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一些常规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带来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越了售卖,更多的是赢得了社交流量。
前阵子,倍受年轻人追捧的潮牌Supreme推出2021春夏装,这也是该品牌被Vans、The North Face 和 Timberland 的母公司VF收购后的首次上新。
先来看看一些新品,似乎整体风格未受影响。
但还是有个产品像“鹤立鸡群”般,嗖的~跳出来了。
那就是这件名扬东北三省,辐射全国范围也略有名气的“大花袄子”。该品采用了非常正宗的绿底配红花,牡丹显富贵的设计灵魂。
时有趣也不是时尚媒体,不想细究这个设计到底Fa不Fashion,但这件衣服一登场,瞬间“炸了”社交场子,引得一片媒体报道和用户热议,连同当季新品,品牌一下子收获了一波社会舆论关注。
品牌推出过的话题产品大盘点
用一个奇奇怪怪的新品,引来一波自发的流量传播,这对品牌来说就已经赚了。
通过这件事,不禁让人联想到,其实很多大牌都出过这样的“社交话题产品”。比如,当年千金难买一砖,有异曲同工之效的Supreme板砖。
这些大牌产品中,有一些也许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误打误撞赢得了话题,但诸如搬砖、充气衣、裙子这些,则更像是故意而为之。
因为我们的的确确看到,每当这些奇奇怪怪的产品一登场,不仅卖的动,甚至还会遇到抢购的时候,但更大的价值是:品牌总会跟着破圈,赢得一大波社交流量。我们就姑且认为,这算是为了“社交话题”而来的产品。
其实在国内品牌中,也曾出现过类似这样的产品潮流,不过更多的是以品牌跨界联名的方式,但却没有看到过这些产品卖爆了、一件难求的情况。
比如2018年泸州老窖曾推出过一款外包装极其粉嫩的香水,30ML售价139,(具体味道没闻过,不知道是酱香还是醇香口味),当时推出后也引发一波媒体关注。
回头看,前两年国内曾刮起来的“社交话题产品”风,如今已经走远了。
但通过对比你会发现,大牌在“社交话题产品”上,一直是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频率,总是会在一年一次,甚至一季度一个来赚取眼球,仍然是一个相当有效的传播方式。
那么,通过知名大牌的表现,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国内品牌学习的?
跟着大牌学做社交话题产品
大牌的奇葩产品又能赚钱,又能赚流量,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只有他们才适合这种玩法么?
时有趣通过盘点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认为是值得现阶段的国内品牌去学习。
1、准确定位社交产品
奇奇怪怪的产品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交流量,证明了这些产品更大的价值是服务传播,而不是直接效力业务。
我们知道每一个产品生产的背后,总会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程序。从产品定位、产品配方、加工线、渠道、宣传都是一系列的问题。但当品牌是希望通过产品赢得传播时,最重要的是把屁股坐端。
如果是为了市场去,那么就正儿八经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如果是为了流量去,那么尽量是通过小批量的限量生产,通过一些更有噱头的产品思路,以线上传播去赢得用户关注,引发讨论就好。
如果盲目去批量化大规模生产,品牌力却跟不上,真的很难达到“Supreme一砖难求”的场面。
2、产品需要有流量思维
当把社交产品的出发点端正后,不论是通过奇葩的产品设计、还是疯狂的跨界产品、抑或超高颜值的产品设计,社交产品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得流量,那么这对品牌来说需要思考的地方又是什么?
时有趣认为,不同于传统营销环境,立足于互联网环境下,任何产品都应该具备互联网产品属性,而互联网产品的显著特征就是:流量、粉丝和社交属性。互联网产品应该具备自己的流量,简言之,产品本身是有话题度或者关注度的;应该具备自己的粉丝,同时,品牌需要具备运营产品粉丝的意识和能力;最后是具备社交属性,不仅可以被粉丝安利给其他消费者,自身应该也具备融入到社交语境当中的特质。
营销需要管理并赋予产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角色,有的产品是冲前线,吹号角的,有的产品是常胜将军,盈利最大化的,有的产品是需要具备“交际花”功能的,为品牌带来新的流量和话题。
3、保持合适的推新频率
合适的频率,这一点其实很容易被忽略。
就像故宫文创火极一时,但疯狂联名最后让消费者逐渐脱敏,关于它的社交话题也逐渐稀薄一样,品牌推出社交话题产品的频率要保持节奏,否则消费者很快就会丧失新鲜感,既无感也不会消费,更不会产生话题。
即便从奢侈品来看,它们推出的这类话题产品,也总是保持在一个相对合适的频率中,或半年、或一年,总是冷不丁的来一个非常醒目的产品,轻松赚取眼球。
4、回归到品牌力的提升
品牌力是支撑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对这类产品产生话题的灵魂所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内品牌推出的联名跨界产品,总是以大合集的形式出现在报告中,且往往只是垂类媒体感兴趣。但奢侈大牌往往是全媒体、全民都来参与的社交话题。
这背后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品牌力的高低。这样也可以理解为,品牌力越强的品牌,越具备玩社交话题产品的实力。
所以对品牌来说,在推出社交话题产品的同时,持续去夯实品牌力,才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当品牌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任意一个产品都会受到用户追捧和喜爱,这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品牌红利。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