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7天冷静期”来了,对于一时头脑发热,冲动消费的朋友来说,确是一个福音。
上海、北京先行
网友希望全国推行,业内人士怎么看
还有健身教练表示,敢推出“七天冷静期”的健身房基本都对自己有信心。一是服务和口碑较好,会员几乎都有稳定的私教;二是签协议时与消费者仔细清楚地说明退卡将收取部分手续费;最重要的是,来办卡的消费者大多真的带有锻炼的想法。七天的冷静期也可以筛选掉一批消费者,留下真正愿意消费的会员。
黑猫投诉:线下预付费消费纠纷升级
各类预付费卡退费难,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难解的痛”。去年,受疫情影响,多地线下商户没扛住疫情考验倒闭或“跑路”,频频出现预付费消费纠纷。
预付式消费,是指用户在使用业务之前预先支付费用,成功使用业务之后再实际扣除的模式。经营者通过发行预付卡、预缴存等方式执行,油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美业等领域普遍采用这种方式。而预付式消费因市场覆盖面广、进入门槛低、从业流动性大、资金监管难,近年来持续成为投诉热点。也就是许多网友所担心的,交了年费、办了卡后,健身房却“跑路”了。
消协:不建议购买期限过长产品
如今健身房消费作为预付式消费中的一类,出现问题屡见不鲜。主要集中在承诺不兑现,办卡容易退卡难,发卡企业诱导消费者预存充值,未履行事先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又拒绝给消费者退钱或扣除消费者高额违约金。
此外,当经营场所发生关门、歇业、易主、变更经营场所时,债权债务不做妥善处理就自行终止服务,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更有部分商家涉嫌诈骗,以办卡优惠条件为诱饵诈骗钱财,一旦得手就卷款走人。
对此,消协部门给出了建议。尽量充分了解商家是否具有合法经营资质,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同时要警惕商家的大额优惠宣传,尽量不购买期限过长的产品,在消费后尽量保留消费凭证。最后若发现商家存在违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举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预付式消费权益保障问题引发多位代表委员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文波提出,预付卡消费案件,通常案值不大,但涉及人数众多。消费者面临维权困境,反映出预付卡备案监管制度缺失、消费维权成本高、征信体系不健全等深层原因。要消除法律盲点,不让预付卡再“裸奔”,以制度上的健全、法律上的完善,遏制预付卡消费领域乱象的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马进建议加强市场准入,设置30%比例的企业备用金制度,将备用金放在企业账面上,设置政府和企业共同监管账号;建立预付费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模式,由平台根据教学进度、服务内容,按月、按课时划拨结款。应限制预付款的比例、时间和应用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颖表示,2020年,天津法院共受理教育培训合同纠纷2203件,其中涉及预付费的案件为2032件,占92.24%。预付式消费中存在经营者不提供书面合同或提供的格式合同中对约定的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显失公平的状况,建议由行政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统一制定预付费模范合同并强制推广适用,对容易引发争议的优惠折扣的具体适用问题,安排专门章节(条款),以显著的方式标明。此外,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不良经营者纳入到本地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让“跑路者”无路可逃。
本文转载自北京商报(ID:BBT_JLHD),已获授权,版权归北京商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