强调,“IP是公司业务的核心。”截至去年6月,泡泡玛特运营着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而2020年,泡泡玛特一共签约了超过120个IP。

IP爆款的持续运营能否支持业绩增量,其实很难。这点对整个潮玩市场都是如此,比如泡泡玛特两个主力IP是Molly和PUCKY,均出现了销量下滑。当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新IP的崛起。根据财报,泡泡玛特4个头部IP的收入占比达46.7%

我们观察到,现在头部的潮玩企业,对IP的重视度都非常高。泡泡玛特曾表示,上市集资所得资金,约18%将用于扩大公司的IP库。

但IP的创新是非常难的。一个IP从概念推出到最终产品落地,需要将近10到12个月的时间。泡泡玛特肖冰此前表示,我们不认为一个IP的产品只在于它的销售数量上决定它是不是爆款。而是在于它可能在它的艺术风格上,甚至在大众接受的层面上都有不同的表达。我们也把一些权利交付给市场,让市场跑出真正的爆款来。

3、模式。多样性的模式会出现,但最终都要成为文化属性,才有长期壁垒。

特别针对业务层面,仅仅依靠盲盒的业务线,还是相对单一。对于泡泡玛特而言,盲盒业务占比目前超过8成。但其也尝试了Popmart land乐园项目等。

而TOP TOY作为潮玩集合店的模式,其强调其重点是针对做年轻人,对标目光转向抖音、微信等。虽然看似完全不相关,但只是要做成一个年轻人的社交平台?TOP TOY当下把这个理念说出来,还是过早。

只是前期来看,潮玩的竞争本质上还是大同小异。模式上也是基本参照几个头部玩家。但新模式,一定会在未来出现,至少现在来看,业务层面还是过于单一。

在我们看来,如何将现有流量进行高忠诚度和多次、多元的消费,才是IP文化打造真正需要考量的指标。

 

本文转载自零售商业评论(ID:lssync),已获授权,版权归零售商业评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12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