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时代。
作者:小八
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架起手机,打开直播,围住了程运付的拉面摊。
程运付年方39,面对如此拥簇,大概体会到了生活的“失控”,他在媒体采访中透露自己不堪其扰,为了躲避人群不敢回家。
一边是疯狂的涨粉速度,让不少人羡慕不已,一边是被围观的生活和无时无刻的网络直播,程运付并没有适应这样的一夜爆红,原本的生意被打乱,伴随着社交媒体上无休止的争论。
“被走红”的拉面哥程运付
他一边拉着面,一边在网友的镜头前笑着介绍,“我的拉面15年来只卖3元一碗,怕涨价了老百姓喝不起,少挣点反正也不赔嘛”“我们山东人都好客,比我好客的多了去了”。
2月底,程运付的相关视频刷屏互联网,网友赞美他的“正能量”,他本人也被亲切称作“拉面哥”。
随后不久,程运付以“山东拉面哥”为昵称分别在抖音、快手注册账号,截至发稿前,抖音粉丝达到268.7万,快手粉丝达到108.2万。
与此同时,令程运付困惑的是越来越多的主播举着自拍杆跟三脚架涌入他所居住的村子,有的在他家门口搭帐篷围堵,还有的使用无人机,甚至飞艇、滑翔伞进行跟踪航拍。
一次采访中,程运付透露自己不堪其扰,为了躲避跟拍人群甚至不敢回家,在外面躲了一天。
但游客和主播仍然络绎不绝,简直踏破门槛。村庄连夜修起了停车场、拓宽乡间道路,用什么方式留住“拉面哥”的热度,将这股流量转化为全村的财富,似乎成了村民们思考的问题。
据新京报报道,在程运付家附近,有村民摆起了烧烤摊,每天能卖一千块钱左右;还有村民摆上板栗、红薯条,还有自家种的草莓,挂上“拉面哥家乡特产”;几位妇女支上了饺子摊,现包现煮,一碗十块钱有二十多个饺子,有人夸分量足,她们说“我们也不能给拉面哥丢脸”。
由于越来越多陌生人围堵在家门口,程运付很难自由出去活动。据新京报报道,某日下午有人在门口喊话,说自己来了几天都没有喝一碗拉面,程运付架不住心软,打开门在家门口支起了拉面摊子。
比拉面摊子更快就位的,是几百台准备直播的手机。拉面过程中,程运付还配合大家的要求调整方向,让更多人可以拍到。
此外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5日恰逢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梁邱镇“大集”(集市),也是程运付出摊的日子,有主播称,为了抢到好位置,凌晨4点就得过来。
与此同时,天眼查信息显示,“拉面哥”关联名称已被山东一餐饮公司申请注商标。3月5日,程运付通过本人的快手视频账号回应称商标非他本人注册,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不过,3月6日,抢注“拉面哥”商标的当事人回应,自己是看到程运付的视频有所触动才抢注“拉面哥”的商标,避免商标落入其他人手中,当时程运付的视频尚未爆红。他并不想因此牟利,曾多方联系程运付将商标免费转让。
以程运付的家为中心点进行扩散,似乎形成一个肉眼可见流量风暴,人们追逐他,想要从他身上获取到一些流量,而处于风暴眼的程运付却显得有些被动。
“拉面哥们”的狂欢
抖音博主“今日头条原创作者唐哥美食”在一条视频中提到,程运付最早一条视频是自己在2年前拍摄的。
截至发稿前,“我的农村梦”已发布121条视频,其中36条视频都是关于程运付。置顶第一条的视频内容是捐出2月24日两场直播的所有音浪收入,总计1.45万元。
这两位博主除了共同拍摄程运付之外,视频内容上也有一些相似点。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抖音账号“萧县彭佳佳”,也是与程运付走红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位。
在新京报的报道中,彭佳佳回忆第一条“拉面哥”视频发布后两个小时,播放量从几千涨到几万,然后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很快成为当时她账号中流量最高的视频。随后她接连发布了三个相关视频,几天下来,总播放量达3亿,点赞超过了300万,她的账号因此涨粉70多万。
虽然最终走红的是“山东拉面哥”程运付,但谁才是幕后推手,也很难说清。
抖音还出现了不少模仿“山东拉面哥”的账号。
据抖音官方公布的信息,2月26日至28日,抖音对蹭热点、过度消费“拉面哥”的账号及内容进行打击,处置直播间52个,处置冒充“拉面哥”账号202个。截至发稿前,输入关键词“拉面哥”,检索出的相关视频只有5条,疑似进行了限流。
随后不久,3月2日,快手发布《关于严厉打击蹭热点、恶意营销等行为的公告》称,快手严厉打击蹭热点和恶意营销的行为,对“山东**拉面”、“拉面哥(***)”、“拉面哥**记录号”等违规用户进行处罚。
不仅“山东拉面哥”的账号ID被模仿,“今日头条原创作者唐哥美食”、“我的农村梦”、“萧县彭佳佳”也出现了不少模仿账号。
被成名15分钟的代价
程运付曾在镜头前调侃自己长得像“大衣哥”朱之文。如今来看,或许不仅是“长得像”,他们同是山东籍,同是农民出身,同样在一夜爆红后过上了一段略显失控的人生。
据观察,目前“大衣哥”暂时没有在短视频平台注册认证账号,但有一个名为“大衣哥俺表哥”的抖音号发布过“回应网友拉踩”的内容,从视频来看,“大衣哥”家门口的围观者仍然很多。虽然目前无法确定该账号是否与“大衣哥”有关。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有网友认为,“拉面哥可以报警,未经同意进入他家相当于私闯民宅……足够法律介入”;也有人认为这影射出“一个娱乐时代的荒唐现实”。
还有网友发问:“从实体经济到网络经济,从网络经济到网红经济,又从网红经济到流量经济……最终发展应该靠哪种经济呢?”
不久前,“全媒派”曾发文复盘素人网红的兴衰史,多少一夜成名的“张三李四”,最终大多成了昙花一现的流量泡沫,真正能保持热度的始终是凤毛麟角。
很多人羡慕他们看上去毫不费力的爆红,但也无法体会他们被推上流量高峰后可能面临的混乱与支离破碎。
正如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所言,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时代,但这或许还有半句被忽略的潜台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成名15分钟的代价。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