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经济损失约60亿美元,东京奥运会推迟伤了谁?

东京奥运会推迟波及相关链条上的所有企业。

陈汉辞第一财经2020年3月25日

“我们刚刚失去了600万元的单子。”谈及东京奥运会,李陵颇为无奈。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介入体育产业的先行者,李陵曾一手打造了泰格·伍兹首次访华,他曾经营米卢的商业开发,也让红牛成为NBA第一个中国商业合作伙伴。

去年,李陵重出江湖。随着奥运年到来,拥有国内外诸多资源的他本可迎来体育事业的第二个巅峰,但谁也没想到,一场疫情打乱了前进的脚步。

“东京奥运会多是市场化运作,推迟毫无疑问损失巨大。”著名体育营销专家朱小明认为。

历史悠久的两国国技馆和日本武道馆,将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举办拳击和空手道比赛。 视觉中国图

直接经济损失约60亿美元

李陵此次丢失的600万元订单,来自东京奥运会的中国赞助商。目前,有的企业已暂停了奥运营销,自然波及相关链条上的所有企业。

按照以往奥运会经验,在开幕前三四个月,赞助企业的营销战就已打得火热,但目前相关企业的信息寥寥无几。“现在很多企业不仅仅是观望,也在积极寻找各类应对方案。”李陵表示。

事实上,与其他赛事一样,奥运会以转播权销售、赞助费以及门票收入为主。

东京奥运会赞助商体系分为4级。最高级别的是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OP)计划,合作伙伴包括可口可乐、阿里巴巴、法国源讯、普利司通、陶氏、通用电气、英特尔、松下、丰田等13家国际企业;位于TOP之下的则是国内赞助商级别,包括黄金合作伙伴、官方合作伙伴以及官方支持商三类。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奥委会允许东京奥组委打破“一个行业一家企业”的唯一性惯例,在每个类别的赞助方面可签署多个合作伙伴。这种情况下,东京奥运会出现了行业直接竞争对手“联手”赞助局面。

按照以往入选TOP的惯例,每家企业赞助费用将不低于8亿美元,TOP以下的赞助费用则根据不同等级又有不同,虽然与顶级赞助商的价格存在一定差距,但赞助费用至少在千万美元。

去年6月,曾有一个消息震惊国际体育界——东京拿到了31亿美元的本土商业赞助收入,这笔赞助额达到近年历届奥运会的三倍。此前,东京奥组委的计划是筹集15亿美元,但轻松实现翻倍目标。

而这仅仅是日本国内赞助费用。

国际方面,NBC买下了夏季奥运会的美国转播权,已经支付高达14.5亿美元的转播费用。日本转播权则由NHK和日本商业广播协会组成的财团,以约合10亿美元价格收入囊中。

除此之外,公开信息显示,东京奥运会的全球门票销售总计约880万张。按照国际惯例,东道主国家承销75%门票,剩下25%向海外发售。东京奥运会的门票价位不一:开幕式门票价格为1.2万至30万日元;赛事门票以男子100米决赛为例,价格为5800至13万日元。粗略估算,奥运会所有门票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

据多家媒体推测,东京奥运会推迟举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0亿美元。“奥运会取消或者推迟,这些都是可以算得很清楚的损失,而赞助所带来的最大损失还有由此产生的营销和广告。”朱小明认为。

奥运效益

“日本为东京奥运会做出了很多细致深入的工作,比如出租车,改为空间更大的车型。从某种角度而言,人们对东京奥运会寄予厚望,就像对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一样,希望能够改变很多。”目前在日本东京的一家体育公司负责人表示。

1964年东京奥运会是近代日本至关重要的腾飞之年,并借助此次契机完成了机场、高速、新干线等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现代化的改造。

“日本这一次同样希望借助奥运效应让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朱小明认为。

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困扰,日本经济正处于下行趋势。日本内阁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日本实际GDP增速(环比折年率)下降了6.3%,降幅远远大于预期,创下了2014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

但是为了东京奥运会,日本做出了巨大的经济投入。日本会计检查院2019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政府已经为奥运会投入1.06万亿日元,东京都地方政府投入1.41万亿日元,东京奥组委投入6000亿日元,日本为奥运会总共已经投入超过3万亿日元(约合271亿美元)。

日本东京都政府曾估算过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带来的经济辐射效果。

从申办成功的2013年9月至奥运会举办10年后的2030年9月的约17年间,日本全国总计经济效益将达32万亿日元(约合2万亿人民币)左右,估算下来,将推高日本年均GDP9000亿日元(约合575亿人民币)左右。就业方面,东京都预计增加约130万人,东京都以外约增加64万人,综合来看,日本政府坚信举办奥运会将获得超过10倍回报。

朱小明认为,日本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奥运相关的各个利益有关方将会受到严重损失。

(文中李陵为化名)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已获授权,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