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资本消费组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蜜雪可能是一部分下沉人群喝到的第一杯现调茶饮。
一位长期研究奶茶加盟的业内人士曾这样形容:
“目前,奶茶已经是创业高危项目,存活率不到10%。这个行业已经全面进入同质化竞争的态势,这个行业的现状就是非常吃品牌。”
相比喜茶、奈雪的茶等后起的“头部网红品牌”,在消费升级浪潮抵达之前,总部位于郑州的蜜雪冰城,早已凭借“极致性价比”的打法,成为下沉市场的隐形巨头。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蜜雪冰城持续三个多月的首轮融资终于落定,该轮融资由龙珠资本、高瓴资本联合领投,双方各自投了10亿元。融资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蜜雪冰城究竟给下沉奶茶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
平价奶茶的逻辑
青桐资本消费组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蜜雪可能是一部分下沉人群喝到的第一杯现调茶饮。
对这部分人来说,比起“颜值”、“格调”等产品的附加价值,他们更关注价格,只要能低价喝到甜的、里面有料的现制茶饮就很满足。
十几年前,冰饮品类相对匮乏,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抓住了从“瓶装饮料到现制饮料”的升级消费需求,相继推出1元“彩虹帽”冰淇淋和定价3元的700ml柠檬水,引爆郑州饮品市场。
在两大爆品的加持下,2013年蜜雪冰城的开店速度与经营规模达到2012年的3倍,营收额等于2007-2012年的总和。
蜜雪冰城始终坚持“高品质平价产品”定位,遵循着自己的一套商业原则:通过对产品成本的精准核算与控制,加上微量的毛利润,倒推出产品的定价,并不赚取更多的品牌溢价。
时至今日,入驻了一二线城市的蜜雪冰城依旧保持“低价路线”不动摇。过去1元的冰淇淋,如今售价3元;3元/杯的超大杯柠檬水,如今售价4元;奶茶、果茶等茶饮系列产品,售价基本维持在6-8元。
2020年6月,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量突破一万家,成为首家门店数量过万的茶饮企业。

尽管蜜雪冰城靠主打性价比赢得了目标消费者的青睐,但蜜雪冰城近年来遭到过多起投诉。2019年有消费者向《中国食品安全网》反映,蜜雪冰城奶茶没有奶,但是宣传的是「真奶」,认为蜜雪冰城奶茶店在虚假宣传。随后,蜜雪冰城表示全部更新菜单,不做“真奶宣传”。
所谓“得下沉市场者得天下”,在茶饮行业同样如此。深耕下沉市场的,不止蜜雪冰城一家。
CoCo、亦烧仙草、古茗、益禾堂等地域茶饮品牌崛起于三四线城市,如今正向一二线城市挺进。像喜茶、奈雪等一线城市的网红品牌,最近两年也在加速下沉。比如今年4月份,喜茶就推出了主打平价饮品的子品牌“喜小茶”……这些都对蜜雪冰城造成了冲击。
蜜雪冰城可能意识到了这点,近年来加快了进军一二线城市的步伐。
在2018年,蜜雪冰城试水高端市场,推出了自己的副品牌——高端茶饮品牌「M+」,价格20元左右。但由于其近些年的重点一直在扩店上,对产品研发和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不够,「M+」最终落得惨淡收场。
事实上,早在2010年左右,蜜雪冰城在郑州就开了一家高端店,但很快因业绩太差关闭。
平价起家的蜜雪冰城,想要撬动头喜茶、奈雪の茶等培养出的高端奶茶品牌市场,难度很大。
既然高端奶茶做不好,那如果把平价奶茶的这套逻辑用到其他赛道呢?
2017年下半年,蜜雪冰城成立了咖啡品牌幸运咖,主打平价咖啡市场,学生群体、年轻白领为其主要受众。

在瑞幸喊出了“咖啡平权”的口号后,蜜雪冰城也做出了「咖啡向下」的尝试。在广阔的下沉市场,咖啡几乎是空白市场,这一市场同样竞争激烈。蜜雪冰城能否在咖啡赛道走出一条可快速复制的盈利之路,还是个未知数。
低价加盟模式可行吗?
自2006年凭借“彩虹帽”冰淇淋在郑州一炮而红后,蜜雪冰城开始了疯狂扩张的时代。
不管是在产品定位还是在店铺选址上,蜜雪冰城都把「下沉」做到了极致,其加盟店多聚集在三四线城市,占位各个大学城。
对于大多数茶饮品牌来说,加盟的营收主要来自:加盟费、原料费、管理费用、收入分成等方面。但是,蜜雪冰城这样体量的品牌,加盟费所占营收比重并不高,而且它也不参与加盟商的分成。
在蜜雪冰城的营收中,逐渐占据最大份额的是原料费。加盟店开的越多,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就越大,品牌通过卖材料获得的收入就越高。
终端门店越多,品牌在上游供应链端的议价能力就越强。更重要的是,蜜雪还建立起自有的中央工厂和供应链。
2014年,蜜雪冰城占地100亩的河南焦作仓储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饮品行业第一家实行物料免费运送的品牌。而密集开店的策略则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从供应链、仓储物流、门店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规模化之后的优势是明显的。规模化带来低成本,而低成本支撑了低定价,给加盟商留出了盈利空间。
蜜雪冰城开店模式以加盟为主,优点是模式轻,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可实现快速扩店。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加盟店数量的增加,管理难度也在增强,这会给品牌调性带来一定的隐患。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蜜雪冰城遭到的投诉多与员工服务态度问题以及食品安全质量有关。关于蜜雪冰城的服务态度,有网友笑称,“真是一分价钱一份服务”。
2020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关于门店审核标准调整的通知。

文件显示,品牌对新门店的审核标准由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6平方」提升至「不低于20平方」,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更大面积的门店也会带来更高的业绩、更好的品牌形象展示。这从侧面表明蜜雪冰城将逐步增强对加盟店的把控力度,以努力提升品牌价值感。
缺乏知名度的“规模冠军”
作为中国茶饮行业的“规模冠军”,蜜雪冰城的品牌知名度远远不够,企业位势与品牌位势严重失衡。
随着茶饮市场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茶饮企业将注意力放在品牌的升级迭代之上,“下沉巨头”蜜雪冰城也不例外。
2018年,蜜雪冰城与知名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联手,以“打造超级符号”为核心逻辑,对品牌形象、Logo、IP形象等视觉元素进行了全面升级。
华与华认为,蜜雪冰城的品牌角色一定不是小资的设计,而是要做适应大国市场的大美设计,最好它一出生就能够成为消费者的老朋友。
在门店设计方面,蜜雪冰城将“上一代”的气质做到了“极致”。不管是店面主题色,还是密密麻麻的海报和广告牌,都吸引人的眼球,一种“超便宜”的冲击感扑面而来。
在IP形象方面,华与华将“雪人”、“权杖”、“皇冠”这三种人人熟悉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了手拿冰淇淋的雪人“雪王”形象,并让它随处可见。

为了进一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蜜雪冰城在营销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雪王”有自己的“两微一抖”,会变着花样与网友互动。蜜雪冰城努力让品牌角色进入消费者的生活,比如“雪王”会化身摇滚青年,代言冰淇淋音乐节;化身“福神”,打造福袋节;化身“爱神”,打造520情侣节……
在新媒体内容传播上,不能不提喜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有两个特别重视的部门,其中一个就是负责内容设计的品牌部门。这个品牌部跟别的公司不一样,人员构成以90后为主,他们主要负责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微博平台,还包括产品包装和店面设计。
值得一说的是喜茶的公众号。在大多公司都将其作为推活动激活用户的营销工具的情况下,喜茶却执着于创新性内容的产出,在宣传品牌设计理念的同时,与用户在精神上形成共鸣。
以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品牌告诉我们,在这一波品牌机会里,你只有做到产品即内容,用户才会自发传播。
为了能生产出符合新一代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蜜雪冰城引入了管理培训生体系。2020年8月,蜜雪冰城启动“青藤计划”,宣布面向全球、以10万元起的年薪招聘储备干部。将通过在品牌创始人带领下的一年定制化培训、轮岗等,选拔出未来蜜雪冰城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新品牌、海外项目的负责人。
茶饮行业已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成熟阶段,从引入高端人才这一点可以看出,蜜雪冰城正朝着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
创始人张红超的理想是让年轻人实现冰淇淋和奶茶自由。此番融资和上市计划表明,这家草根品牌,要开始大举扩张了。蜜雪冰城,会成为“奶茶第一股”吗?
本文转载自野草新消费(changgexing2018),版权归野草新消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